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尤侗:亦园,亦志士也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01日 B07版

  余嘉

  尤侗的一生,称谓挺多。除了名、字、号,以及若干个“又号”,他小时候还被人称为“神童”,长大了被称为“真才子”,老了又被称为“老名士”。尤其是后两个称谓还分别出自两位皇帝之口。所以,看尤侗的故事注定会读到他的才华横溢和文学成就。

  在故事里,尤侗总是显得多才多艺、风趣谐谑而风流倜傥。但是,尤侗不仅有一般苏州人皆有的温和中寓勇敢,而且他还在谐谑中寓有匡时救世的雄心壮志。

  神童亦不顺

  尤侗(1618-1707),字同人,一字展成,号三中子、西堂,又号悔庵,晚年又号艮斋(或艮翁)、西堂老人、梅花道人、万峰亭长、草草山人、止止窝主人等。

  尤侗五岁启蒙,十二岁上家塾。正是青葱少年,怎么会喜欢形式刻板的科举时文呢?尤侗在馆课经史之外,常背着师长,去“偷”《老子》《离骚》《史记》之类的古文书读。课间游戏也与众不同,他不去爬墙打鸟,而是喜欢和小伙伴玩些诸如强记、对偶、射覆之类的小游戏。

  业师吴世英看出尤侗天资聪颖,特别看重他,赞他为“神童”。十五岁时,尤侗去参加童子试。主考官是当时的太守史应选,史太守看了尤侗的考卷后说:“此子异日必以文名世。”

  遗憾的是,尤侗没有通过院试,其后他又考了两次,直至十八岁才考取了秀才。这个年龄的秀才已经很不错了,但苏州惊才绝艳的“考神”太多,和那些才子们比起来,十八才中秀才,的确有点对不起“神童”这个称号。

  之后,也没有“否极泰来”。中秀才后,尤侗继续进学,却接连五次应试都没有考中举人,直到顺治三年(1646),他29岁才考中副榜。

  虽然科场不顺,但尤侗颇负才名,文人学士争相传诵他的诗文,名动吴中。其实,从他考试的经历来看,就能对他的才华管窥一斑。

  顺治二年(1645)的岁考,尤侗的文章被选拔为第一,但其后的乡试,他却榜上无名。第二年即顺治三年(1646),他再去参加乡试,被太仓州守李作楹看重,大力推荐,可是考官却觉得他的文章太过奇崛,只勉强给了个副榜。顺治五年(1648),他去应科试,被督学苏铨选拔为第一,然等到乡试再次名落孙山。在后来的拔贡当中,又占了首位。

  要么第一,要么落第,这往往都是才子,或者说是天才才会有的遭遇。

  顺治六年(1649),尤侗以拔贡生的身份,获得了廷试的机会。这次,尤侗廷试第七,应授推官,主考官张端爱惜他的才华,劝他三年后再考,以正榜入仕。尤侗接受了劝告,怅然一叹,回到苏州。

  这时正是明清易代之际,既是承明旧习,又有遗老新恨,江南文人的集社活动兴盛热烈。尤侗回到家乡后,与吴兆骞、严绳孙等数十人在吴中也结了歌社,名为“慎交”,尤侗是领袖之一。

  结社论道的日子过起来飞快,在吵吵嚷嚷中很快就过了。尤侗从嘈杂中抽身出来,继续艰难的科考。果然,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顺治八年(1651)的乡试,尤侗不仅再次落榜,而且试卷也遗失了。对于这位著名才子的落第,主考官都为之“深相惋惜”,尤侗自己则只能嗟叹“命也!”“纵教捧檄愁行路,悔不扶锄学灌园。”

  尤侗当然不可能真的去做灌园翁,他的名气早已响彻四方。先是京都会试,在旅次无聊间,尤侗作了三十首《论语诗》以代应制,诗成,吸引了祭酒王敬哉为之作序,然后传遍京城。接着,有人为难他说:“你可以用经来写诗,那你可以用曲来写文吗?”尤侗随即用《西厢记》中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为题,作了篇时文,走笔而成,一座绝倒。后来,这篇“秋波”文还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不仅对此文圈点,还连声感叹说“真才子”!

  常规的时文写作,他总名落孙山;文人的机巧文字,他却写到了极致。

  仕途亦不平

  顺治九年(1652),尤侗再次应试,这次被任命为永平府(今河北卢龙)推官。永平府靠近京师,满汉杂居,旗人跑马圈地的情况极为严重。满人仗势,强夺汉人田产,许多汉族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可历届地方官都迫于旗人淫威,敢怒而不敢言。

  新任刑官的尤侗不肯姑息。他刚刚到任不久,又有人来上告“投充”。旧例,地方官都害怕旗人,不肯受理的,尤侗却按照法律裁决,重罚投充人,把被夺田产悉数还给百姓。旗人还照老方法来威吓,尤侗理都不理。

  这一来,尤侗可就得罪了有权有势的旗人,非议和诽谤顿生。做事之前,尤侗就知道会发生什么;发生之后,他当然不会被权势谤语吓倒。事后,他还题联于柱,向天下传达他为官的宗旨:“推论官评,有公是,有公非,务在扬清激浊;析理刑法,无失入,无失出,期于扶弱除强。”尽管权职有限,俸禄微薄,但尤侗在永平宦绩颇显。他责罚不法,恤刑断案;收捕衙蠹,扫清吏治;兴学重教,振兴人文;捐济百姓,尽职尽责。因此他政声卓著,深受当地民众的好评,所谓“父老称予者如出一口”是也。

  但是尤侗的清官良吏之路却在顺治十二年(1655)被迫中断。他被旗丁设计,被判了“擅责投充”之罪,例应革职,幸而朝中有官员暗中帮忙,得以“改降二级调用”。

  当初前来永平,尤侗一心“要使满汉归平亭”,不料却“从来祸福迭相倾”。对于尤侗的不幸遭遇,其同僚、上司均为之扼腕叹息。有人劝尤侗上疏为自己辩白,但尤侗这样骄傲的天才,怎么可能委曲求全?他拒绝了劝告,决心辞职,遂告别了短短四年的永平仕宦生涯,举家南归。

  回乡路上本已寥落,幼子还在归途中夭折。抱着宦途失意与丧子之痛,三十九岁的尤侗回到了家乡。他在旧宅东边,整地营筑宅园,然后闭门读书,潜心治学,又广招门生,兴办私学,一时间桃李满门。到顺治十六年(1659),他的门生徐元文考中状元,轰动全城。

  徐元文考中状元后,尤侗的名字也常常在顺治皇帝耳边响起。本来,顺治就很欣赏尤侗的才气,几次专门要内官去帮他找尤侗的文章来读,对他的《临去秋波那一转》和《讨蚤檄》赞不绝口,现在对着尤侗的学生,更加不掩饰对尤侗的赏识。

  据史料记载,顺治多次询问尤侗情况:怎么会贬官的啊?现在做什么官啊?长啥样啊?多大年纪啊?“一日之间,垂询者三矣”“称才子者再”,很同情他的怀才不遇,并表示要予以提拔,可惜不久顺治皇帝就去世了。但顺治给尤侗“真才子”的赞语早不胫而走,尤侗之名天下皆知,人人都把他看作是文坛耆旧。

  这当然是尤侗的实至名归,虽然场屋困顿,可是“小神童”“真才子”,这些称呼他都当得起。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举行博学鸿词科考,兵部尚书王熙与工部尚书陈鼓永都举荐了尤侗。这时的尤侗已经六十岁了,功名之望早已慢慢冷却,隐居之意日盛,但他到底还是没有拒绝朋友的美意,应征入试,被列为二等第十一名,官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修纂。

  修史不好修,一边是史家良知,一边是皇家意志,需要均衡,同时要辨别是非、在文献谬误里探寻真相。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薪俸不高,另一方面翰林院进士多如牛毛,科举“学渣”的尤侗在这里尤其没有底气。不过,在史局的三年,却是尤侗大显身手的三年。新入翰林的五十人中,他年纪最大,又有名气,所以很受人尊重。

  尤侗挑起大梁,一人独自负责撰写明人志、传三百多篇,在整个史馆同仁中名列第一,为编纂《明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期间,他还与同僚合写了《平蜀诗文》,康熙见作者中有尤侗,便说道:“是老名士了!”金口既开,尤侗更是身价百倍。

  他本人却已经不在意这些了。就在他刚到京城不久,妻子曹氏过世,尤侗悲痛欲绝。还没从伤逝中走出来,康熙十九年(1680)六月十七日,次子尤瑞英年早逝。其后,六月二十七日,五弟尤俊卒,十月五日,二兄尤价殁。半年之间三起生死变故,给尤侗带来了巨大的悲恸。“一家半载报三丧,两鬓惊添五夜霜。石火电光同絛忽,此中何处辨彭殇。”他只想归去,却被众人劝阻。

  康熙二十一年(1682),尤侗的长子尤珍中了进士,尤侗终了心愿,欢喜不已,上书谢恩的同时,再次表达了归乡之意。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天,又传来亡子尤瑞的遗孀金氏殁去的消息,尤侗更加感念悲痛,绝意归去。不久,尤侗告老还乡,时年六十六岁。

  这一次尤侗并没有回斜塘老家,而是在苏州城里的滚绣坊建了一座宅园,称之亦园。

  亦园这个名字极富深意。尤侗的宅园比起那些大型园林来,是简陋多了,可是“亦算是个园林吧”,那么,就取名“亦园”吧!但是,由于尤侗的名望,“四方诸君子至吴门者,必过访亦园主人”,并为亦园留下了不少诗文。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尤侗迎驾,皇帝御书“鹤栖堂”匾额一块赐给尤侗,以示褒嘉。尤侗感到十分荣耀,便将匾额悬挂堂前,并自撰了楹联:“章皇天语真才子,圣上玉音老名士。”口气不无得意,但也不无风趣。

  四年后,康熙再次南巡,又赐给他御书“家授侍讲”立轴一副,并在当地授予他翰林院侍讲的官职。一时间,乡人都把尤侗比为大诗人李白,羡其异遇。这年尤侗已八十六岁高龄了。

  尤侗生性旷达,晚年尤著。他在苏州城西官山(在今藏书镇)给自己建造生圹,并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然后在墓地两边建造了屋舍,经常“偕老友二三人往来觞咏于其中”,人还活着,却把预先为自己修好的坟墓当作了雅集之所,呼朋引伴在这里喝酒吟诗,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之余,感叹“风流近代所少”。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旷达的生死观,才使其得享八十七岁高寿。这一年,在亦园,这位大才子走完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据说,他去世后,皇太子依然牵挂他,向朱彝尊感慨“老成易谢,兹来又失一尤展成矣”!

  心志亦不凡

  尤侗思维敏捷,多才多艺,诗、词、曲、骈文无一不工,一生著述丰富。《清史稿·尤侗传》记载其“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他的作品也很受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赞赏,史载顺治皇帝曾经“亲加批点”过尤侗的作品,还将《讨蚤檄》一文展示给翰林院学士们说:“此奇文也。”

  他的诗文收入《西堂全集》,戏曲收入《西堂乐府》,不少作品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怀才不遇之人的同情。尽管大部分写的是生活琐事,但由于感情充沛,文字优美,一直受到人们的好评。因此,尤侗在清初的文坛上享有盛名,被吴伟业尊崇为“才子骚坛盟主”。

  而其影响最大的是曲。许多人最早认识尤侗,就是因为他的戏剧家身份。

  他的传奇和杂剧作品,文辞练达,气势激昂,具有诗剧特点,正如王士禛所称道的那样:“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又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实实在在的“新编历史剧”,当时就获得很大声誉,尤其是《桃花源》《黑白卫》两传奇,轰动一时,反响巨大。

  但他秉性活跃正直,早期刚入仕途,便秉公执法,还时常用诗文指斥时弊。后期境遇日隆,仍不改初衷。告老返乡后,虽说是闭门静修,但一直没有熄灭正道直行的雄心壮志。他的小品更多新惊之思,每每杂以谐谑,每一篇出,即传诵四方。

  他在《今文存稿自序》中自我剖白说:“总而计之,予文约有三变……历此三变,予之技穷,而人之评亦定矣。虽然文之佳恶我自有之:我用我法,我获我心;固未易为一二俗人道也。”

  此言得之!虽然他用语滑稽,所做的戏剧也常是假借他事,仿佛不经之谈,多风趣谐谑,但其诗文中开阖动荡、轩昂顿挫的气象,以及以诗载史、以戏剧刺时弊的做法,都是有所针砭,直词时弊。由此可见,他亦是一位具有崇高儒家理想的仁人志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历史人物——伦文叙(明朝状元)
清代的两位名人:俞樾与尤侗的故事
惨遭“雪藏”的大明才子
御赏名士
故宫院刊 | 郑欣淼:清代康、雍、乾三帝与诗歌评议
人物小传|陈廷敬:从学霸到能臣成就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