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奕隽:“贵潘”家族进士第一人

 沈慧瑛

  苏州“贵潘”家族科甲鼎盛,名震朝野,仅乾隆三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短短的二十六年间,潘冕家族两代出了四名进士,其中一名状元、一名探花,这份成绩单足以令世人仰慕不已。近期读到上海图书馆馆藏乾隆六十年(1795)四月二十日潘奕藻致长兄潘奕隽的一通书信,信中主要谈论潘奕隽之子潘世璜殿试情况,其中“为大兄补此恨也”之句,暗示了潘氏科举路上的艰辛与委屈。潘氏家族通过科举考试完成由商到仕、由寒门转向富贵的转变,历经五代人的不懈努力,长达百余年。

  “贵潘”家族来自安徽歙县大阜村,二十四世祖潘仲兰“业浙盐往来吴皖”,侨居南濠街,与苏州产生交集。潘仲兰次子潘景文(1639—1706,字其蔚),因“商籍故隶浙江”,杭州府庠生,继承父业,初居南濠,后卜宅黄鹂坊桥研经堂,正式在苏州扎根落户,成为“新苏州人”,是为潘氏吴门始祖,数百年开枝散叶,人才辈出,俨然成为江南望族之一。

  潘景文生有九子,长子兆鼎,字敷九,久经考场,三十岁成为钱塘县岁贡生,两年后才安心“在苏业盐”。潘兆鼎的第四子潘暄为钱塘县贡生,屡试屡败,自“康熙辛卯(1711)至乾隆甲子(1744)十二应省试不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已六十七岁的潘暄与孙子潘奕隽携手进考场,这已是第十三次了。在那个年代,祖孙、父子同进考场可能平常至极。入场前,潘暄先到武庙祈祷,求到一个上上签:“白马渡江虽日暮,虎头城里看巍峨。”此签似乎暗示潘暄会中举,然签虽好,运气还不怎么样,这次祖孙双双铩羽而归。六年后潘奕隽成为举人,潘暄才彻底放弃应考的念想。从此,他以诗酒朋友为乐,并说:“自今以往家事付儿曹,读书付孙辈,吾两无与焉。”潘暄以自己的经验告诫潘奕隽等孙辈,“吾读书半生,终困一举。汝辈皆弱冠列贤书,宜潜心研诵。矮屋中老诸生文才有什倍于汝曹者,慎毋以此自满……功名不可强而图也,学问则可力而致也”。当潘暄得知潘奕隽高中进士的消息时,高兴之余,又谆谆教诲他“益宜读书砥行,为

  有体有用之学,以上答高厚”。

  潘暄次子潘冕,字端元,号贡湖,国学生,由其繁衍的贡湖公支是苏州“贵潘”家族的主力军。潘氏亦商亦儒,本来家境不错,无奈潘暄、潘冕及潘奕隽兄弟三代人都一心只读圣贤书,疏于打理商务,以致家中经济状况直线下滑。为了维持家族生计,潘冕接受母亲戴氏的建议,放弃举业,专心经营生意,为父亲和三个儿子提供物质保障。潘冕把书包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他在手订的放生集一册上题写:“誓放生灵三十万,求子某某翰林中书”。从潘景文到潘冕,屡上考场,最高级别是贡生,但他们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及至潘奕隽、潘奕藻厚积薄发,一举成功,打开了通往庙堂的大门,奠定了潘氏姓“贵”的基础。

  潘奕隽(1740—1830)是潘冕的长子,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晚号三松老人,室名三松堂。潘奕隽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科进士,授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充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分校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1773),“扈跸木兰”,这是一种恩宠的象征。乾隆五十一年五月(1786),潘奕隽奉命典试贵州。两年后,潘奕隽升户部贵州司主事,正值壮年的他不久告假回苏,颐养天年。有意思的是,从潘景文到潘奕隽,在苏州已扎根五代,历时一百多年,但“户口本”上籍贯仍然写着浙江,直至潘奕隽得中进士后才改籍吴县。

  潘奕隽的独子潘世璜(1765—1829),原名世章,字黼堂,号理斋,吴县廪膳生,乾隆己酉恩科乡试一举夺魁,时过六年,再传捷报,高中乾隆乙卯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俗称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尽管两年前潘世恩状元及第,已给家族带来莫大的荣耀,但探花也令京城与苏州的潘家兴奋不已。潘奕隽先娶史氏,后续娶沈氏,又有两个侧室,然仅史氏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夭折。人丁单薄,意味着没有更多的希望,因此潘世璜能够摘取探花,对潘奕隽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潘奕藻在这通书信中写道:“榜后即发信驰贺,想已照入。甫侄又占大魁,真为极快活之事。现在京师已为佳话。回首己丑年,诚是为大兄补此恨也……兄嫂得信后如何快活!大侄身子甚好,各事俱可放心。弟近已告假十余日,代为张罗,然较之癸丑已省一大半心力矣。”二十年前,潘奕隽作为潘氏第一个进士给家族带来荣耀,本来按廷试成绩进入前十的他,因“引见迟误降为榜末”。那年共录取进士151名,其中二甲50,三甲98名,试想潘奕隽原在二甲前列,结果因“迟误”排名倒数第二,其心情可想而知了。而今潘世璜取得第三的佳绩,一雪当年父亲的“奇耻大辱”。何况这次潘世璜进士及第的含金量极高,除一甲三名外,二甲18名,三甲90名,共101名,录取人数较少。潘奕藻在信中透露消息:“今年进呈止八卷,两甲亦甚少,特传旨将总裁房考申饬,并另派人将落卷覆勘,有无屈抑,将来或再拔取数人,只未可定。”

  潘奕藻告诉兄长,他已向朝廷请假十余天,代为张罗,招待宾客,并说比“癸丑已省一大半心力”。乾隆癸丑年潘世恩高中状元,也由潘奕藻帮忙操持,在京为官多年的他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个侄儿的出息更令他脸上有光。潘奕藻为侄儿们高兴的同时,也冷静地对潘奕隽说,我家本为寒门,并非苏州彭家这样的望族可比,“弟当与侄辈谈及,惟益加谦抑,庶可免咎。想大兄也必首肯也。”

  潘奕隽爱好书画,在一通致昆山画家王学浩的书信中,请对方为其作画,并提出具体画境,要求呈现“一人立于山坡,观高崖悬瀑”等画面。潘奕隽表示将来此画“悬诸小斋,光生蓬壁;藏诸箧笥,以为世宝”。潘奕隽著有《三松堂诗文集》三十卷、《自订年谱》一卷、《说文蠡笺》十四卷、《居易金箴》二卷。潘奕隽是潘氏三兄弟中活得最长的一个,以91岁高龄谢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耄耋之年“重遇鹿鸣”,极尽荣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贵潘”家族的尘封往事
商贾起家——业盐起家的苏州状元宰相潘世恩家族(二)
清代苏州的贵潘家族,因经商而从安徽歙县来到苏州生根开花
实拍状元匾额:大学士、总督、巡抚、公使的珍贵手迹极为罕见
状元第一省,状元第一市,状元第一家
平江路上的“潘宅“ | 解谜潘宅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