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吗?原来很多病都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小编以为注重饮食、早睡早起、规律运动……就是一种「百病不侵」的养生方式了,但本文作者彭鑫博士结合古圣先贤的智慧告诉我们,「养生」远不止于此,治疗疾病也不仅仅依赖于医疗。

你相信吗?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还跟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快来阅读一下,迅速掌握一种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的治疗方法吧!


绝症由「心」造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

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

就是指我们的外形;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就是指我们的精神。

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

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中「气」的一个概念;

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外在、内在、不内不外。

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

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仁」对应肝木

「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

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

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

养生、养生,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

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肝开窍于目,它外在表现就是眼睛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

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

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

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

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

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

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

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义」对应肺金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

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

「义」对应的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

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

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

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

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

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

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礼」对应心火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就是说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

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

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

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若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

我们观察小孩,他们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170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

而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

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

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智」对应肾水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肾气足,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脊柱这个髓和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

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

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

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

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

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

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之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

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对应脾土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

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

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

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脾主四肢,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就会完全恢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决定人的健康程度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15%和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60%.

寂静法师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八种——

环境、饮食、起居、情绪

信念、祖宗、潜意识、爱与希望

本文作者彭鑫博士,则从中医学和传统文化角度为大家阐释了一种另类的养生方法。

引发疾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解决疾病的方式也不能仅依靠医疗和药物,全新的健康养生理念,你学会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彭鑫中医博士 【古琴曲丨《云水禅心》云带抹松间,晨钟心为安】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推荐深度好文】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中医养生诗话谚语歌诀集锦(值得享用一生)
了白《经脉》第十讲足少阴之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