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想与执着:姚建忠的通备武艺之路

   【通备山庄习武图                    

        梦想与执着:

        姚建忠的通备武艺之路

                                作者:故道白云

             长短相間刚柔参,阴阳五行汇百川;

        大小七十三招法, 势势衔接妙通玄。                     自《通备百招大拳》拳诀

  
 唯精唯一,乃武乃文。建忠习武场景1

                                              

     姚建忠19621月出生于崇文尚武风气浓郁的文化古城凉州现为金川集团公司职工。他从小喜欢武术,师从地方民间拳师舞刀弄棍,学练武艺参加工作以后,利用节假日休息休假时间,苦练通备武术技艺,并致力于文化的弘扬。他精神贯注,钻之弥坚,系统掌握了八极拳、劈挂、戳脚、劈挂刀、绨袍剑、缠路鞭杆、双手刀、风磨棍、骠姚刀等马氏通备武艺拳械,金昌地区通备武学的突出代表人物,术传统文化热情的传播者。

     从武威到金川,数十年来一路练过来,练得都是“马家拳”。

 
通神达化,备万贯一。《通备山庄习武图(局部)                                                          

  马家拳,武术界称之为马氏通备武艺或马氏武艺,是我国武术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武术流派。它继承了明清之际颜李学派“文通武备”学说,以“理象会通、体用兼备、融通古今、兼备内外、通神达化、备万贯一”为理论基础,融东北、河北的翻子、戳脚技艺及西北的鞭杆、棍法精要融为一体,发扬了长拳、短打的技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技术体系完整的以“通备劲道”为统领的拳械体系。近百年来流传西北陕、甘、宁、青、新地区的传统拳术。主要传播者为出生于燕赵之地、集通备武艺大成的一代武林宗师马凤图(1888-1973)及其子弟们。

通备山庄习武图(局部)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战歌,人们耳焉能详。上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通备武艺马凤图武术名家受冯玉祥之邀主持西北军大刀队训练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马氏“破锋八刀”在中华优秀男儿以身许国、抗击倭寇的肉搏战中,寒光凛然,强敌死伤严重闻风丧胆,谱写了大刀队的传奇,被人们称为冷兵器最后的辉煌当时日本媒体这样惊呼:“明治时期以来军队的荣誉,在大刀队面前显得黯然无光。”

  马氏武艺,名震武林。上世纪中叶以来,马凤图之子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继承家学,活跃于武林界,被武术界被誉为“马氏四杰”。1980年代的电影《少林寺》,武戏精彩,风靡全国,其武术指导即为马贤达担任。1990年代,姚建忠在业余传授、培训、普及推广职工武术健身的同时,梦想有朝一日能够亲炙马氏门下,登堂入室,得其真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年夏天,令姚建忠喜出望外。经过朋友引介,建忠拜著名武术家马氏四杰”之一、一代武林宗师马凤图的长子马颖达先生(1930-2000)为师,得以系统深入的学习提升。

  建忠先生执弟子礼甚恭,每有机会,则往兰州市贤后街请益。马颖达先生为人豁达慷慨,幽默风趣,蔼然长者。对求学者有教无类,皆一视同仁不倦。对于这一段学习经历,建忠先生满怀感。尤其是马氏武术先辈们深厚的学养、高明的学识及耐得寂寞、学不干时、锲而不舍的学人品格,对中华传统武术国粹那种无怨无悔的深厚感情,于我们武林中人身心的滋养,如润物无声、影响至深。“能投于师门下,是我的造化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升华。”

马颖达先生(1930-2000)

“学问英雄胆,德业圣贤魂。作为绍继前贤、文通武备的马氏武学的集大成者,人们更加津津乐道的,是马颖达先生的学问及品格。他在我们面前,就是一座丰碑。”

 

【姚建忠习武场景2                                                                                                    

  地方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诸多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发展现状较为薄弱、抢救保护较为紧迫的资源在长期普及与提高相长相养的武艺业余实践中,建忠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别是流传于武威、金川地域的拳种以民间为主、代有传承,但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挖掘。

这是一项既艰辛又颇费周折的工作。剑匣书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建忠先生自费奔忙于古道河西,足迹遍及武威、永昌、张掖、嘉峪关、白银等地,拜访武林耆宿,会交流派新秀,搜集博识,考镜源流。即使公差外出,必弹剑携书,以武会友。 

建忠习武场景3 

   历经十载,終成其志。2004年,他撰写的文化著作《金昌武术》、《武威武术》(与常安先生合著)相继出版2010年4月,他与著名武术家郭乃辉等编著的《甘肃通备武艺》面世。对此饱含心血、成之不易、近30万字的地方武术文化成果,武学界学者专家给予鼓励和高度肯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玉德认为这是区域武术文化很成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武术研究的一个方向 寒来暑往,春秋代序,既开斯地武术文化风气之先,又倾力挖掘地方武术遗产,举金川一地而言,可谓五十年来不可多得。

 
【马氏通备宗师马凤图(1888-1973)撰联: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  收徒仪式场景

                                            四

金川因矿而生,崛起为一座工业新城,被誉为中国“镍都”。伴随着金川创业发展之路,金川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到组织、松散到统一、自发到有为的过程。当初的武术文化生态亦如其地域环境,武术传承以民间私相授受为主,根亥既有,大抵固闭在野,孤处一隅,文化意识淡薄,未成风气。自1996年金川公司成立武术协会以来,此种现象为之一变,顺应职工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高涨的需求,多年坚持开展了武术比赛、武术培训、武术交流等多种层次的普及、提高活动。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得到空前的普及,吸引了职工、青少年参与武术健身,晨昏朝夕,春夏秋冬,每见广场中央、公园一角、居民小区,退休职工、翩翩少年们,着装舞剑,英姿飒爽、习练不辍的场景在金川人的城市文化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记忆。姚建忠先后担任公司成立武术协会副会长,凝聚身边一批骨干,热心群众健身活动,长期坚持不懈,殚其精力以弘扬,不仅活跃和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地域文化舞台,而且在省内外不断扩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川武术队多次在省内外武术比赛大会上身手矫健摘金夺银,凯旋而归。

2012年11月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名武术健儿可谓高手如林、新秀如潮。姚建忠父子上阵,引人注目其子姚瑀,受家学熏陶,善述其志,为通备武艺后起之秀,夺得男子B组八极拳类金牌,建忠获男子器械类银牌

 
一剑既出,舍我其谁!---金川通备武艺爱好者表演场景

2014年7月,由兰州市体育总会主办、兰州通备武学发展研究会等承办的兰洋杯兰州国际友人武术交流大会上,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73支代表队的560余名运动员参加该项武术大赛。金川公司武协代表队经过紧张激烈角逐,共有11人次获10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和一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金川公司武协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九名,领队姚建忠荣获宣传武术突出贡献奖名家汇演金奖

 
剑匣书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

                                                   五

日月不居,姚建忠已年逾知天命之年。他依然没有褪去倔强和韧性,对马氏通备武艺的传承与探索乐此不疲,精神贯注,率性而往,工作之余,其主要精力都倾注于通备武艺文化的传播与习艺论道。可谓游于此、笃于此,痴于此。如此 迷,他一往情深;如此迷,他无怨无悔。显然,年复一年对中华武术文化的执着与梦想,孤往与深情,已融入他生命的溪流,成为植入心灵的一片迷人的风景。浸润愈久,其味弥芳。

                                                               2016年5月于金川

 
 【学问英雄胆,德业圣贤魂】 
弘扬国粹,复兴中华:《通备山庄习武图(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北武术系列 马氏通备武艺精华 劈挂拳第三路 飞虎拳详细教学
西北武术经典 马氏通备武艺 劈挂拳第三路 飞虎拳
美女武术冠军舍银鸽演练的劈挂拳,竟是西北马家通备武艺名师张克俭弟子!
功夫谭 • 八极篇——思考与探索:通备武学之于传统武学(1)
通备劈挂拳讲座:一代文通武备的武术家:马凤图
马氏通备武艺 劈挂拳第一路 抹面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