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私人定制让箍桶匠“红”了
《苏州日报》
2019-10-03 

  □苏报记者 朱雪芬

  昨天下午,在阊门内下塘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箍桶店里,81岁的翁根林正在细细打磨一件子孙桶。这件子孙桶型号很小,并非实用品,而是当下年轻人结婚时带有美好寓意的婚庆用品,也是翁根林店里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当了69年的箍桶匠,原本以为老手艺要消失了,没想到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我反倒成了大家眼中的‘红人’。”翁根林一边忙着手里活,一边与记者闲聊着。几十年间,翁根林的客户从把木桶当作日常生活必备品的老苏州人,到经营“改良版”婚嫁用品的商家、追求品质生活要求私人定制的年轻人,正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箍桶匠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同时也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重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上个铁箍起码要练三个月

  老手艺靠口碑“吸粉”

  “箍桶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苏州城里时常能看到挑着担子、不停地吆喝着的箍桶匠走街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当时,家里用的脸盆、浴盆、马桶、米桶……件件出自箍桶匠之手。因此,箍桶匠,曾经和篾匠、木匠、铁匠、泥瓦匠,一起被称为“五大匠人”。

  今年81岁的翁根林从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箍桶手艺,一干就是69年。“这门手艺一般要学上个三年,聪明的也要学一年半载。”翁根林说,箍桶是个细活,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比如每只盆桶都是由多块木板拼成的,要有一定的弧度和弯势,稍有偏差,拼起来就会漏水。而看似简单的上铁箍,起码得练上三个月,不仅要敲得匀称、不歪斜,还要紧紧箍住木桶。

  记者看到,在翁根林的店里,有数十把盆桶制作工具,光是刨子,就分为直刨、滚刨、圆刨、润刨等多种。翁根林说,为了保证木桶的品质,他用的原料是从江西运来的老杉木,质地细腻,便于打磨且不易留缝隙。正是由于翁家制桶的牌子老、技术过硬、价格公道,在街坊邻里间名声很响。翁根林又始终保持一贯优质的“售后服务”,顾客要求修桶、加箍,他都漂漂亮亮地完成任务,因此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翁根林说,当年,除了普通人家打制日常生活用的木盆桶,药店熬制中草药汤、电镀厂装腐蚀性原料等都需要用到木桶,这些也都是箍桶匠的固定客户。

  越来越多人追求生活品质

  “新版”婚嫁用品让箍桶匠成“红人”

  几十年时光斗转星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翁根林的客户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在他的手机朋友圈

  里,好几位是经营婚嫁用品的商户。

  国庆节前,来自安徽的一位客户找到翁根林,要订一批红漆木盘和“缩小版”的子孙桶。“以前结婚,木盘、木桶和子孙桶既是陪嫁品,也是日常生活用品,现在这些日常都用不上了,但是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结婚习俗,所以用‘缩小版’的物件代替。”采访时,这位从事婚嫁用品批发的客户告诉记者,翁根林打制的陪嫁用品很畅销,他每年都要来订货好几次。而这些“升级改良”的婚嫁用品,也是翁根林店里最热销的产品。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轻巧方便的塑料、不锈钢等制品兴起,逐渐取代了木盆桶,苏州城里300多个箍桶匠就剩下两三个还在坚持。”翁根林说,他原本以为箍桶手艺会因此消失,没想到越来越多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让他成了朋友圈里的“红人”,箍桶手艺也迎来了新生。

  除了经营婚嫁用品的商家,翁根林的客户里还有一群注重养生的人。走进翁根林的店,会看到泡脚桶、木浴桶等多个品种的新式盆桶。翁根林说,几年前,一位台湾商人找上门,要定制一批汗蒸用的木桶,要可以移动又能保温。翁根林研究了好几天,还专门跑去装饰市场“考察”,最终按照浴缸的样式,打制了一批桶口加盖、桶内安装了座位的木浴桶。这种售价上千元的木浴桶,十分受年轻人欢迎。不久前,一对即将结婚的小夫妻还找到店里,要按照自己家浴室的大小,打制一只木浴桶。这几年,年轻人流行泡脚。翁根林又做了加盖的泡脚桶,生意也挺不错。

  开启私人定制模式

  箍桶匠想让老手艺“红”起来

  “朋友圈”的不断拓展,让翁根林有了新的想法:“时不时有客户找来,要让我为他量身打造一些木制物件,也许私人定制是箍桶手艺的一条新出路。”

  采访当天,一位家住葑门的客户来到翁根林店里,希望为家用的电饭锅打制一个木制锅盖。“家里人多,吃饭时电饭锅不停地打开又关上,米饭容易凉,木制的锅盖保温效果好,所以想定做一个。”这位客户说,如果能做成,价格稍微贵点也没事。

  事实上,翁根林早就尝试过私人定制。曾经,一家酒吧找到他,希望制作一个木制啤酒桶作为店内装饰品。翁根林接下了这个订单,按照尺寸要求制作了一个啤酒桶,装饰在酒吧外墙上,成了一个别样的广告牌。

  在私人定制这件事上,翁根林也在不断创新。今年4月份,他去姑苏区金阊街道阊门社区办事,恰逢下雨天,进门时看见一只塑料桶中摆放了几把长雨伞,

  因桶身太矮,几把伞只能杂乱地斜靠在墙角,地上被打湿了一片。翁根林记在了心里,回去后就动手设计,制作了两只半米多高的木伞桶送给社区,方便前来办事的居民使用。

  “要让老手艺‘红’起来,这样才能传承下去。”翁根林说,箍桶业从兴盛一时到日渐萧条,折射出的正是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手艺虽老,但是只要紧跟人们需求变化进行创新开拓,箍桶这门老手艺依然有生命力,未来能以新的形式“活”出新的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箍桶匠
最后的箍桶匠--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乡间一绝| 一只木桶,一个匠人安定缓慢的内心
震泽古镇最后的箍桶匠,见证了从兴旺到衰退,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吴江民间工匠:吴溇有个箍桶匠
农村老话说“好桶不打三道箍,好女不嫁三道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