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病自灸
常用灸疗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可选用艾条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肠痈等。王焘《外台密要》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

 

  《孟子》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虽是引喻之言,但艾灸确有无病保健的作用。随着艾灸发展出简便的疗法,尤其是温盒灸、电子艾灸仪等的应用,现代人同样可以在家中自行艾灸保健。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许珈 汪锡卿 

  

  古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其实分为“针刺”和“艾灸”两个部分。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

  按《黄帝内经·灵柩》解释:“针是泄法,灸是补法。”实证、病在表、泄热、阳亢等适宜用针法泄;而由实转虚、病在里、寒证、阴阳皆虚就不能用针法泄了,宜用药剂治疗,药剂所不达,就用艾灸。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孟子》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虽是引喻之言,但艾灸确有无病保健的作用。

  古代应用的灸法主要是烧灼灸法,后来发展为不烧灼皮肤的温热灸法。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介绍说,目前常用的灸法有艾柱隔物灸法、艾条悬灸、温灸器灸等

  虽然今人不及古人对于穴位经络的了解,但随着艾灸发展出简便的疗法,尤其是温盒灸、电子艾灸仪等的应用,现代人同样可以在家中自行艾灸保健。

  

  艾炷灸

  艾灸的主要材料为艾绒,由艾草加工而成,将艾绒捏成圆柱或圆锥状即为艾炷。医生将艾炷直接或者隔垫某些物品放于患者身上熏烧,便可起到治疗作用。

  艾炷直接灸法,又称着肤灸法,患者不必担心灸后皮肤溃烂或留疤,故还称“无疤痕灸”。

  临床施灸时,患者的体位应当平正舒适,不可变动体位或姿势。《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随后,安放艾炷时,要在穴位上涂些大蒜凡士林,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艾炷放在穴位上,并用线香点燃艾炷。

  虽然艾炷在皮肤上直接灸治,但不可灼伤皮肤,待艾炷烧至一半,患者感觉皮肤发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另换艾炷再灸,直至灸满一定壮数(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为止。灸后局部皮肤发生红晕。

  除了直接灸法,还可采用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法。按照所患疾病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间隔物,或切成片,或制成药饼,或研成药末。常用的隔物,有姜片、蒜片、食盐块、附子、胡椒、葱片、韭菜泥、豆豉、巴豆、黄土、蛴螬等。

  比如说,选用姜、蒜等洗净后切成约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切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隔离物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直待皮肤出现潮红为止。不过,考虑到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易起泡造成创伤,应当慎用。

  又如,选用葱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于患处,上置艾炷施灸,以内部感到温热舒适、无灼痛为度。艾灸结束后,应用温湿毛巾拭净皮肤,防止药物刺激局部皮肤发泡生疮。

  临床上常见一种脐窝部(神阙穴)施灸,又称“神阙灸”。操作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或干燥食盐块研末填平肚脐窝处,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也可不用姜片,将艾炷直接放在食盐上,但食盐容易爆起导致烫伤,应当注意。

  

  艾条灸

  艾绒也可加工成艾条,用于艾灸。与艾炷灸的操作相似,施行艾条灸时,点燃端部隔布或棉纸按压在穴位上便可施灸,称为“实按灸”。另外,为避免皮肤灼伤,临床还常使用“悬灸”。

  悬灸,是将艾条点燃悬于施灸部位之上施灸的一种灸法。根据施灸手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大约3厘米高度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温和灸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灸法之一,有温经通络、散寒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

  雀啄灸: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之上,将艾条像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移动,使艾条与施灸部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雀啄灸多用于昏厥及儿童疾患。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高度,然后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移动范围约3厘米左右。回旋灸适用于风湿痹痛及神经性麻痹。

  此外,现代有人采用特制的黄铜或紫铜管作为套管内装太乙针或雷火针直接安放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所谓“太乙针”或“雷火针”,其实是加入其他药物制成的艾条柱。顾名思义,相比“太乙针”以及其他传统灸法,“雷火针”药性更火更烈,渗透力更强。

  具体施灸时,要在相应部位铺上棉布5-7层,将雷火针或太乙针的一端点燃,对正穴位,紧按在棉布上,使药气温热透入深部。如果患者感觉太烫,将“针”略提起,待热减再灸。若火灭了,就重新点燃再进行施灸。如有条件,可同时置备二枝,当一枝在熨灸时,另一枝可准备燃点,待一枝冷却,即能迅速换上另一枝,这样使药力随热力不断渗入肌肤,能够加强治疗效果。

  

  温灸器灸

  相比艾炷灸、艾条灸对于穴位体位的讲究,温灸器灸的使用则更为随意。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卷三》就有记载,“取干艾叶一斛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下烧艾以熏之。”由于操作简便,温灸器灸更适合居家保健。

  温灸器,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温灸器按形状大小不同可分为温筒灸、温盒灸和温管灸,其中又以温盒灸较为常见。

  温盒灸不需手持和砂袋夹持,在人身的各个部位均可固定,也就是说,医者不必长时间手持艾条,患者也不需长时间卧床熏艾。由于艾条火头空悬盒中,底端有金属丝网遮挡,周边有阻燃材料挡护,也不必担心皮肤灼伤。

  具体操作时,选定穴位或患病部位,系好松紧带,用松紧带固定灸盒两边,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插入顶管中(内有不锈钢弹簧片夹持),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合的温度。多孔灸盒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增减火头或按相应的孔穴插入艾条。医生或患者可以通过盒体前后的若干个透视孔,观察艾条燃烧情况。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

  温筒灸的操作方法与温盒灸相似,将温筒内装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置于施灸的穴位上来回温熨,以局部发热红晕、病人感到舒适为度。

  而对于口眼歪斜和耳病等病症,常使用温管灸:将半个花生米大的一撮细艾绒,放在灸器的半个鸭嘴处,用线香点燃后,用胶布封闭温灸管的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耳道内有温热感。

  有记载称,唐代便已出现了以细竹管和苇管作为灸器的温管灸,或称筒灸。如《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截箭竿二寸,内(纳)耳中,以面拥四畔,勿令泄气。”

  温灸器施灸,刺激温和长久,易为患者所接受,操作亦较方便。对某些病症尚有较好的疗效。也因此,温灸器灸在现代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电子艾灸仪

  艾灸有保健治病之效,但艾火熏人不易接受。如今,借助现代技术,各种不以艾火作为刺激源的电子艾灸仪相继诞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医师余安胜介绍说,传统艾灸通过点燃的艾绒柱或者艾绒条,所产生的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施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病与保健的功效。而电子艾灸仪则是利用电加热艾绒产生的热能与气味,在人体的经络穴位及病患处进行温热刺激和红光照射,以达到治疗效果。

  与传统艾灸不同,电子艾灸仪无接触,没有烟熏火燎,患者也不用担心灼伤皮肤。不过,虽然电子艾灸也能达到一定的保健治疗效果,但由于传统艾灸与电子艾灸仪所产生的波峰不同,传统艾灸疗法更贴近生物性,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适应的症状也比较广泛。

  

  并非包治百病

  中医认为,艾灸对诸多慢性疾病均有疗效,但也并非包治百病。

  从证候方面观察,艾灸对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阳痿、面瘫、颈椎病、脑梗死、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同时,也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艾灸。采用艾条悬灸时应注意,婴幼儿及昏迷、感觉障碍、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血患者,皮肤溃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止使用艾灸。

  另外,在患者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情况下,也不宜施灸。

  施灸时,医生还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物;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资料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提供)
艾灸初体验
 
身体周刊记者 汪锡卿 

  记者产后身体比较虚,中医师建议用艾灸来调理经络与气血。一个疗程有十二次,每次一小时。通常一根艾绒棒燃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每次调理做两个穴位。

  起初开始做灸时,医师会建议一个穴位灸完,再灸第二个穴位,待身体经络通畅后,便可两个穴位一起做灸。

  我做的这种艾灸是比较传统的手握做灸法,医师会拿起一小撮艾绒灰点于你的穴位上,然后在距离穴位三四厘米处,悬空握着开始做灸。

  医师介绍说,此种方法灸起来最累,但对于被灸者而言会比较舒适,更适合于初体验者。因为医师手握艾绒棒,便可以随时微调它与身体的距离,也就是说医师可以随时调整做灸时的强度和温度,防止烫伤被灸者。

  现在一些美容保健机构,也有使用艾灸盒做灸,施灸时直接把艾绒棒点燃后插于艾灸盒中,这样操作更为简单,但无法灵活地调节做灸时的距离与强弱程度。

  在艾灸的整个疗程中,用时最久的是大椎穴位与肩膀淤堵处,医生指出常灸大椎穴能够增加肌体的免疫力。我也比较喜欢灸这个穴位,因为在此处做灸时,会感到艾绒棒的温热点随着穴位慢慢由经络散发开来,15分钟后整个身体就会暖热起来。

  记者剖宫产时曾在腰部脊椎处打麻药,此后此处常感到冰凉,灸完大椎穴后的暖热感着实舒服。一般来说,一次艾灸结束后,整个身体都会感到格外的舒展。

  当然做艾灸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女性在处于生理期时便不能做灸。同时,做灸时不宜空腹,也不宜进食过饱,通常在饭后1个半小时可以进行艾灸。

  同时,每个人也有自己适合的做灸穴位,医生指出我属脾胃虚弱,曾建议我灸位于肚脐上方的中脘穴位,但尝试两次后个人感觉不是很舒服,胃部出现一股灼热感。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灸的穴位,除了医生的建议外,身体会反馈给你,自己体验感受很重要。

  此外,整个艾灸的过程,除了医师手握艾绒棒悬空很是辛苦,艾灸时的烟味也实在很呛人。做灸前都会开窗或打开通风设备,但这似乎也不能让艾灸的烟雾完全散去。每次艾灸完,穿上身的衣服从里到外都会充满很浓的艾灸味。

 

  提问

  艾制品如何挑选?

  艾灸常用的艾制品主要有艾炷、艾条、艾绒。艾绒由艾草研磨加工而成;艾绒卷成圆柱形压紧封口后可制作艾条;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或圆柱形则为艾柱。一般而言,根据艾草加工的粗细不同,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

  艾制品的好坏可通过一看二闻三触来辨别。首先,看看艾制品有无杂质、梗、灰尘等,无杂质、梗、灰尘等者为佳。其次,艾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可一闻以辨好坏。好的艾绒质地柔软,易搓捻成团。艾有新艾、陈艾之分,新艾色泽偏青,陈艾色泽偏黄。在选用艾叶或艾绒时,以三年以上陈艾为好

  

  艾灸适合哪些人?

  大部分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采用适宜的艾灸方法防治疾病,极少数人可能对艾灸,甚至一接触艾烟就过敏,患者中止艾灸治疗或离开艾烟环境后过敏症状消失。婴幼儿及昏迷、感觉障碍、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血患者,皮肤溃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止使用艾灸。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情况也不宜施灸。

  

  艾烟会不会影响健康?

  现有研究表明,艾烟中含有桧脑、桉油精、樟脑、石竹烯氧化物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抗过敏、抗炎、镇痛、强心等作用,可对人体发挥相应有益作用。

  不过,艾烟中也含有多环芳烃类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相关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进行中。如果不喜欢烟味,如今还有电子灸,温度是恒定的,家用保健使用也很方便。

  

  在家做灸须注意什么?

  艾灸并非越热越好,在家做艾灸时要避免“强忍”,以免灼伤皮肤。艾灸时,毛孔张开,因此在做完艾灸后的两三个小时内不宜洗澡,注意保暖,待毛孔恢复平常状态。

  另外,由于艾条点燃后不易熄灭,如果不能确保已完全熄灭,可以稍微减掉一些。

  (上述问题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各种罐法详解,看看有没有你不知道的
真空罐拔罐疗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想说“艾”你不容易!
艾灸的症状和特征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