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作剧装和戏具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05日 B06版

  何大明

  源远流长的姑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争奇斗艳,在全国独领风骚。苏州的不少工艺美术行当,独具地方特色而被誉为“苏作”。比如,苏作灯彩、苏作红木家具。其实,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剧装和戏具,也可以冠以“苏作”美名,如今,“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品种争奇技艺精

  剧装和戏具,是戏曲演出在舞台上使用的戏服和道具。这些手工制作的特殊工艺品,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有相当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剧装,是戏曲服装的总称,也叫戏衣、戏服,俗称“行头”。戏衣总共有352个品种,其中130多个品种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其他品种中,有的具有清代特征,有的参照明代以前的服饰和宗教服饰造型加以改进。有的款式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依据,却是设计师和演员在实践中创新的结晶。袁宏道《迎春歌》歌咏:“假面胡头跳老虎,窄衫绣绔锤大鼓。金蟒缠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这首诗,不但是对昆剧演出的形象写照,也是对戏衣的真实记载。清代嘉庆时期,宫廷内升平署编撰的《穿戴提纲》,记载了300多出昆曲折子戏的人物穿戴。

  戏衣常用的品种主要有蟒、靠、披、褶子、坎肩、袄裙、云肩、衣裤、开氅等十余种。相比较而言,戏具的品种大大小小多达1000余种。它们包括舞台演出中的摆设道具、演员手中使用的道具,以及头脚穿戴的用品。

  剧装作为专供演员穿戴的戏衣,一般都要专门设计。设计者首先需了解剧情内容和舞台演出效果,然后根据剧中人物来设计样稿。即使同一人物,也随身份变化、场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设计完成后,面料经过剪裁、绘画、刺绣、合成,最后经加工整理才正式完工。当时,戏衣铺完成设计、剪裁、合成和销售,绘画由画花作坊绘制,刺绣送乡间外发绣工完成。

  戏衣的面料,一般都采用比较高档的绸缎。绸缎上面还要用丝线绣制精美的动植物图案和吉祥纹样。刺绣可分为线绣和盘金两大类,又称为洒花和手金。线绣分为细绣和粗绣,常用抢针、套针、接针、滚针等针法。戏衣色彩通常分为两大类:上五色(正色)分为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副色)分为粉红、淡黄、皎丹、蓝、紫。刺绣的线色通过调配,可以获得浓艳、素静、对比、调和等不同色调。戏衣上的装饰纹样有龙凤、鸟兽、鱼虫、花草、云水、八宝等。这些纹样除了用各种线色表现,还常以金线银线作衬托。如此,戏衣图案轮廓清晰,色彩秀丽淡雅或金碧辉煌。

  戏衣的质地、色泽、纹样,都是不开口的语言,暗示了角色的人物性格。比如《杨家将》里的孟良和焦赞,扮演花脸角色,戏衣大多以深色配金色,色彩特别耀目,表现出人物勇猛、鲁莽和刚强的性格。《西厢记》里的张生和莺莺,则穿色调柔和、文雅、明快的戏衣。专为名角量身定制的戏衣,因人制宜别具一格。这种戏衣俗称“私房货”。梅兰芳的戏衣,常常绣制梅花或兰花。周信芳演戏的舞台底幕,绣制一只特大的麒麟,暗示他是“麟派”泰斗。马连良演出时,台前拉幕绣制八骏图,桌围和椅披也绣制八骏图。声名鹊起,荀慧生、尚小云等各地名角都慕名前来苏州定制戏衣,苏作戏衣独领风骚享誉全国。

  作坊和霓裳公所

  制作戏衣的作坊,称为戏衣铺、戏衣店。苏州盛产丝绸,又是“百戏之祖”昆剧的发源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苏州成为全国戏衣的主要产地。明清时期,苏州的戏衣铺集中在阊门一带。店铺门口往往悬挂四块双面店招,上书“全副行头”“文武戏衣”“改良蟒袍”“神袍旗伞”。与众不同的是,戏衣铺制作戏衣的季节性很强,因为戏班通常在年终更换戏衣行头,而戏衣铺往往接到业务才赶制,因此就有“五荒六空、七死八活、金九银十”之说。同时,又有“三百天浪荡,六十天赶忙”之说。农历九月和十月是黄金季节。一个旺季的生产,往往可以补偿全年淡季的亏损。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阊门附近开设多家戏衣铺,取名以“恒隆”为多,讨永远兴隆的口彩。主要有江恒隆、老恒隆、尚太昌、杨恒隆、唐云昌、郑恒隆、乾泰等。开设在阊门泰伯庙西侧的江恒隆戏衣铺,曾经为清宫廷制作昆曲戏衣。独领风骚的杨恒隆,资金雄厚,所带学徒为全行业之冠。同时,还在北京、上海设立分号。当时,杨恒隆还为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莲英的戏班定制戏衣。杨恒隆的伙计李鸿林,精通业务人脉关系广,经常削尖脑袋出入各个戏班,与演员称兄道弟套近乎。后来时机成熟,李鸿林跳槽开设“李鸿昌”戏衣铺。他熟悉各剧种不同的服装风格,善于造型设计,缝制戏衣手艺精湛,而且,还善于绘画和刺绣配色。因此,包括“四大名旦”在内的不少著名京剧演员,都向他定制戏衣。近至杭嘉湖一带的戏班,远至四川重庆的厉家班,都慕名向他定制戏衣。

  清代光绪时,阊门一带有大大小小的戏衣铺20余家。为了防止同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凝聚同行之间的感情,戏衣铺建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霓裳公所,地址在官厍巷财神弄。“霓裳”一词,取自唐代宫廷乐舞。当时,杨贵妃领衔主演的《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轰动京城。白居易《长恨歌》咏叹“惊破霓裳羽衣曲”,后来,“霓裳”就成为戏衣的代名词。霓裳公所成立后,不但妥善调解同行之间的矛盾,还实施善行举办善事,如为同行子女办义学、为同行老弱孤寡施粥救济,老死后施棺埋葬。每年年终,还延请戏班前来公所,在公所内部的戏台演戏,借此机会还可以与戏班联络感情争取戏衣订单。1930年,在霓裳公所基础上成立吴县行头戏衣业同业公会。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为“戏衣行头日”,届时,同行相聚宴请,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苏州剧装戏具厂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剧装戏具业也迎来了新生。当时,有戏衣店25户,年产量4500件。1954年,由恒泰戏衣店联系其他各户,组成戏衣业联络组(协会)。1955年,组成戏衣生产合作社,设立戏衣车间。1958年,生产盔帽、戏靴、口面、刀枪的戏具合作社并入戏衣合作社,组成苏州剧装戏具厂。当时,该厂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剧装戏具单位,拥有职工353人,年生产戏衣5.79万件,戏具10.70万件,总产值419.71万元。1964年,全国各地推广现代戏,苏州剧装戏具厂不再生产古装戏衣,改做现代戏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广革命样板戏,生产绿军装成为戏衣中压倒一切的“样板服”。1977年,传统历史剧重新上演,传统剧装又恢复生产,产量逐年上升。当时,苏州戏衣以“金龙”为商标,全金大龙蟒戏衣屡次获奖,1980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1年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男装大蟒戏服在全国剧装戏具行业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当时的苏州剧装戏具厂,不但生产传统古装戏衣,还为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演员剧装。1984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红楼梦》,苏州剧装戏具厂绣制各类人物剧装267件,其中,王熙凤有64件,林黛玉有40余件。每件戏衣都显示人物身份,突出性格,戏衣还区分季节,看得出新旧之别。该剧在香港播放时,全部戏服都同时展出,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苏州剧装戏具厂有职工310人,其中戏衣车间80人,外发绣工近1000人,年生产传统戏衣和宗教服装3.75万件,戏具5.35万件,总产值425万元。当时,该厂生产的各类剧装戏具,远销全国73个剧种的几百个剧团,在全国同行中遥遥领先位居首位。如今,“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往开来,在传承人的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剧装戏具馆藏多

  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见证,作为具有相当价值的工艺美术精品,一些剧装和戏衣可作为文物收藏。在平江路历史街区中张家巷,有一座规模恢宏的全晋会馆。如今,会馆已辟建为中国昆曲博物馆。馆内的一座双层戏楼,雕刻精湛美轮美奂,是苏州现存古典舞台中最精美的一座。戏台对面的戏厅,如今布置为剧装戏具展厅。玻璃展橱内,花色头盔争奇斗艳,各种戏衣琳琅满目。其中的花旦戏衣,五彩缤纷耀眼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在旁边的偏室内,还陈列各色昆曲脸谱图片,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脸谱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比如勇猛刚毅的张飞、俏皮灵活的孙悟空、娇媚百态的杨贵妃。其色彩的运用,在主色调基础上勾勒其他颜色线条,栩栩如生脸如其人。

  鲜为人知的是,在太湖西山堂里古村,离西山堂里雕花楼很近,有一座谢杏生戏曲服饰博物馆。馆内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杏生生前设计的多件剧装服饰。谢杏生(1916—2013年),苏州东渚人,中国著名戏剧服装设计师,被誉为“戏衣谢”。他从苏州走出,长期担任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设计室主任。1929年开始从事戏剧服装设计,后立足上海,成为上海戏曲剧装设计的泰斗。早年为戏剧大师梅兰芳设计的宫装、斗篷、鱼鳞甲等戏衣,被称为中国传统剧装国宝。为尚小云、俞振飞、周信芳、马连良等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设计的戏服,有口皆碑流传甚广。谢杏生曾经为全国京剧、昆剧、越剧、粤剧、豫剧等大量剧种名角,量身定制设计体现各流派特色的多款剧装。他设计的四大龙盘金绣蟒和扶桑花女披在全国剧装评比中荣获第一。1979年,谢杏生出席全国工艺美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授予最高荣誉勋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外交部礼宾司特邀请谢杏生前往上海国宾馆,设计定制一套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作为国礼赠送给撒切尔夫人。

  由谢杏生嫡孙谢建荣出资建造的谢杏生戏曲服饰博物馆,馆址设在山明水秀的西山堂里古村。在众多梨园弟子及谢杏生生前好友的倾力支持下,博物馆收集到不少有关谢杏生的重要资料以及珍贵的剧装。如今,谢杏生戏曲服饰博物馆已经开馆。博物馆内,图文并茂,布置争奇斗艳的戏衣剧照。谢杏生生前设计戏服使用的多种工具,也一一展示。玻璃展橱中,谢杏生亲自设计的龙盘金绣蟒和扶桑花女披,弥足珍贵,堪称镇馆之宝。锦上添花,馆内还有一座美轮美奂的戏台,与众不同的水上戏台,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水袖飘逸,演员在此演戏别具韵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以争奇斗艳的戏服为载体,在舞台上以活态形式不断传承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17苏州丝绸博物馆,领略昆曲戏衣之霓裳雅韵
苏州的文化艺术——剧装戏具
上海地区的戏曲服装制作行业
歌手王一然时空对话《谢衣》唱出梨园三千万古情
【哟喂哟】地方戏应该使用方言(外一篇)
戏曲人生缩影,戏服时装演变——中国戏曲服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