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晋目耕楼、汲古阁 究竟位于何处?
《姑苏晚报》
2019-08-25 

  徐耀良

1965年以前,在沙家浜镇西北方向尤家湖圩田的楼侧基附近,经常看到有一块横卧在田头的青石碑,长15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中间有“目耕楼”三字,下方落款年代是: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易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戊戌生、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等。明末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其藏书室名有绿君亭、汲古阁、目耕楼、读礼斋、载德堂、笃素居、宝月堂、追云舫、双莲轩、续古草庐等,其中以汲古阁最为著名。那么,汲古阁究竟建于何地?四百多年来,众说纷纭。

  一说在藕渠戈庄。1964年4月从戈庄出土的4块青石墓志铭证实,毛晋死后墓葬在那里,由此,人们推测毛晋的汲古阁就在那里。

  二说在七星桥。位于张家港与大潝江交汇处,横跨张家港,有三个环洞,今已毁。据1909年《常昭月报》第四期载“记毛子晋宅墓”一文称:“吾乡子晋先生,隐君子也,居七星桥。”

  三说在昆承湖旁。杨恒元1989年撰文称:“到了甲申年(1644)春,又遇大乱,(毛晋)将书版藏在湖边岩峰畔草舍中。”毛晋又以隐湖自居,著作有《隐湖小志》。隐湖,即昆承湖,故有人推测应该在昆承湖旁。

  四说在曹家浜。据钱大成《毛子晋年谱·顺治七年》:“先生家昆承湖南,诸水环抱,东折一曲,俗呼曹家浜。”

  1990年间《常熟市志》即将完稿,市地方志办约我一起探讨“毛晋条目”,发现原稿中把毛晋误写成戈庄人。为此,主编瞿鸿烈、副主编周文晓与我一起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改为县内横泾(今沙家浜镇)人。理由有三:

  一是我国祖先均有祖坟与出生地相忌的习俗(即阴宅与阳宅不能同宅),毛晋是大户人家,不会不考虑这个风俗。既然戈庄有毛家的坟墓,那么,毛晋生前所筑“汲古阁”不可能也在戈庄。

  二是有学者在著作中把戈庄与七星桥说成同一地点,实际两地相距10华里,视为同一地点是错误的。

  三是七星桥附近有大量遗迹,并有毛家宅基地等。

  1965年以前,在沙家浜镇西北方向尤家湖圩田的楼侧基附近,经常看到有一块横卧在田头的青石碑,长15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中间有“目耕楼”三字,下方落款年代是: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当时我任水利工程员,也看到了这块石碑,由于我才21岁,不清楚这块石碑的来历。记得在1965年3月间,与泥瓦工金桂兴一起砌斗门时,由于缺一块理想的石料,金桂兴提出田边有一块石碑,如果把它击断,正好配套。当时我没多想,就同意了。谁知本想把石块一分为二,结果只剩下小半块,大半成碎片。这一小块后来砌在南北与东西两水渠交汇处的大斗门里。事后我才知道,“目耕楼”是毛晋的藏书楼之一。由于我的无知,造成了文物的损失,一直很内疚,曾几次想把那半块残碑挖掘出来,当时乡里分管领导现场踏看以后,认为斗门较大,而且还在使用,是残碑,价值不大,于是就放弃了。

  为了进一步证实目耕楼、汲古阁的确切位置,我多次走访知情者和来到实地进一步求证,收获颇丰。

  民间走访。我分别走访了常期耕种这块田地的老队长和老农民,听取他们的看法。老人们的说法大致归纳如下:其一,原曹浜大队老人说,从七星桥向西原来有个长坟,1958年消灭坟地时,发现里面没有棺木,大家说这是毛家的马车道,七星桥堍有个船码头,货物从码头上起岸后,通过这条道用马车运到毛家的;其二,原双浜大队老人说,楼侧基那块地是生产队耕种的,那块青石碑是经常看到的,上面写目耕楼,落款应是光绪年间;其三,原双浜大队老人说,在田里开沟时,地里有很多瓦砾,很难挖。在楼侧基那个地方,人们还挖掘到很多梅花桩,说明过去这里有很多房子;其四,原双浜大队老人说,很早以前,从楼侧基到毛家宅基有条长廊,小滃江上有顶桥沟通;其五,原双浜大队老人说,生产队里的田小名都与毛家有关,如毛家门前、毛弯角、扯旗田、楼侧基等,扯旗田说明当时毛家在这里升旗的地方,楼侧基说明这里是楼房旁边的宅基地;其六,小滃江南岸的毛家宅基,现为毛晋后人的祖坟,据横泾市镇居民、坟主毛儒英反映,他祖上有毛晋其人,且家中杂物均有“汲古阁”字样。由此可见,毛晋后人在废弃的老宅基上筑坟是可能的。

  实地踏看。目耕楼石碑所在地恰巧在尤家湖圩的正中央,向东至七星桥西桥堍(俗称犁尖角)1.5公里,向西至昆承湖也是1.5公里,向南至小滃江250米,向北至大滃江也是250米,从风水学来说,这里是绝好的地段。由此向南过小滃江,有个占地10余亩的高地,当地人称为毛家宅基。实际这是毛晋宅基地的延伸部分。尤家湖圩在沙家浜(原名横泾)镇西北部,东靠张家港,南傍小滃江(俗名横江),西临昆承湖,北倚大滃江,圩内有尤家湖潭得名。

  查阅资料。据《萧冲友日记》记载:“公校(石梅小学)一年级课堂前,有海棠式大石盆一只,十年前,从东湖南毛子晋宅废址翻得,运往石梅,自虹桥起岸,六十人竟三日之力,始得安置,此为家大人所目击者。”其时萧冲友在该校执教。其运城时间,按日记记载推算,应当是光绪三十五年,与目耕楼置碑时间相同,可见石碑是运走大石盆时安置的。据传世《汲古阁图》分析,此阁位于中轴线上,左右分设绿君、二如等亭。阁后有楼八间,上层藏书板,楼下及两侧厢原为刻书之所。与民间众说房屋之多相符。

  顺便说一下,中央电视台前一阵拍摄的专题片《书房里的中国》第三集“汲古留真”,其中谈及毛晋在遇上兵灾时,把书板藏在尚湖边的岩峰里。这与史实有误,汲古阁与尚湖相距约20华里,在危急情况下舍近求远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是藏在昆承湖边。

  可见,目耕楼在沙家浜镇的尤家湖圩无疑。这里东临七星桥、南临曹家浜、西临昆承湖,古籍说的昆承湖、七星桥、曹家浜等,实际上指的是同一地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19,昆承湖
昆承湖,阳澄湖湖群的重要成员
《江南故土常熟行》之七:昆承湖(原创摄影)
中国十大著名湖、楼、花、桥(经典图集)
全球只有18个,常熟凭什么?!
比苏州韵致,比杭州婉约!这座江南小城还清净人少!庆幸未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