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为天下母”五千年之先的东山神秘之三以玉事神 琢玉通灵——“以为天下母”五千年之先的东山神秘之三
《苏州日报》2021年04月03日 B02版

  □乙一

  以玉事神,从石作权,东山器物的材质性能作用于器物功能。

  有关玉器的材料,东山早期承续马家浜文化中一种学名叫隐晶石英、考古或民俗称之玛瑙或玉髓,玛瑙是具纹带结构的石英,玉髓是不具纹带结构的石英。距今6000年“东山玉王”组合中的珠、玦、璜,都属此料,呈现白、翠、褐储色(图1-1、1-2)。玉髓硬质达7度,更甚于现时和田玉。东山先期治玉仍用旧石器时代打制法,玉髓质硬却性质脆,易于打击剔去无用部分,打琢毛坯后修整磨制出完形。《老子》根据古有“经验”而谈:坚强则亘。凡看似坚强之物都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属性,用特定相克的方法,可以“水能胜刚,弱物能胜强”。这个原理引到治人治事:当应“勿以取强,果而不强”;反之,心使气曰强——任由气爆欺世,将会不道早亡。

  距今6000年后几百年间,三种原因使治玉用玉有了新境界。

  一是有一种叫“透闪石-阳起石”的新玉料渐渐兴起代替玉髓。现代显微镜中细观,透闪石具有一定纤维交织角度,硬度较低,质感细嫩,时人称“软玉”,治玉以“磨制”更趋顺手。那时各蛮夷间亦已有些交融,但有主邦和客邦之分,人们以己为主,就地取材。“东山玉”是太湖流域地道“地方玉”,上世纪溧阳发现山石间夹生“梅岭玉”(图2-1、2-2),结构与“东山玉”高度重合,只是东山时人们尚无力采矿,是矿源区溪沟泉流抛露而出、捡拾而得,像是当今玉龙喀什河偶露的和田籽料,并辗转而来。

  二是治玉工法,“东山玉工”首开“以砂为介质的间接摩擦法”。治玉有几重工序,关键的切割开料是借用中间物质石英砂粒(常称解玉砂)切剖,大致有兽皮条等蘸砂来回拉遣剖玉(图3)、石片等平行来回直截剖玉(图4-1、4-2、4-3)、旋转盘托玉受截头裁割圆边等法(图5)。太湖流域距今7000年以降至4300年,各遗址多有治玉坊开门,东山也然,其中就有解玉石英砂粒(图6)。每一件遗至今日之文物,都乃当时有用器物,石英砂粒无它用,解玉之用,幸存实物证!东山首造解玉砂解玉法,后世守此而作,直至近代以电力带动金刚砂钻头琢玉为止,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说:“足踏使转,添砂剖玉,砂出真定邢台两邑,出泉流中,精粹如面!”云云。东山玉作坊在1987年前后在破坏性挖掘中殆尽,我亲眼看到一堆磨砺治玉的石具,有卵形、棒形、球形、块状,均圆边圆角,显示曾被久久磨砺之经历。我捡拾两块,一块稍大,属被动磨石,就是玉工手持制玉在其上反复来去,使磨面凹弧状;一块稍小,是主动磨石,就是玉工手持磨石对静态制玉来回打光,使磨面有斜坡口(图7-1、7-2)。如是,磨制玉石器的施作阶段,人们称为“磨制石器时代”。玉作坊“工具堆”还夹杂待制的原坯玉料(图8),表面凹凸不成规矩但毫无扎手尖锐感,表有沁土,时间把它“养”得包浆和润。远古琢玉工法几无流传之证,古人“琢磨”玉,后人在“琢磨”古人如何“琢磨”,惟只字片语,寻一丝古之琢玉马迹。《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现代议事商榷的形容词“切磋、琢磨”,原是古始琢玉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之坚硬自有他山异性之石相生相克。

  三是东山激剧生发出的人与人的位阶高低。明神治权之人越发需要更多形式更大形状的玉器,来佐以他孤、寡、唯一之高贵,而起始原料玉髓仅是小件,不耐造大器,硕大的透闪石软玉不仅能制片状器,还能做块状器,解玉石英砂也解决了大块料作制工之法。

  以上三者,共奏东山神权象征、阶层象征对玉的要求。透闪石新玉料、解玉砂新工艺、部落族群新象征,三者混而为一,形成东山有物混成的玉器大观。

  玉玦(图9-1、9-2),起始距今9000年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原意一条柔弱微细的游虫(图10-1、10-2),有头尾区别,系龙之鼻祖。《许慎》说:龙,鳞虫之长;又有说法田地里的蚯蚓叫“地龙”。古人发现柔弱游虫含知“生”的天命,《老子》有“柔弱微细,生之徒也”一说。这个文明一路南行,7000年一并跨过长江,马家浜时期古墓开门,不时有打制玉玦缀于主人耳坠(图11),形象嬗变成均匀缺口圆环,已非头粗尾细模样。东山继而又承,以“东山玉王”起演绎为精工磨制、光洁均匀玉玦。

  玉璜,玉玦形态进化而来,把于人的装饰部位从耳坠移到颈颔前胸,“东山玉王”之前未经眼它地遗址呈现,东山为最早应用地。东山贵德巫觋放大玉玦,使之成半弧条形、翘头桥形玉璜,上小下大组合串挂颈缘前胸,佐以玉玦玉珠,富丽繁华(图12)。几百年后,东山又开先河,确立后世三千年未曾更改的玉璜形象——汉时说半璧形器(图13)。玉璜是神权的显示,东山巫觋登上祭坛问节气晴雨,这个仪式许慎《说文》谓之“礼”,《诗经》又说“礼乎礼乎,玉帛云乎哉”——她得穿戴帛衣,口念咒语,佩戴玉璜,两袖起舞而明天象。

  玉瑗、玉环、玉璧(图14-1、14-2、14-3)。透闪石闪亮登台后,其质地纤维带韧性,有“牵”的连结力,适宜打造圆圈中空如手环,纤纤圆环中空却不崩裂。东山巫觋权贵见此萌然一动,在耳坠玉玦、胸佩玉璜、头簪缀玉珠的原配外,加上了手套玉圈(图15),分璧、环、瑗,三者皆扁平圆形、中间圆孔。史前到汉,直径大小相差悬殊,边宽与孔径大小比例亦绝不定格。《尔雅·释器》解释: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以边宽实玉为“肉”,中空孔径为“好”,边宽大于中空孔径,是器谓“璧”;边宽小于中空孔径,是器为“瑗”;边宽与孔径相若,是器谓“环”(图16)。东山时期,此三者以环、瑗为主,瑗套戴臂腕、环缀衣饰;玉璧,良渚时对天事神的礼器;另有套手臂的玉圈,玉璧平行于手臂直筒形、“肉”的长度大于厚度,古界称此为“镯”。

  一千年间有许多节点,东山中期一件玉质“钺”开门(图17-1、17-2、17-3),是南来“神”与北来“权”合一的开泰标志。但世人未之深亮旨要,综前述“玉”物质是看不见自然律“神”的化身,钺”是武杖统领的化身,两者“形质合一,昭示上懂天命者下掌人权;文字中“王”“玉”“钺”同形,手持这把“玉钺”者,可称“东山王”!凑巧,嘉兴崧泽文化大墓也出土独一件玉钺,形制、色泽、料作如出东山一辙(图18),这个时间点,应是中国史上“王”的起始点,距今约为5500年。

  东山墓葬其中一穴,开门一撮纯白色、非扁平、厚薄不一呈立体状、玉璜形的玉块(图19),边上还配有数粒玉珠,考古资料称其为“玉髓”。余观之瞠目突兀,如此纯白玉块异于东山它物,也算是太湖流域千古之孤,因为太湖地质含矿条件及之后开采中,绝无此料踪影,此应是东山“王城”“神权”高阶声隆、辐射所及的异域蛮地跋涉千山朝贡之物,以期得神权大邦护佑与惠赐,这可能就是《老子》所说“大邦欲兼蓄小邦,小邦欲入事于大邦,如此各取所需”。故此穴主,应是东山其时大主。

  这些玉璜形玉块中后世中国人在意的意、纯白、温润厚的特点,都得到了体现,我们可从形、色、涵义三者鉴赏。

  一是块状玉璜所用玉髓无具纹理结构,以打制工法可以使原物玉料的减剔达到最小损耗,这样通过用工少、保有原料形的打制,已达目标形状,这从主客观方面皆俱中国后人所谓的“意”的原意。“意”理念还体现在距今5000年巢湖凌家滩出土的最重器物——石猪,重达85公斤(图20),猪形凑以主观石形,随类减剔不求绝对具象,工法损之而损,意象则古朴。

  二是纯白。距今3300年商之殷,王室命人西域征和田白玉,以羊脂之白为上好。商周诸子为之争鸣:老子“见素抱朴”、孔子“绘事后素”、孟子“敦素”、墨子“诗赞羔羊”……中国先贤说,白即无,无方能产生有。

  三是温、润、厚。春秋时,礼乐把“玉”之物理特征与君子道德品格相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凝视东山白髓玉璜,马上让人联想到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廉而不刿、瑜不掩瑕……具温润厚混沌至致。

  以上三者,谁能用反证之据,证明春秋之前的“春秋”年代,白玉髓没有如此内涵,是天下之主、东山之王用它佩戴纯属玩耍?

  东山玉器,尚有各形小扣缀饰,锼镂形象异样(图21),以为串缀东山贵人衣裳,一粒粟中藏天地,东山人有用而造作,惟久远幽冥,失其旨要,但定当化作养分因子汇流于民族历史滔滔浊流。

  玉是东山时期的神物,东山人琢它,好像在琢磨天道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玉器】精美的文化期玉器欣赏!!------中篇
湖北省博物馆藏精品玉器
馆藏丨湖北省博物馆藏玉(必存资料)
小南山遗址:将中国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
透闪石玉,打制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