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锭胜”石刻及其他
吴波
《姑苏晚报》
2019-11-17 

  近年来,苏州的旅游继园林游、山水游之后,出现了古村游的热潮。古村落旅游,似乎比古镇游更“基层”一些。前些年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和苏州市政府公布了数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传统名村”和“苏州历史文化名村”。苏州有16处之多,其中竟有13处坐落在吴中区。这些古村落散布在青山绿水间,掩隐在林木田野中。古村游有特色、有味道,是深入了解吴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古村游正成为新一轮旅游的热点,比如说洞庭东山的陆巷、杨湾、三山岛,洞庭西山的明月湾、东村、东西蔡……那里是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到那里旅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含义,增加游者的文化自信。

  古镇游,需要游客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才能不光看热闹还能看懂门道。这里,笔者想就古村落中随处可见的石刻小玩意儿作些介绍。

  含义非凡的“笔锭胜”石刻

  陆巷村,乃至整个洞庭山区明清宅第建筑中的大门、院门、库门上,常常能见到“下边一银锭,上架一支笔”的图案,刻凿于青石门楣部位的石坊中间。这种图案当地人称之为“笔锭胜”。刻凿这种图案的风俗,起始于明代初期,而盛行于明清两朝,在古村的明清建筑中常常能够见到。

  为什么在门楣上要刻凿这样的图案?首先这种图案是类似于巫术的厌(ya)胜图符(厌胜,也常被写作压胜或押胜。《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实际就是根据厌胜法本义所作的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的图案。就像有些地方,门上挂照妖镜、小筛子、宝剑、盘肠、八卦图案或寺庙道观中请来的符咒一样,目的是为镇宅,以实现驱魔降妖、去殃除凶,祈望阖宅平安、祥瑞临门的意愿。

  洞庭东西两山的明清建筑,盛行以“笔锭胜”作为门楣上的刻凿图案,与洞庭商帮的兴盛与发展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注重经济,有以经济为基础的潜在意识。又知道文化的重要,有通过提升文化品位,改变自己生存地位的期望。对此,陆巷的王鏊和其他一些家族已经为此作出榜样,所以“笔锭胜”成为风靡一时的装饰图案。不仅装饰在门楣上,有的还刻凿在梁柱上或涂描于建筑物的彩绘间,特别醒目。

  与一般压胜图案都向宅外不同,“笔锭胜”图案一般都向宅内,似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它更像座右铭,出入宅门时总能让人看到它,时时提醒自己“经济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且一定都要抓好,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像这个图案的读音:必定胜。

  煞费猜详的七星古碑

  如果从陆巷的文宁巷折北去粹和堂,在惠和堂院墙外侧会发现嵌有一块古碑。碑 高150厘米,宽45厘米,呈直立长方形,上端圆角,青石质,四边有凸起的边框,表面石筋毕露,风化严重,可见它是一块着实有些年头的古碑了。

  古碑的内容令人猜详:上部有一七星联缀的图案,下边刻着一压地阳文大字。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上部是“九”,下边有“十”字(打)。此字一般字典、辞海中都查不到。经查《康熙字典》才知道,这是“捽”字的异体字,读zuo,是揪、抓、触摸或摘的意思。这样,碑的名称用今天的话似可定为:抓七星碑”。“

  七星在道教中各有名称,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分别对应司命、司禄、禄存、延寿、益算、度厄和上生,代表道教中最为崇奉的七位星神。对此道教《云笈七签》和《黄老经》等著作中有极其复杂的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包括七星在内的星辰崇拜信仰由来已久。儒教礼制中也有强调占星,重视对七星崇拜与祭祀的内容。《史记·天官书》称“北斗七星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别四乡。”《尚书纬》说“七星在人为七瑞。”《星经》也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王鏊在明成化年间高中探花,一路官运亨通,历户部尚书,入内阁而成为宰相……至此,大体可以了解惠和堂刻这块“抓七星碑”的用意了。

  细观古碑中的“捽”字书写,很接近王鏊《洞庭两山赋》中的行书书体。此碑很可能是弘治十六年(1503)王鏊兴建惠和堂时亲书,并经人刻凿而成的碑刻。晚清王氏子孙在拓地重建惠和堂时,将其砌入院墙作为镇宅之宝而保存到了今天。

  捽七星碑与九狮图,应该是惠和堂内最值得保护的重要文物了。惠和堂书楼前的照壁正中,嵌有“九狮图”砖雕一幅,圆形,直径近1米,非常古朴,雕镂精美。“九为数之大者,代表至阳”,狮为中国古代官职,太师、少师之师的谐音。太师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官当一品,辅弼国君,无疑是朝堂上至高无上的职位了。在宅第装饰中,九狮图”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只有像王鏊这样入阁拜相、位极人臣的人家才配饰用。

  随处可见的山海镇和泰山石敢当

  与捽七星碑不同,在古村落中常常可见山海镇、泰山石敢当和石磨盘之类石刻构件,树立于古宅的门口、墙角,或镶嵌在墙面内。人们不难猜

  想到,这是镇宅石或辟邪物,但对于它们的出典,就不一定那么清楚了。

  山海镇,大小不一,所 用 材质 有青 石、花岗石,也有用青砖刻制的。一般石下部刻有翻卷的海浪。海浪之上有矗立的崇山,上边镌刻大字。内容有“山海镇宅”山海按镇”东北山海镇”和“ ““八风山海镇”等字样。考究的镇石上部还刻凿虎头,下置荷叶莲花墩石座。有的还刻有制作的年份,如“正德戊寅岁”等。山海镇据传春秋时代即有,出于我国建筑鼻祖鲁班的风水理论,明代整理出刊的《绘图鲁班经》里,就有形象的图文介绍,而走访古村落常常可以看到它的实物与应用。

  泰山石敢当,也有出处,但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其一,传说源于黄帝时代。神农晚年,诸侯互相攻伐,百姓生灵涂炭。其中蚩尤最为残暴,没有人能打得过他,神农看到他的不仁,但拿他也没有办法。轩辕黄帝“乃修德振兵”与之激战,但仍屡遭惨败。骄傲的蚩尤登上泰山之巅叫嚣:“天下谁敢当我!”此话激怒了补天的女娲,投下镌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炼石,终使蚩尤不敢狂横。于是黄帝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见石开始逃遁,最后在涿鹿之野,被黄帝擒杀。泰山石敢当便成为一种镇石。

  还有一种说法,则出自《旧五代史》。石敢是后唐(923-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手下的一名勇士。他在和后唐闵帝李从厚卫士们激烈的格斗中壮烈捐躯。《姓源珠玑》中称:石“敢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民居。”石敢是山西太原太山人氏。洞庭东西两山的许多富户,都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时从山西等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这种民俗也就随之而迁来了吴地。并盛传:“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清袁枚《随园随笔》称:“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瞿灏也在其《通俗编》中引宋《继古丛编》而云:“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

  至于镶嵌磨盘石,就比较好理解了,砌在墙中,自然也是镇宅,谓之有坚如磐石的意思。

  有物可视的“门当”与“户对”

  门当户对,是一个成语,体现了择友交往或婚姻中的门第观念。常指婚姻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比较接近,很适合结亲。在这里,门当户对常常被作为门户相当来理解。实际上,门当”与“户对”是两“样东西,它们是古代民居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建筑的装饰,又有镇宅的意义,同时还体现着一定的品级观念。这样的建筑构件,在现代建筑中已不复存在,但在古村落的传统民居门前,还常常能够见到。

  所谓门当,是门口相对而设置的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在建筑学中常被称作门枕石。它包括门座、门台或门外的抱鼓石或方箱形枕石。它既有固定门框等建筑功能上的需要,也具有装饰作用。但一般只有官宦人家的门口,才能设置带抱鼓的门当,而富商巨贾宅第门口的门当,只能是扁方形的。这在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礼部颁布的《庶民庐舍规制》中都有明文规定,不能僭制。但后来,因为人们相信鼓声隆隆,尤如雷霆,能辟邪惊鬼。所以到明代中后期管理规范不太严厉时,富商第宅门前,也开始设置抱鼓门当,甚至门当的形式也出现了狮子形和水瓶形等多种形式。

  有门当的宅院,一般都设有户对,这样才符合建筑学中和谐的美学原理。所谓户对,就是在门楣上伸出的正六角形或圆柱形的木、石柱头。一般文官使用六角形,而武官使用圆柱形。数量也有讲究,一般有二、四之数,最多的可达十二个。五到七品官员门楣上只能设两个户对,设四个的当为四品以上的官员,嵌十二个户对的就只能是亲王级别的了。户对一般都施以油漆或雕刻,或在端面上写或刻吉祥语。门当与户对实际是宅主们对权力与财富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古村落中并没有那么多有品级的官员,也是富商们僭制而出现的。古代人们一看这门当与户对就可基本了解这家宅主的实力与地位,后来竟成为世俗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一种标准。

  以上介绍的是古村落旅游中常常能够见到的一些小玩意儿,但它们关乎民俗,是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懂它不仅可以了解古村的历史,更可以深刻理解“人文吴中”的真正含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是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出自唐玄宗之手,堪称书法史上的奇葩
龙坪镇瓦厂寺、摩崖
聚焦 | 探访“神秘”逍遥洞,去感受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雨历程
《舞伎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坚东网
南朝陵墓石刻访古纪行之十二——安陵
中峰柏树林崖墓群浅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