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潘”往事
《苏州日报》2020年09月09日 A12版

  冯坚

  旧时,苏州城中居住着不少大户望族,潘氏便是其中之一。老言道:“苏州两个潘,占城一大半”,可见其势之非同一般。这里的两个潘,即为俗称的“贵潘”与“富潘”。“贵潘”就是潘世恩、潘祖荫这一脉,祖孙两人都贵为状元,分别在道光朝和光绪朝中担任要职,族中还有多人取得显达功名,身居高位。“富潘”,则为本文所述之主角。

  “富潘”是清代中晚期苏州的富商家族,其代表人物为潘颖昌(号麟兆,康熙二十六年生,乾隆元年卒)。

  据说,追根溯源,苏州的潘姓大都与徽州有关,而且“富潘”与“贵潘”同宗,都源自徽州府的大阜村(今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大阜村),“富潘”后人中,也有的将自己归宗于大阜潘氏(今大阜村仍有潘氏宗祠)。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据“富潘”的《东汇潘氏族谱》(康熙32年初编、1919年重修)所载,其源流最早可溯至明代初年,其先祖为潘留孙(号司隶,字阙),原籍金陵,明洪武初年任京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后至长洲,分理苏州火药局。迁居来苏后,住齐门外东汇,后几经繁衍,成为世家大族。

  潘氏的从商之路,由迁苏后第九代孙潘颖昌而始。因家境困顿,潘颖昌幼时便遵从父命,“习治生术”,欲以经商致富、振兴家道。潘颖昌于是“昼夜勤勉,铢积寸累”,几经起伏磨砺,潘氏终得“家业稍稍隆起”,奠定了“富潘”的基业。潘颖昌有三子,依次为元忠、元常、元纯,另有二女。弟兄三人子承父业,遵从遗训,继续从商经业,潘氏累几代之力,终成一时巨富。

  “富潘”以经营丝绸、药材、茶叶等商品为主,鼎盛时,业务遍及国内,甚至走出国门,达印度等地,东北、华北一带是其重要经商区域,辽沈和北京等地都有其商号。据潘家后人记述,京城曾是“富潘”发财的一处宝地,现在“富潘”仍有不少后人身居北京。

  作为家族传承的有形见证,“富潘”留下的宅第居所或许能向我们传递更多信息。

  “富潘”祖宅在齐门外东汇,此地后被称潘家桥,但现在一切都已荡然无存。此后,“富潘”移居城内,安家于大儒巷,这所宅第即存留至今的“端善堂”。据说“端善堂”潘宅原为“贵潘”所有,后转让于“富潘”。其占地六亩,五路五进,前门在大儒巷,后门通南石子街,至今,仍有“富潘”的不少后代居住在此。

  至潘颖昌一代,“富潘”在平江路卫道观前建造新宅,即现在的“礼耕堂”潘宅。“礼耕堂”潘宅始建于康熙末年,在潘颖昌孙潘文起(字青桥)时又作增扩,至现在的规模。这处建筑在“富潘”所有宅第中面积最大、等级最高、施工最为考究,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礼耕堂”潘宅共有五路六进,占地上万平方米,前为卫道观前、后至混堂巷、东到与卫道观相隔的无名小巷,西至平江路,面积如此庞大,在苏州城内的民宅中实为罕见。除规模外,“礼耕堂”潘宅建筑用料之考究和装饰之精美也非同一般。主厅“礼耕堂”面阔5间17米,进深八檩13.7米,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台基为花岗岩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厅内左右梢间隔有矮墙半栏。

  喜庆宴寿时,北侧可临时用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女眷则在两侧半栏之外。据“富潘”后人回忆,厅内原悬有“礼耕堂”三字大匾额,可十多年前占用大厅的工厂迁出后就不见了。所幸陈从周先生著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州旧住宅》一书中,附有陈先生当时拍下的“礼耕堂”内景照片,其中可见此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礼耕堂”潘宅中还有多处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和精美细腻的砖雕门楼。整个院落中现存砖雕门楼有8座,中路轿厅、大厅、楼厅前的3座仍完整保存,上面都有乾隆五十二年的题款,如“居德斯颐”“秉经酌雅”等,构图严谨、雕镂精巧。西路首进东路鸳鸯厅前庭院中原来分别置设有“牛鬼蛇神”和“西游记”假山,可都已毁失。据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仿建网师园“殿春簃”时,需用造型精美奇妙的“西游记”假山,遂将其拆墙移出,运去了纽约。笔者还曾在一处庭院内看见一方被居民置放杂物的金砖,上有乾隆某年的题款,想来应是宅中遗物。

  潘颖昌之后,“富潘”依赖经商而积聚的雄厚财力,在苏州城内大量购地置业,多至难以算计。据“富潘”后人回忆,除“礼耕堂”之外,“富潘”还有13所大宅院,大多在城东,如大儒巷、悬桥巷、丁香巷、大柳枝巷、东花桥巷、大新桥巷、白塔子巷(今白塔东路)等处,其中的一些仍然保留着,但多为居民杂处之所。在“礼耕堂”潘宅后门所在的混堂巷,“富潘”还投入6000余两白银建起了家族义庄,名荥阳义庄。义庄前后共有7进,房舍60多间,从混堂巷直通至大新桥巷。可惜现已一无所剩。另有族中分支所建的多处义庄,如白塔子巷的天池义庄和颜家巷的新义庄。此外,“富潘”还陆续将财富投入土地,在苏州城外置办了大片义田,多时达1240亩。

  依常理,旧时如“富潘”之类的富商大户,往往会由商场转向仕途,或亦官亦商、官商兼营。然而,令人有些诧异与遗憾的是,“富潘”在功名场上却是恹恹不振、久无建树,百年多内,“富潘”弟子竟始终无人在科考场中脱颖而出、博得显赫功名,更无从谈起如“贵潘”子弟那样屡屡金榜题名了。“富潘”后代之中,为官者寥寥,这个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的巨富家族,终于在世事的纷扰中回归平常,并渐渐淡出世人的视界。所以,现今人们提及苏州的潘家,往往或将之混同于“贵潘”,或语焉不详。至于“礼耕堂”潘宅,一般人只知道这是姓潘人家的一所大房子,这家人上代曾从过商,发过财,其余便一概不知。邓云乡先生曾在《大儒巷潘家》一文中谈及“富潘”,但此文被编入邓著《水巷桂香》一书时,所配的照片却是“贵潘”钮家巷祖居中的纱帽厅的一角。即便在“富潘”后代中,知道前辈往事者也已寥寥。

  中国传统社会,经商牟利始终是低端的末技,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故而从商者纵然顺风顺水、兴旺发达,甚至造极一时,但若无法完成身份和门庭的转换,跻身官场主流,往往终究免不了由盛而衰、黯然退去。

  循传统大户世家之惯例,“富潘”祖上早就排定了子嗣的世次字辈,《东汇潘氏族谱》已将其列至十八世孙。按此排序,离现时最近十六、十七和十八世孙分别为芬字辈、詠字辈和德字辈,现在,在世的“富潘”芬字辈后人已很少了,而詠字辈和德字辈这两代人还很多,遍布海内外,其中不少还住在祖传的老宅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歷史文化古跡——江蘇蘇州衛道觀前潘宅【圖文】
礼耕堂传奇之 青蚨●礼耕堂●迴
苏州百馆(114)平江路上的江南第一豪宅居然变成了城建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苏州卫道观前潘宅
这个苏州家族的300年,就是一部清朝兴衰史
由卫道观前潘宅为基底改建成为专业博物馆 苏州城建博物馆本月中旬开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