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桂芬开局木渎修府志
《姑苏晚报》
2019-12-08 

  李嘉球

  2019年,对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先驱冯桂芬来说,应该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210周年前,冯桂芬生于苏州阊门内申衙前。150周年前,由他领衔总纂的《同治·苏州府志》编修工程在古镇木渎正式启动,他为此倾注了生命最后5年的全部心血,编纂成了苏州历史上最后一部府志,为苏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45周年前,卷帙浩繁、多达150卷的《同治·苏州府志》正式成书,同年四月,他于木渎山塘街校邠庐病逝。

  江南耆宿慨然担重任

  苏州素有“方志之乡”美誉,地方志以数量多、质量上乘称誉于世。然而,由于历代战火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至清朝同治初原有的志书已是所存无几。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苏州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文化的重灾区。江苏巡抚吴元炳曾感慨:“余奉命来抚吴中,暇搜志乘,什不存一,喟然兴叹。(《重修苏州府志序》)”鉴此,苏州知府李铭皖决定启动重修《苏州府志》之举。

  修志之首要在总纂(或称主编)人选。一部志书的成败得失、质量高低全系总纂一身。李铭皖慎重权衡,决定邀请冯桂芬担任府志的总纂。

  当时居住在苏州城里的名流士绅还有不少,为何独聘冯桂芬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简历: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文学家,字景亭,号林一,吴县(今苏州市)人。曾师从名臣林则徐。道光二十年(1840)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他少工骈文,中年后肆力古文,治学尤重经世致用之学。曾在上海设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多个书院。他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等。

  选择冯桂芬的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政治立场坚定。太平天国攻克江宁(南京)后,他在苏州办团练。李秀成攻占苏州后,他避到上海,参与江浙官绅和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又参与李鸿章幕府,为之出谋划策,并获得“三品衔四品卿衔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头衔。其次是社会名望高。他主张裁减苏、松两府和太仓州的赋额,倡导“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 “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著有《校邠庐抗议》,名声大作,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一代名士,李鸿章称他是“江南耆宿”。再次,他是苏州人,对苏州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情况了解,并有所研究;且博学多才,“于学无所不贯”。还有一点,李铭皖与冯桂芬是“同年”,两人都是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进士。

  当时冯桂芬已是花甲老人,健康状况也不太好,为此三年前就在木渎山塘街购得著名诗人沈德潜故居,取名校邠庐,把城里家中藏书全都搬到了木渎,《木渎小志》称“又筑高楼,牙签万轴”。他还在光福镇西崦湖傍购地建屋,拓地筑园,建造耕渔轩,准备隐身养老。

  地方志编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文化工程,但是在关系到苏州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正如当年亲自写信乞师南下一样,他再次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并将修志局设在木渎自己的校邠庐里。

  呕心沥血编良志

  在李铭皖的大力支持下,冯桂芬“礼耆贤,招英俊,纲罗放失,纂述纪闻,优之以膏火,宽之以岁月,务臻详赡,足示来兹(郜云鹄《重修苏州府志序》)”。为了修好方志,他认真研究了苏州以前的几部府志,经过一番比较,认为乾隆年间编纂的《苏州府志》在体例上相对最完备合理,于是“悉遵乾隆志,而略为变通”。在此基础上,他认真制订了志书纲目,详细编制了采访计划及编撰方案。

  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精诚合作。一般的传统做法都是聘请当地耆旧宿士、名流硕儒,而冯桂芬没有这样做,他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了一批年轻人,负责分纂、采访、检校等工作。这些人有不少是冯桂芬在苏州紫阳、正谊书院讲学时的门生,他们没有显赫的官职,最多只是训导、教谕,没有一个进士,大多是贡生、举人而已。

  为了编就一代良志,冯桂芬真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统筹全局,布置任务,督促进度,认真审阅修改每一份初稿。至同治十三年(1874)春,洋洋数百万言的志稿初步具绪,编纂工作即将进入尾声。然而,冯桂芬积劳成疾,在这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病倒了。同年四月溘然长逝,时年66岁。这对志书编纂工程来说是个重大损失。其好友、苏州紫阳书院山长俞樾在挽联中写道:今年夏以老病终,时方修苏州府志未竟,深为三“吴文献惜之。”

  冯桂芬逝世后,郡守李铭皖出面让其哲嗣冯芳缉、冯芳植负责协调最后的总纂工作,两年后志书全部脱稿,终于“得成为一郡信史”。

  冯志堪媲美范卢王三志

  冯桂芬编纂的这部《苏州府志》,成稿于同治十三年,史称“同治志”。当时志书完稿后,由于经费、郡守离任等原因并未马上刻印,直至光绪八年(1882)才由江苏书局刻印流传,故亦称“光绪志”,因而还有人误把它当成两种书。

  这部《苏州府志》共150卷,体例上主要遵照乾隆《苏州府志》,而稍略作了变通,前面有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冯桂芬真不愧是晚清学问大家,在纂修该志过程中发凡起例、舍取志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因而这部《苏州府志》成为清末一部不可多得的佳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注重实地调查考察,确保志书质量。地方志是地情资料书,最大特点在于“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章学诚语)”,而要做到核、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调查,收录第一手资料。冯桂芬做学问向来注重实用,编纂地方志尤重事实,当年在扬州编纂《两淮盐法志》时,他就曾“躬履盐场”。此次修志,为了确保志书质量成为信史,他聘请的各类采访人员多达11人(康熙、乾隆两部《苏州府志》都只有1人,道光《苏州府志》增至2人)。如此重视采访,实具有卓识。除此之外,一些编纂人员也亲自赴实地调查考察,据《叶昌炽年谱》记载,为方便府志的编纂工作,叶氏搬到木渎修志局中住宿,并经常和同事一起下乡采访古迹旧闻,凡道里、桥梁、坦庙、寺观、坊表、金石,靡不“一一考证。”他体质较差,登山考查碑版的时候,尚需要同事搀扶,但为了保证府志编纂的准确性,仍坚持爬山越岭,奔走于草莽荒原中。

  第二,注重志书门类设置编排,力求科学合理。地方志是类书,门类设置编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冯桂芬把全志150卷分为33门,对旧志中诸多不科学的门类进行了大胆调整。例如,道光府志在康熙府志“巡幸”基础上,又创立“宸翰”门,全是巡幸时颁赐诸名胜及本籍臣工者,末尾又附三条则,与巡幸全无关系。冯桂芬将“宸翰”内容依照康熙府志分附各次巡幸后,取消“宸翰”一门,这需要一定的胆识。再如,志中人物编排,此前旧志多分设有先贤、名臣、忠节、孝友、文学、艺术、隐逸、贞烈、流寓、仙释、方外等门类,事实上许多传主往往兼而有之,横跨几个门类。冯桂芬取消不合理分类,不强判标题”,分县“不分类,统一以县为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十分清楚。各传主以正史、碑传为主,然后再旁参他书。又例有关田赋的记载,前志记载枝叶繁芜,每亩应输米粮银之数,阅之终篇无人能晓。冯桂芬以精通算学著称于时,他根据同治二年(1863)新定科则,将所属九县的田赋统排列成一表,简洁清楚,一目了然,并附旧章于后,经备参考。又缕述田赋层层加码以及种种弊端,反映出“吴下人民负担之重,国内为最”的状况。又远溯宋代以来田亩、户口、赋税、漕运、解支数和屯田、芦课、杂税、盐铁诸法的史实,备采《宋史》《明史》《续文献通考》《赋役全书》,以及有关官吏奏议、私人撰著的各种方志的记载,考述颇为翔实。

  第三,采用先进绘图方法,保证志书的实用性。在今天看来,地图是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般都放置在志书的前面。但是,早期的方志是没有地图的,后来编者虽然懂得地图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科学的绘图技术,志书中的地图都是示意图而已,绘图不知计里开方之法,图与地不“能密合,无甚足用。大抵不审乎偏东西经度、北极高下纬度,不可以绘千里、万里之大图;不审乎罗经三百六十度方位及弓步丈尺,不可以绘百里、十里之小图。而绘小图视绘大图更难,以无显然之天度可据,全在辨方正位、量度丈尺,设有差忒,便不能勾心斗角。”在冯桂芬看来,采用科学方法绘图非常重要,在《校邠庐抗议》中专门写有“绘地图议”,他认为“此图既成,为用甚大,一用以均赋税,一用以稽旱潦,一用以兴水利,一用以改河道”。

  为此,冯桂芬把自己的主张付诸实践,改变此前“旧志各图粗存大略,方位远近皆不可据”的状况,在这部府志卷首设有《苏州府九邑全图》《吴县图》《长洲元和两县图》《昆山新阳两县图》《常熟昭文两县图》《吴江震泽两县图》《太湖全图》等12幅地图,所用地图之多成为苏州旧志之最。这些地图全部采用绘图新法,并参用咸丰、同治两次履地实测绘制而成的,而且各有侧重,县图详载村镇,郡城图详载坊巷。为了突出苏州古城,先是用《苏城全图》,然后再用《苏州城东北角图》《苏州城西北角图》《苏州城东南角图》《苏州城西南角图》,全面反映古城面貌。这是前所未有的,对今天我们研究苏州古城的变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外,志书《杂记》中有关苏城阊门孙春阳南货铺经营规模和特色的记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最为明显的是,志书对太平天国所设的苏福省及其在苏州推行的一切措施,太平军各类代表人物及其业绩,一概予以摒弃。而对反太平军有功者,巨细无遗地一一褒彰,这对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造成重大缺失,给后来研究者带来了困惑。

  冯桂芬编纂的《同治·苏州府志》体例完备,编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翔实,许应荣称赞“是书虽非出一人之手,然大旨详而有体,足备吴中五十年来文献(《重修苏州府志序》)”。李铭皖在《重修苏州府志序》中评论说:审慎精严,独具手眼,诚足“以匡文体、翊史载,媲美于范、卢、王三志者也。”称它是一部可以与宋代范成大《吴郡志》、明代卢熊《苏州府志》及王鏊《姑苏志》比肩的佳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州史家巷(二)冯氏祠堂传书香
清朝历史人物——冯桂芬
春游苏州三日——之一
江苏苏州榜眼府第
近代史论语
小桥 流水 人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