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人觅宝
《苏州日报》
2020-02-29 

  柯继承

  苏州人富裕,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其中,对“饮食”尤为注重,可以说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忠实执行者。因为注重食物,连带食具也精美起来,所以“碗盏家生”之类的盛器,多为江西景德镇出品。旧时苏州多瓷器店,而其中景德镇瓷器尤受人欢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商贩肩挑景德镇瓷器(大大小小的碗盏盘盆乃至各色花瓶、摆设)穿街过巷叫卖。这类商贩多自称江西人,以示自己的货物为正宗江西货。

  商贩上门推销货物、做买卖有个特点:现钞现卖,当然最好,但也可以“以物换物”(这或许是古代“贸易”的遗风)。即用他的货担上的瓷器换你家中的杂物。货主就凭一双慧眼,在你家中破旧的、多余的、废弃的东西中,挑出他认为有用的来互相交换。而且,常常让你感到自己家的东西换他的瓷器,物有所值,不吃亏。这样一来一去,许多人都知道了,都乐意将家中杂物换他的瓷器。

  人总有一个心理:拿现钞出来,有些肉痛,比较乐意将多余废弃物换要用的。苏州人当然知道,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这些商贩之所以乐意以物换物,他们绝对有利可图。但话又要说回来,家中无用或多余的杂物,自己又没有渠道或精力去“变废为宝”,与其闲着不如换来崭新的景德镇瓷器,派派用场。因此,这些肩挑江西瓷器来“贸易”者,相当受人欢迎,从业者也多,慢慢地就给本地人一种印象,没用或用处不大的东西,在江西人眼中都是宝贝,“江西人是识宝的”“江西人能够觅宝”。

  “江西人觅宝”慢慢就成了苏州人的口头禅,往往一提到“江西人”,老苏州不由自主地就会讲“江西人觅宝”,至于有没有下文,并不重要。江西人识宝,江西人觅宝,在苏州早就成了典故,甚至还衍生了许多民间故事。

  其中有一则故事说,苏州阊门外广济路有个老地名,叫木耳场。为什么称作木耳场呢?传说巷内旧时有个专医耳朵的郎中(医生),在巷口挂了个一人多高的木制耳朵,以作广告牌(就好像眼科医生,爱画个大眼睛一样)。日子久了,这木制的大耳朵成年累月经受风吹雨打,变得又脏又破又旧。某天,一位江西人路过,却向郎中提出要高价收买这个木耳朵。郎中很奇怪,只是觉得广告牌又脏又破,太难看了。于是,他趁江西人回家取钱时,特意将木耳朵放在河里洗了个干净。江西人提款过来一看,大惊失色,不愿再买这个木耳朵了。原来,江西人起先发现木耳朵的耳郭内躲着一只千年蜘蛛,这蜘蛛腹中藏有一颗夜明珠。当主人将木耳朵放在河里洗时,蜘蛛受惊逃走了。既然没有蜘蛛了,江西人当然就不愿再买了。

  2009年我在编写《苏州老街志》时,曾将这故事录在“木耳场”条目下,以为就是它的出处。因为“文革”前,我也确实见过硕大的“木制耳朵”。2011年夏冰先生在审读我的书稿时,觉得有趣,就亲临木耳场踏勘,并寻访故老。结果证实,木制耳朵的广告是有的,但并不是放在木耳场巷口,而是挂在城内养育巷水泼粉桥附近,是顾君安医师挂放的,与传说中木耳场专治耳疾的郎中无关。幸亏夏冰先生及时相告,才避免了我“张冠李戴”的错误。但这个故事却在苏州广泛流传,中心主题还是江西人觅宝。

  有意思的是,太仓有“东乡人识天,西乡人识宝”一语。太仓东边临海,海上天气变化大,当地人经过长期观察,熟识各种气候征兆,故能识天。但西乡人识宝,不知缘由何在,不会只是将西与东匹配相对吧?莫非与江西人觅宝有关?待再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三种木耳白送都不要,商贩自己都不敢吃,别不当回事,提醒家人
广西专业瓷器无痕修复
魏校、王应电、王敬臣传
江西景德镇瓷器欣赏
江西景德瓷器
这是我们常吃的一种熟食,却有不法商贩造假,该如何鉴别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