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Fallacy)辨析(1)

Posted on May 13, 2009 by Duan Haixin

原载于“ 清华大学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NISL)(http://netsec.ccert.edu.cn)”。已经被删掉了。

作者段海新,是一位信息安全专家,与众不同的是,安全之外,他反思教育和传统文化,讽刺官僚体制,批评中医……周围很多人认同他,但善意提醒他先隐藏自己。他说,如果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再去改变的话,我要先批判我自己,可能不敢像现在这样自由地表达和批评了。


以下正文:

我跟各位同学一样,没有在课本里学过什么是逻辑。但如果多一些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不妨碍我们能够识别某些观点不符合逻辑,逻辑上称之为 Fallacy(谬误)。这种谬误在我们的生活、所接受的教育、宣传中比比皆是。

以下是我遇到的一些 Fallacy 的例子,也许在中国处处都是。我根据清华英语专业写作课上介绍的条目整理,有些 Fallacy 的中文翻译不是很好,也许我们的汉语以及我们整个文化中,太缺少逻辑了(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汉语水平差)。

1. 由无关的证据得出结论(Non sequiturs, it does not follow)

从给出的证据,得不出所给出的结论。以下是我遇到的两个例子:

学生认为老师给自己的作业分数太低了:我这次作业花了两个多小时,可是,你才给了我一个 C!

学生在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抱怨自己的成绩太低:我选别的老师的课,他们都给我优秀,你却只给了我 84 分!

在“黑屏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怀疑微软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比如侵犯用户隐私),某院士借机大力提倡国产操作系统。普通用户为什么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呢?因为它是国产的吗?

因为它比较安全吗?国内的资本家(比如三鹿奶粉厂的党委书记)比国外资本家更高尚吗(比如把几百亿美金捐给慈善基金会的比尔·盖茨)?

2. 错误的类比(False analogy)

错误地把“类比”作为证明的方法。

打比方也许是中国人比较普遍的思维方式,“永絮之才“其实就是善用类比的人才,这样的人可以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佳句,但是,”永絮之才“未必可以写得出严密的科技论文。

比如,”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为什么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就不能有两个国王呢?

比如,用”一山不容二虎“说明一个组织不能有两个或多个权威领袖。这个类比本身就是错的,如果一山真的不容二虎。”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事实上,两只虎也不足以保证老虎这种物种的延续。如果这种类比成立,”一山不容二虎“的组织,注定要像老虎绝种一样,不可能长久的。

我认为一个学者做学术研究应该是独立的,不应该提倡一个”学术团队“完全服从一个”学术带头人“。有朋友(也是博士)反驳我说:大雁南飞排成人字,总有一个头雁。我反驳说:学者应该是一个人,而不是禽兽(错误的类比)。

类比可以用来说明一个问题,但不能用于论证。如果要让类比认证的观点成立,必须首先论证两个不同的系统是完全相似的,其次要证明一个系统中的规律在另一个系统中也成立,这个难度不亚于直接论证原来的观点

3. 以偏带全(Slanting, Card stacking)

有倾向性的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忽略那些不支持或自己观点的证据。比如,为了证明上网成瘾对青少年是有害的,举出许多例子,都是有关那些上网有助于青少年学习和进步的例子。

为了说明中国的安定和繁荣,CCTV 的新闻联播总在报道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有海外“敌对势力”在媒体上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那一定是“片面的”、“别有用心的”。也就是说,只有中国官方媒体或者 CCTV 才是“全面的”,不是“别有用心的”,那么用心何在?

也许,美国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同样是“以偏带全”的,为了迎合某些对中国有偏见的观众。因为西方媒体是商业性的(不是政府的喉舌),观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我认为没有哪个媒体、或者个人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片面”和倾向性是必然的。我认为媒体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是尊重事实,带有自己的倾向性是难免的。只有允许各种媒体的声音都发出来,才能逐渐接近事实的全貌。古语说“兼听则明”,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4. 草率下结论(Hasty generalization)

基于不充分的证据、少量的、甚至不太相关的证据草率得出的结论。

比如,清华的学生在国际大学生运动会甚至奥运会上都拿到了奖牌,于是得出结论清华的学生比其他高校的学生运动能力更强、更加健康。

5. 发生先后即因果(Post hoc)

因为 B 在 A 之后发生了,于是得出结论“因为 A 所以 B”。

也许没有多少人可以接受“鸡鸣天亮”的因果关系,但是,以下现象在我们身边却是比比皆是。

比如:某人吃了某药之后,某种病好了;于是得出结论:某药可以治某病。

别忘了,很多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否则很难解释人类发明医药之前可以存活、其他物种也得以延续的现象。

6. 过度的简化(Reductive fallacy, Oversimplification)

对于某些复杂的事情,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原因。

比如,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原因是强烈的地震。这个逻辑忽略了这个因素(甚至更为直接的因素):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校舍建筑质量低劣也是根源之一,否则很难解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伤亡比例较大的现象。

再比如,大雪导致了铁路交通的瘫痪,这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能源供应不足、铁路运力不足、应急能力不足等等。

7. 转移话题(Dummy subject, red herring)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无关的话题上。

比如,国际不少人批评中国盗版泛滥、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IT 界曾经的风云人物、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方兴东反驳说,盗版不是中国的原罪,美国用户也有盗版现象。

美国存在盗版现象,不等于中国用户盗版就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方博士的反驳并没有证实美国盗版比中国更严重或者一样严重。事实上美国打击盗版的措施也很严厉。

重要的一点是,这和别人批评你的内容无关。即便美国盗版很严重,能证明中国盗版不严重吗?

8. 非此即彼(False alternatives, either-or reasoning )

先假设只有两种选择,然后让你从中选一。如果你没有认识到假设是错的(你本来有更多种选择),你将很难做出选择。

比如,美国前总统布什说:“你要么和我们同道,要么与恐怖份子在一起(Either you are with us, or you are with the terrorists)”。

再比如,清华某教授问我:给你面包和自由,你要哪一个?

注意,“给你面包和自由”这句话没有主语,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仿佛是以奴隶主对奴隶说话口气提出了这一问题。

有什么理由不能让我两个都要呢?事实上,牺牲自由换得的面包是不可靠的,既然别人(比如奴隶主)可以剥夺你的自由,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把恩赐你的面包也夺回去。

如果我们认可,自由的前提是不妨碍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的话,那么一个获得自由的人,一般会有获得面包的自由。如果自由的前提得到保障(不侵害他人的自由),那么通过自由合法获得的面包,也不会轻易的被剥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谬误指南:二十个常见的逻辑错误
批判性思维:你有没有陷入过这5种逻辑陷阱?
《神逻辑》定义
《学会提问》总被老板骂?刷个和他一样的系统,一起批判性思维看世界!(2/2)
摘自:《学会提问》
读书 | 《学会提问》第7、8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