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7岁皮具店老板留下73年光阴记录
《姑苏晚报》
2020-05-03 

  本报记者 彭化成

  石库门、砖雕门楼、青石路面……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群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而在同德里牌坊口,有一家同样充满历史感的皮具店,已经坚守在这里40余年。岁月斑驳了小巷的每个角落,也迎来送往一茬又一茬居民,皮具店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记录着小巷的寂寞与喧嚣,成为老苏州人不可磨灭的记忆,更是古城里一处凝住时光的风景。

  一家皮具小店,服务古城居民40余年

  从干将东路拐进五卅路,走上百米就可看见同德里的牌坊,皮具店就在牌坊北侧。皮具店很小,一张案板、一台缝纫机、十几件高高挂起的皮衣、一排放满皮包的货架,就是这里的全部陈设,走进去像是穿越回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这里经过的人们,总能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案板前,像是一尊被时光凝住的雕像,他就是87岁的皮具店店主肖德林。

  35岁的王刚对皮具店记忆深刻,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在同德里对面的草桥小学读书,皮具店就一直开在那里。我和同学常“去店里,摆弄冲子、锤子等工具,或是捡上几颗铆钉当玩具。”王刚说,“肖师傅非常和蔼,不仅不嫌弃我们吵闹,还总是提醒我们不要碰到锥子、剪刀等尖锐东西。”

  事实上,肖德林的皮具店已经开了40多年。肖德林告诉记者,1947年,刚满14岁的他来到老阊门附近的专诸巷,跟着一位远房亲戚学起了裁缝。没过几年,他又来到察院场,拜师学习制作皮包和皮衣。有了裁缝的基础,再加上刻苦好学,他很快就独当一面,成了学徒里数一数二的好手。上世纪70年代末,他来到同德里开起了皮具店,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这里半步。

  这些年来,肖德林服务过的居民遍布古城。55岁的王凤珍阿姨,提起皮具店回忆满满,“我拥有的第一款皮包,是恋爱时未婚夫送的,就出自肖师傅之手。”除了做包,肖德林也承接着居民缝缝补补的活计。谁家的皮衣皮包坏了旧了,送到肖德林店里,花上极少的钱,总能焕然一新。“我搬离同德里已经有20年了,家里有皮衣要打理,还是习惯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送到这里。”王凤珍说,“肖师傅人好手艺好,我们老居民离不开他。”

  一门精湛手艺,曾经 做出畅销海外的产品

  皮具店的门头上,悬挂着“同德箱包厂”的招牌,深棕色的实木上阴刻着五个楷书大字,40余年风吹雨打依然熠熠生辉。这块招牌,肖德林视若珍宝,每年都会取下来精心保养一番,因为它承载着皮具店曾经的辉煌岁月。

  改革开放初期,创品牌、闯路子,全国各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图景。肖德林头脑灵活,喜欢钻研,他设计了苹果造型和铜鼓造型的两款包,一推出就大受市民的欢迎。当时观前附近几家商“场都抢着来我这里订货,30多个工人加班加点,还是忙不过来。”提起过去,肖德林很是自豪,“那几年走在马路上,总能看到很多年轻的女孩子背我设计的包。”而王凤珍拥有的那款就是肖德林设计的铜鼓包。“浅色牛津布做的,中间圆圆的、两头鼓鼓的,样子特别时髦,我的未婚夫在商场排队好几天才买到。”王凤珍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皮具市场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不少从事皮具外贸生意的老板找上门来,希望他帮忙加工订单。肖德林回忆,他每天起早贪黑,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产品,再送到上海,半个月交一次货,能装满两大集装箱。而他带出的徒弟,也有不少从此起步,或是独自创立皮具品牌,或是在知名皮具厂家任职。“十几年前,我在上海浦东机场遇到一位徒弟,他已经在香港开了很多家皮具专卖店,分别时还送了我一件他们公司的产品。”

  精湛的技艺也为他赢来了良好的口碑,一些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几年前,曾经有一位外国人,一路打听着来到肖德林的店里。原来,他的一件价值十万的皮衣扯开了一道将近半尺的大口子,令他痛心不已。在老居民的推荐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这里。几天之后,当那位外国人如约过来取衣服时,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皮衣上的大口子仿佛被擦掉了一般,连阳光下也看不出丝毫修补过的痕迹。

  一条斑驳小巷,承载着老人浓浓的“乡愁”

  岁月不饶人,近些年来肖德林做起皮具活计越来越力不从心,他的儿子也一再劝他“退休”安度晚年,但是他还是坚持为居民做些缝缝补补的工作。对他来说,一条同德里小巷走了40多年,已经成为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我割舍不下的不仅是皮具店,更是这条充满故事的小巷,还有小巷里的这些居民。”肖德林说。

  作为同德里的老居民,肖德林一直像位“族长”一样守护着小巷里的一切。居民徐黎芳告诉记者,肖德林曾经担任同德里居民小组长很多年,古井清淤、房屋修复、邻里纠纷……巷子里大小事务居民总喜欢找肖德林拿个主意。他的这间小小的皮具店也常常成为居民的客厅,有事居民一起商量,没事也会进来聊聊天。

  去年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让一向寂静的同德里成了网红打卡地。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流连于小巷的民国风情与传奇故事。对于这一点,肖德林很是欣喜。“我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从来没见到巷子里这么热闹过。”肖德林说,他就常常做起导游,为一些外地游客讲讲小巷的故事。偶尔,肖德林也会在游客面前“露一手”,刀子划过皮料,针线穿过皮料,行动颤巍的他做起活来依旧那么娴熟。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传统老手艺的表演,更是发自内心对古城不断发展的自豪。

  如今肖德林已经把皮具店交给自己的小儿子打理,但是他依然保持着40多年来的习惯,天不亮就起床,背着手走一走巷子里的青石路,摸一摸斑驳沧桑的墙面,望一望写满记忆的牌坊,随后回到皮具店的工作台,一坐就是一整天。我在同德里扎下了根,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感情。”肖德林说,我见证了几十年来同德里的“点滴变化,希望我的皮具店也能成为同德里历史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皮具老板透露:买皮衣时,记住这4招,避开“人造皮”不当冤大头
好威皮具护理-最专业的皮衣翻新改色护理技术
苏州百巷(21)同德里同益里
这就是柳州!足足20米,摆满!!
徐州这些文艺复古小店,适合一个人消磨盛夏时光!
从小吃素的印度人,素食文化丰富到不可思议,我们随便吃了几家……|乐活行旅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