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有恶意,但你会长大

图:Georg Pauli


霸凌这词比较新,让人感觉它是新近出现在校园的现象。


它是英文bullying的音译,在之前,我们管霸凌者为校园流氓,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见过这些人,并不陌生,吃过苦头的人也不少。


霸凌的受害者,后果不太妙:绝望,孤单,悲伤,饮食和睡眠出现问题,对原本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逃学,缀学,甚至有自杀冲动……有些人的后遗症带入成年。


霸凌者也不享受,他们往往本身就是暴力受害者,成年更容易成为暴力犯罪者,更容易对配偶和孩子施暴。


美国官方统计数字是,2012至2013年度,12至18岁的学生,22%被霸凌。中国可能没有类似的统计数字,就用美国数字做为参考吧。


你是父母,看到上面的文字,可能忧心忡忡,五个孩子就有一个被霸凌,后果又严重,我家孩子受害的可能性太大了。


我们都是从小长大的,知道成长是怎么回事,可能没那么可怕。


霸凌的定义有点过宽,给同学起外号、说同学坏话,起哄,挖苦,孤立某同学、让同学难堪、损害同学文具,这些行为,美国都定义为霸凌。我觉得,怎么可能只有22%的被霸凌,应该至少90%。


美国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霸凌扩大化,大可不必,既不合理,也制造不必要的恐慌,还是遵守严格的霸凌定义为好:它多是指针对特定个体的多次(有些是单次)侵犯行为;侵犯者与被侵犯者力量悬殊,即侵犯者更大只、更强壮、更强硬,或在校园内更有影响力、更受欢迎,被侵犯者难以保护自己。这个定义揭示了有趣的事实:明星学生也有可能仗势欺人,成为霸凌者。


比如竞赛时的垃圾话,胜者对负者的嘲笑,就不是霸凌,而是竞赛的一部分。否则,垃圾话大王乔丹就该被认定为超级霸凌者。


说话刻薄,带有恶意,mean,这也不应被视为霸凌,它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在探索边界、互相竞争中常用的手段。


美国约克大学有研究团队曾经在操场录下一年级至六年级孩子的行为,那些被老师定义为具有攻击性的孩子,确实,平均每两分钟会有一次带有恶意的行为;不过,被定义为没有攻击性的孩子,平均每三分钟也有一次带有恶意的行为。


把这些行为都定义为霸凌,除了得出人人者是霸凌者之外,最重要的收获是暗示孩子:你真是弱鸡,天天被霸凌。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中国有一些家长,成长过程并不幸福,有诸多遗憾,成为父母后,走到另一个极端,希望孩子生活在伊甸园,不能受一点委屈——这可能是补偿小时候的自己吧。这种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不可能坚强,也很难相信他人,总觉得世界每天都在欺负他。


世界有恶意,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人性有恶意,不要任何研究,诚实观察自己,你一定有意无意伤害过人,欺负过人,你的恶意不断,霸凌者与被霸凌者,往往也发生在一个身上。


你孩子身上有伤,性情大变,你当然得关心,他有可能被霸凌。你也得一直是受孩子信任的家长,这样他才有勇气告诉你真相。但是,我的孩子全世界都要疼,一滴眼泪都不能掉,这未免也太焦虑、太矫情、太没有常识。


我认为,最狠的霸凌者,其实多是父母。校园霸凌者,惹不起还能躲;动辄打骂孩子,施以各种情绪暴力的父母,孩子才是没地可逃。不过,就是碰上这样的终极霸凌者,也不可怕,孩子,你很快会长大的。


到了三十岁以后,你可能就不会多在意小时候的委屈,因为中年还活不好,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家里出现这4个“生人”,警惕,有恶意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通常会有恶意存在?
不止仇人才会对你抱有恶意,身边人也有可能置你于死地
恶意拍摄与善意批评
“知产流氓”到处碰瓷?阿里放了个大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