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儒官习寯
《苏州日报》
2019-11-09 

  施晓平

  “儒官”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二是指知识分子做的官,由于知识分子多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自然而然的清高,秉持着固有的气节,因此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清官。清代前中期的苏州人习寯【同“隽(jùn)”】,就是这样一个兼有上面两层意思的儒官。

  习寯(1679-1765),字载展,号谧斋,又号护芸。据其弟子、苏州状元彭启丰所作《中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习先生墓志铭》记载,习氏世居江西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明初迁苏州。

  而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杨德堂考证,习氏起源于三千多年前。汉代的时候有个习郁(字文通),因跟随汉武帝刘秀征战有功,被封为襄阳侯。东晋时期,习郁后裔、史学家、官至荥阳(今郑州)太守的习凿齿为避前秦王苻坚之乱,携妻子儿女迁居今江西省新余市欧里镇白梅村。南宋绍兴三年(1133),习凿齿后裔习文德游览新淦,见当地山水秀丽,于是卜居于此,成为新淦习氏始祖,后裔散居河南邓州、陕西富平、新疆、湖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由于习氏人数不多,源出新淦的习寯应该也是习文德之后。可惜墓志铭中并未详载习寯远祖名字,因此无法与新淦习氏家谱进行查对。墓志铭只说,习寯的高祖父叫习觉,曾祖叫习冲,祖父叫习鹗,父叫习晨。习寯的祖父、父亲两代人积善勤学,为乡里所推重,后来朝廷按习寯的官衔对他俩进行了封赠。

  习寯十七岁成秀才,醉心于经史和先贤哲语学习,尤其精于科举之学,主攻《易》经。他康熙五十三年(1714)中举,四年后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继而被选入史馆,负责编修史书。每次进呈文字,都得到资深同僚们的 称 赞。雍 正 四 年(1726),他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年冬天,又受命督学湖南。

  当时湖南学政积弊丛生,新增“公务员”名额,社会上一些人想出钱买名额。同僚们说,我们学政部门是个穷单位,社会上愿意出钱买名额,正可以拿他们的钱贴补办公费用啊。担心“拿人手软”的习寯说,如果我们收他们的钱,到时候他们乱来,我们怎么惩处他们?于是,习寯坚决取消了这样的做法,湖南学政部门纲纪为之肃然。有人托人前来说情,习寯也对说客们进行了教育。前任布政使宋稚佳听到后,赞叹说:像习寯这样清廉而又有肚量的官员,真是当世罕见啊!

  但习寯在和秀才们讨论学问时,却能谆谆教导,像塾师那样尽心尽力。每每推荐人才到国子监学习,他总是悉心咨询、探访,推荐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如祁阳陈大受等。

  后来习寯担任了侍讲、侍读学士,再晋升为少詹事。此时他以父亲年逾八旬为由,向上司请假归里。有大学士说,皇上刚开始关注你,你何不稍稍多呆些时间,马上就可以转到内阁工作了。习寯回答,我父亲只生了我一个儿子,以前之所以没有回老家,是因为父亲关照的。现在父亲年纪更大了,再不回去,恐怕就见不到他了,怎么还能等呢?他的话打动了上司,最终同意他请假归里。

  习寯热衷慈善事业。在回苏奉养父亲的六年时间里,习寯担任了普济堂的主持工作。普济堂是一个慈善机构,设立 于 康 熙 四 十 九 年(1710),位置在山塘普济桥西南,专门收养孤苦老人,供给衣食药饵。其间,习寯向已经担任巡抚的陈大受汇报,为普济堂增添了千余亩沙田,以田租收入作为办堂经费,使普济堂得以持续运转。据民国《吴县志》记载,后来习寯还曾负责主持广仁堂,为虽然有坟地但因子孙贫贱、棺木久久不能落葬的故家旧族提供帮助。

  习寯还热心于地方志工作,他是《湖广通志》的十位总裁之一。

  受苏州知府雅尔哈善之请,他又与王峻等纂修《苏州府志》。后者有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等版本,全书共八十卷首一卷(图),卷目有分野、建置沿革、风俗、城池、山、水、户口、田赋、公署、学校、军制、乡都、津梁、第宅园林、职官、人物、祥异、记兵、杂记等。

  此志“世称其精善”(民国《吴县志》语)。比如以往的方志乃至史籍在记述星野时,大都转相抄袭,多无新意。而此志《分野》列有《苏州府极度昼夜长短日出入朦胧影刻分表》和《星纪宫星宿图》,较为精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相比(康熙)《苏州府志》,此志减去了《巡幸》《封爵》《后妃》等门类,在文化专制主义严酷的情况下,这样做是颇有胆识的,但从书籍精要角度看,却是成功的。该书还纠正了许多错误说法。曾任苏州知府的傅椿因此评价,(乾隆)《苏州府志》体例详略适宜,记事博采古今,对于错误之处“讹谬必辨”,人物“考核精严,无阙无滥”。

  习寯先娶董氏为妻,继续杨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习廷亮早卒,次子习廷益,幼子习廷衡;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汪均,另一个嫁给陶大潜。

  墓志铭称习寯活了八十五岁,反推其生年当为1681年,本文开头括号内所提1679年为根据墓志铭所述生年换算。他去世后,被葬在陆墓帝字圩,似乎位于今相城区,而道光《吴门表隐》却说他葬在花梨巷,地属长邑(长洲县)九都十六图始字圩,则属姑苏区平江新城金光社区地界。

  至于他居住在苏州什么地方,孙辈及孙辈以下子孙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从民国《吴县志》称习寯是灵迹司庙“里人”的记录看,习寯家当在苏州城内东北街一带,因为按今天的门牌号看,灵迹司庙就在东北街128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斋志异》中“孙景夏”、“孙必振”人物原型考论
多元与差异:苏州与徽州民间信仰比较
苏州百巷(222)白塔东路
凝公脉下新淦墓志铭录
天津李佳阳:记载静海历史的古今志书「下」
史论|盐城宋代地名伍祐,与同时代福建宁化人伍祐关联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