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国后人在日本

  陈其弟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将《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谴徐福(一作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视为中外文化交流之始。卫挺生和台湾学者彭双松等多次撰文,认为徐福到日本后成了统治日本的王,甚至把徐福和神武天皇视为一人。昭和天皇之弟三笠宫(崇仁)称“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现藏日本皇室中的日本三种开国神器:铜镜、铁剑、勾玉,以及1966年在黑山发现的“阿房宫砚”,还有日本佐贺徐福的遗迹徐福墓、徐福岩等,都是徐福东渡的有力佐证。

  据《晋书·列传·四夷》载:倭人(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男子无大小,悉黥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称大夫。”《北史》《梁书》也都说倭国人有文身之俗,且自言太伯之后。中国的三种正史均有类似的说法,其可靠性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又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太伯和太伯弟仲雍为了让贤,“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礼记·王制》《左传》《战国策》等古籍均有吴人“被发文身”“断发”“雕题”的记载,说明“文身断发”之俗是古吴人有异于中原人的特殊习俗,也可以说是吴人的象征和标志之一。

  从民俗学上讲,习俗相同特别是特殊习俗一致的人群应出同源。因此,与吴人同俗的倭人中应该有吴人的后裔,即太伯之后。

  再从日本的典籍看,《新撰姓氏录》上明确指出:“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之始也。”吴太伯是勾吴国的第一个吴王,吴王夫差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吴王。显然,上面中日各种文献上所记载的“吴太伯之后”与“吴王夫差之后”所指为同一批人,即到日本后姓松野的吴人。尽管他们到达日本的确切时间史书失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理由大体有以下几条:其一,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已能从海上攻齐(《史记·吴太伯世家》),具备了远距离航海的能力。其二,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同上),夫差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而自杀在阳山。迁居甬东(即今浙江舟山岛),是类似于后世的流放的手段,夫差不愿蒙羞而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致于所谓的“百家”吴人,当是吴国的贵族,夫差自杀没去甬东,而其家属还得去,他们完全有可能凭藉“善舟习水”的特长,靠海吃海,出海闯荡。其三,从风俗上看,能使倭人受其教化,男子悉数披发文身,出海人群的数量肯定不少,且渡日之前,吴人尚保留断发文身之俗,尽管越国灭了吴国,但是吴越习俗相近,越国人当然允许吴国人继续保留“披发文身”的习俗。若已被暴秦统治,恐怕很难容忍他们保留这一特殊习俗了。后世清兵入关以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做法,就是最好例子。

  由此看来,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伍子胥、孙武的协助之下,一度争霸称雄,最终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成功,吴国君臣落得个亡国流放的下场。在流放地浙江沿海,为了生存,已经有大批吴人出海谋生,并且到达日本定居,其时间要比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更早,而且在数量上也不在少数,迄今为止,在日语中还保留着“吴音”也可以作为佐证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唯为 | 吴越的宿命
吴国速亡始于谁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四十一讲:第三波地理大开拓的重要人物夫差、勾践(上)
史记略考:读《越王句践世家》札记
季札,穿越时空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