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名师不会告诉你的秘密,1个月可快速入门太极拳,我来告诉你由着熟到懂劲神明的具体方法,能见者皆福源深厚,少走10年弯路
userphoto

2023.03.31 广东

关注

再次强调一遍,本系列所讲的目的都是为了懂劲,所有的原理和方法也都是是紧紧围绕在如何懂劲上的,未必适合所有的修行阶段,其实很多懂劲之后的修行方法也掺杂在其中了。

本篇文章有2万五千八百多字,耗费了作者很多心血,系统的讲了很多名师培训班不会讲或者讲不清的太极拳原理,关于如何懂劲神明的方法基本都包括在其中,读者选择自己适合的即可。
按照本文所讲的方法和原理,可以确定少则1月多则3年一定可以懂劲。
限于文字的局限,在具体的方法上无法描述全面,更多是提纲携领,如有疑问可以加作者微信详细咨询。备注-懂劲

如何才能由着熟到懂劲?

如果把太极拳比喻成一座花园,懂劲就是大门,懂劲前根本不知花园里有什么,是不是很漂亮,是无知的,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听别人讲的,自己根本没见过,究竟如何没有直观感受直接体验。直到有一天,亲自推开了大门,开始虽然只是一道缝,却可以通过这道缝看到花园内的景色,真是美丽,会坚定信心一定要走进去。随着越练越精,懂劲越来越深,门越开越大,直到有一天门大开了,可以走进去了,站在花园中了,可以看,可以摸花园中的花草树木了,这才是真正的进入太极拳的天地了。
如何进入太极拳这个大花园?有人从前面入,有人从侧门入,有人从后门入,还有人从墙头入,可谓五花八门,法无定法。
不管练习太极拳是什么目的,在懂劲之前还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但是懂劲之后却是根据个人目的习性的不同,练法上是天差地别的,没有一定之规。

本章所言仅限于懂劲之前和懂劲初期,更深入的要自依自洲。

(一)如何才能懂?

1. 如何才能身体上明白?

(1) 原理和方法

身体上明白只有多练多悟,二者缺一不可。太极拳讲究体悟,体悟离不开身体也离不开思想意识,主要是身体感受,多练并且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产生正确的体悟。

两个重要原则,正确的练习方法和多用心去感受,练拳时不只是动作做出来,心也要跟上,要有觉知,觉知自身身体的动作是否规范和有何感受,还要有攻防的意识,这个意识不是为了打人,是为了体会做这个动作身体要有相应的反应以及劲力走向,是否劲和上了,是否有骨劲,棚劲,这个动作能不能起到攻防的效果?没有人对练时只能在脑中想象,古语讲练拳时要无人若有人。

太极拳的理法是最多最全面的,从张三丰的《学太极拳需敛神聚气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再到现在的太极拳著作可以说汗牛充栋,多数不胜数,其他拳种是完全不能比拟的。理法的来源很多是基于身体感受的,由此而推论或总结产生很多个性或共性的方法,就是因为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人人不同,而又有很多感受是相同和相似的,正是因为太极拳重视觉知力的练习才有如此多的著作。

很多人练拳是为了以拳入道,太极拳所演绎的理和中华传统佛道儒的经典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区别,阴阳之理,中庸之道等等经典之理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而明白,可以和身体相印证,理不仅仅是单纯抽象的道理,更是身体的直观觉知和感受。反过来这些中华文化经典也可以指导太极拳的修炼,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身知与心知,缺一不可。身知必是身有觉,也既体悟,心知必是心明理,理与觉相辅相成。理就是经典之理,阴阳之理,也有科学之理,经典科学都是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只不过采用的语言风格各异,两者有时候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要求同存异,两者皆明对于太极之理更容易理解和明白。明理与体悟,一体两面。两者相合,既为懂,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肌肉和动作,符合外三合,或想用核心肌肉就能用,也可以是懂劲,想用纵向力,就用纵向力,想用哪里就用哪里,想节节贯穿就能节节贯穿,想用胯就用胯,都可以是懂劲,从一个动作开始,到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为我所控,每一个细节都为我所控,始终处于中正,渐至中定,由己及人,知人中在哪,力在哪,方向在哪,自能知如何小力克大力,自知舍己从人后而人从我。

每个人懂劲的起点未必一样,每人的身体敏感度不一样,最先觉知的地方也会不一样,但一定是从比较容易的开始的,或者对核心肌肉的运用感知,或者节节贯穿的感觉,或者立木顶千斤的骨架支撑感觉,或者感知到力量来源于腰胯部,或者知气沉丹田的感觉,或者敛气入骨的感觉,或者单重的感觉,或者行气如九曲的感觉,或者沉肩坠肘的感觉,总而言之,身体要有感觉,感觉和知识道理,经典拳论等是一致的,是相应的。

对身体动作的觉知能力,对感觉,感受的觉知能力都是觉知力,身懂就是对身体各种感受有清晰的觉知,对身体运动时,静止时身体每一处都有清晰的觉知。

理上开悟难,身上有觉更难,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因人而异,无关根性,只和用心有关。

人人平等,皆是佛,是道,不是虚言,佛者觉者,觉性至极也,觉知力是觉性的基础,懂劲既是对劲有觉知,身懂就是身觉,身觉知,身觉知亦是心觉知,身心一体,身心不二,修身也是修心,懂劲是修身也是修心,也是觉性培养的过程。

觉知离不开神经,离不开意识,太极拳的慢练放松,根本目的在于此,练拳的根本在于觉知,有觉知动作方能正确,终有一日能至无意规矩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有意无意间,其中有真意。专注而又不能过度专注,似守非守,用潜意识专注,而非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合一。

放松,静,觉知是共法,不管是打坐,站桩还是冥想,修佛,修道,都不可缺。没有觉知永远不能说是懂,放松,静是到达觉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懂劲是太极拳的入门,入门从最简单的开始,觉知感受,观察感受,平等心观之,中和心观之,观劲在体内或用,或发,或传的各种感受,此为受念住,念住于受,亦是念住于身,也是念住于心。佛言,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练太极拳由观身入手,由观受入门,至观心神明。由修身入手,到修心解脱。

(2) 觉知力的练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觉知力练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内观。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出觉知力,效率是极高的,核心原理就是专注的去觉知,要不带喜恶的以平等心觉知。每天12个小时,连续3天,就会有基本的觉知力。

有条件的最好去参加一次内观中心的10日闭关,绝对不虚一行,我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参加过一次10日内观,在葛印卡内观中心,收获颇丰,可以说内观是练习觉知力的不二之选。

内观其实是四念住的一部分,内观以觉知感受为主,四念住还有觉知身,觉知心,这个过程正好对于太极拳的练习过程。

(3) 身体有什么感受?

如果只讲阴阳相济,很多人肯定还是不能理解,到底懂劲的身知是什么,身懂就要身体有体悟有觉知有感受,下面列举一些懂劲会明白,身上一定会有的感受,一定要有身体的觉受,不是知识理解。

觉受不限于此,也没有先后顺序,因为人个体和方法的差异,感受也会略有差别。不一定刚懂劲就都明白,但慢慢地随着懂劲的深入,一定都会明白。

身体松开之后更容易的感受到舞蹈音乐的韵律,所以即使是迪斯科舞曲也可以打拳,外边看不出太多东西,但是体内关节是和舞曲有同频律动的。懂劲之后一定会更懂舞蹈。

① 骨架支撑,玉树挂宝衣,三尺绫罗挂无影树上,结构力,骨升肉降,骨头顶骨头,纵向力,骨力,立木顶千斤,骨肉分离

② 钻劲,枪劲,蛇行

③ 抽丝,缠丝,螺旋力

④ 鞭劲,根节催,中节随,梢节领

⑤ 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气沉脚下,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⑥ 敛气入骨,力由脊发

⑦ 腰胯肌肉用力,胯动

⑧ 沉肩坠肘

⑨ 两手相合,整体开合,顺拐

⑩ 行气如九曲珠,节节贯穿

⑪ 单重

⑫ 对拉拔长

2. 如何才能理明?

练拳需要明理,理从何来?来自于明师,来自于经典,来自于科学。科学有真有伪,科学没有错可不同人手中的科学就不一样了,名师未必是明师,如何分辨?唯有一途,依经典。经典文章至少流传几百年以上,甚至几千年,经过无数前贤的认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故多读经典是不二选择,佛道儒等经典都可明理。

其次是多读太极拳古人相关文章,中医学经典,解剖学,和人体运动学,人体力学,对于现代人的文章不能抱着全信的态度去读,要多读横向的纵向的,多比较,对于其观点要多方找资料互相印证,千万不能偏听偏信,不管是科学权威还是名人大师,依法不依人,保持开放的心态,现在网络上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有无数,可以说没有秘密可言,能否从中找出正确的很关键,明师也不好找,找明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智慧,谁是明师很难判断,所以说根本还是靠自己的智慧,不偏听偏信,不迷信,不迷信科学,权威,头衔,名家

智慧来自于哪里?多读书,读经典,多思考,多思必有得,多静坐,定能生慧。

太极拳的修行切莫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当广猎佛道儒甚至现代的修行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参博学,专一而精。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为了对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了解和掌控,修身和修心,太极拳并不特殊,只不过我们选择了太极拳而已

(二)什么是着熟?

1. 着熟的三种理解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身体变化是个逐渐地慢慢过程,心里顿悟是一瞬间的状态,由着熟到懂劲,就是身体慢慢改变到一定程度心里达到开悟就到了懂劲,懂劲后一步步前进终有到达神明的时候。

这就必须要讲什么是着熟了以及如何着熟,只有着熟之后才能懂劲,如果着熟这一阶段没有作对,无论如何努力也很难懂劲了,过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实际上几十年不懂劲的也大有人在。

着熟一般有三种理解

(1) 一是拳架套路的招法的熟练,

(2) 二是推手接触地碰着的着,接触变化的熟练,

(3) 三是招法应用的熟练。

有人说着熟要身知还要心知,我的观点是如果达到了身知和心知其实已经是懂劲了,着熟肯定达不到身知和心知。着熟仅仅就是着熟练熟悉,熟练熟悉不一定正确,并不一定知道原理。不管是拳架套路的熟练还是推手变化的熟练,还是招式应用的熟练,本质上就是动作的熟练,熟但还达不到知,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动作,自己动作正确以否也不知道。

2. 为什么很多人着熟但不能懂劲?

着熟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无法懂劲?

(1) 理要清,法要明

着熟仅仅就是着熟练熟悉,任何人只要练的够多就能熟悉,这个是普遍性的,就像走路,跑步,是个正常人都会,可是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提高成绩,才能参加竞走比赛,不是随便走就行。

很多人都会游泳,会打乒乓球可没有经过正确的专业的训练,无论如何水平也很难提高,天赋是60分不经过训练60分就是顶点,经过专业训练可能达到80分。

太极拳而言,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有高有低,以中国之大总有个别人天赋极高,不管老师水平如何,都能达到懂劲,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专业的老师,明师是必不可少的。

专业的老师,明师代表着你学习的拳架姿势,拳理是正确的,拳打万遍理自现是有前提的,拳理和拳法拳架基本功要正确才行,不是说你能做正确而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懂劲之前没有正确可言,但是要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用的方法要对。

要想懂劲,理要清,法要明,道理必须清楚,方法必须正确,没有法理的清明,打的再熟练也没有用,只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已,南辕北辙,出头无望。

(2) 练习的拳架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拳架是不一样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材率高的拳架可以事半而功倍,在选择哪一路拳架之前不妨多了解多考察问一问,懂劲的几率是多少?不是有名就是好的,不是流行就是对的。感冒很流行还是少得为妙。

考察拳架好坏一个是成材率,二是懂劲的时间,一般2-3年懂劲很正常。

(3) 练拳的有效次数不到

古语讲拳打万遍理自现,现代的研究也表明一般人经过正确的大约1-3万次训练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和古代的经验都是一致的。

很多人看着是很熟练地打拳了,但其实还没有到次数,或者说有效次数不到,没有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打拳。没有及时的关注,观照自己的动作和感受,一边打拳一边聊天,一边打拳一边胡思乱想,这样的一遍拳就是无效的。

还有就是每次打拳时间太短,虽然也经常打拳,可每次10分钟还没预热就结束了,就像前进三步后退两步一样,效果要大打折扣。打拳要集中时间多打才更容易突破。

(4) 用心不够

打拳和生活是一体的,在生活中要经常的想着太极拳,或者动作,或者拳理,多琢磨多思考,哪怕看看相关文章,看小说只要你能想着太极拳就有用。

光想不行还要多练习,住行坐卧有意识的多做太极拳的动作,手,胳膊,大腿,腰胯要多动多练,看电视可以动手臂,转腰胯,练步法,走路可以练步法,可以练手臂,抓住平时的点点滴滴时间要远多于专门的练习时间。

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雷打不动地练习,养成好的习惯。身练拳,更重要的是心练拳。

3. 如何拳架着熟?

着熟的这个过程, 就是把基本正确的拳架动作,从不熟练到熟练,再养成习惯,深入到潜意识,最后把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潜意识合一的一个过程。

打拳架时不用去有意识地想下一式动作,而然地就做出来了。就像流水一样流向了下一式,不用太刻意,不用音乐口令的提示。

着熟阶段也是在培养我们的觉知的阶段,也是练习拳架的主要目的之一。练习太极拳和舞蹈表演不一样,舞蹈为了取悦于人,舞蹈要不断地学习新舞蹈。练习太极拳即使很熟练了也不能换新的拳架,只有熟练了才能放松,才能锻炼神经系统,才有利用培养知觉,觉性。

在杨澄甫的《杨氏太极拳老谱三十二解》里讲得很清楚,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的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于我也。

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于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

觉知能力也是不断地增长的,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能觉知力之起始,就懂劲了。

我们意识和潜意识合一,那就叫做有意无意间, 其中有真意, 有意和无意就是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要没有意识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没有潜意识, 全是意识在做作,就不自然,就不会圆润,我们没有办法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高度。 我们只有长期的训练, 使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精神养成习惯, 道法自然, 我们习惯成自然, 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把我们的正确动作变成习惯,习惯性动作。

我们经过长期的拳架练习, 把不习惯的一个动作变成我们的习惯。练拳的过程,就是规范我们的动作、 行为、 思想, 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养成正确的习惯的过程。

练太极拳拳架,就是让我们养成一个正确的对身体有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练拳讲究的立身中正,虚领顶颈等身法要求,说起来都知道, 但是我们有没有养成习惯? 只有养成了我们的习惯, 我们带入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拳才是见到了效果。 所以说我们关键是要养成正确的习惯,正确习惯的养成就是着熟。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逆腹式呼吸好, 逆腹式呼吸它使我们的横膈膜产生最大幅度的运动, 肺采用最大量的扩张, 使我们的五脏六腑得到充足的运动。使腹部的横肌得到运动锻炼, 我们的核心的肌群得到锻炼,简简单单的一个逆腹式呼吸,可以锻炼很多的东西。 但是我们如果不经过训练的话, 我们无法把逆腹式呼吸变成我们的自然呼吸。 我们会感到每次做逆腹式呼吸我们会不习惯,必须有意识地去做。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拳架一起练习。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后,就会变成习惯,变成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可以逆腹式呼吸,每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呼吸也是不一样的。

着熟的阶段拳架是不可能完全正确,只能说是外形正确,因为你不懂劲无法体会体内劲力在走向,节节的贯穿,力量的传递,骨骼的支撑。

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推过来的这一掌,我们会不假思索的, 胳膊就挥了出去。这胳膊一动,只是应景而生,不会先去想什么招式,只是一抬手,就把对方打出去了,对方也没想到,或者没反应,这一瞬间自己不知道怎么打的,对方也不知道怎么被打的,叫做拳打两不知。如果拳架优秀一般在着熟阶段会有这个现象发生。

其实就是已经有了潜意识动作,但是觉性,觉知力还不够,所以自己没有觉知。等到懂劲阶段,觉知力够了,知道自己这个动作,是有力量发自腰胯,经过脊柱,胳膊,身体平衡支撑,看似手上没用力,其实是整个身体的力打到了对方。这时就是拳打人不知,自己知道。如果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交手,基本是打人,和被打的时候都能清楚地知道,这时候提升是很快的,只有知道怎么打和怎么被打,改正才会容易迅速。所以练太极拳懂劲阶段才开始学推手是有道理的,这时候学习才会进步快,因为你已经建立了反馈系统。懂劲之后学习各种攻防技巧会比以前快很多,就是因为能够觉知,根据反馈再调整自己,最终掌握技巧。以前是开环系统,属于忙修瞎练,练习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在懂劲阶段就是这个状况,当然如果遇到功夫更高的,被打时也可能不知道怎么被打的,就是觉知力还不够强大。

俗话说“拳打万遍理自现”,理自限说的就是懂劲,懂劲自然懂理,拳打万遍就是要着熟,这个和现在的科学研究是一样的,普通人经过1万次的练习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高手,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在太极拳来讲就是拳架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拳架都能实现“拳打万遍理自现”,国家运动员很多,有几个明太极拳理的,就在于此。训练目的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自然结果不一样。

懂劲了自然明理,自然看得懂很多经典文章,很多经典的文章其实都是古人的练拳体悟,你也有同样或相似的体悟也就明白古人在讲什么了。所以经典的阅读不能只靠逻辑,知识,文化等最重要的是体悟,心无,只有在相同的意识层次才能做沟通交流。

在练习拳架时可以一式一式的去练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我3个月我只练习一个动作,它的效果未必就比3个月练习整套的拳架差,有可能你还会得到额外的惊喜。就是因为,长期打一个动作,相关部位的关节会格外的灵活,注意力长期在一个部位,局部的灵敏性更高,也就更能体会到这个动作是哪个肌肉在起作用,也就明白的劲从何来。

所以说只练一式也可懂劲,但是因为只练一式, 我们会比较枯燥, 那多学一些我们成套的套路,他可能更有兴趣, 甚至为了保持我们的兴趣, 可能还要去推手和师兄弟之间和师傅推一推手来试验一下,体会一下太极的力,太极的劲。这些体验和保持兴趣不是练拳的果更快、 更好。

我们在打拳的时候, 我们看到有很多外面做太极操的, 从太极拳8式套路开始,32式,48式,85式,最多的还有300多式, 就这么一路练下去,每一套来1遍,从头练到尾, 练完了结束了收起音乐, 然后聊天。我们不能讲这样的锻炼没有效果,它一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和我们所追求的太极拳所要达到的境界是天壤之别的。因为我们这样的锻炼从8式开始练到100多式,我们身体同样得到了锻炼, 得到了运动, 然后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 我们大家集体很整齐的去做这个,对我们的身体同样是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但是它的好处是有限的。

这样练拳和我们传统的太极拳究竟区别在哪儿呢?

主要就是在觉知,就是神经系统的培养上不一样,没有觉知的培养就永远到不了懂劲的阶段。

我们传统的练拳, 首先我们是要在一套拳上面要足够的熟悉,这就是着熟的阶段, 如果我们所有的全都打一遍,我们究竟能不能做到着熟呢? 我很难看到这样的人, 因为很多练了10年甚至20年的人,他的姿势都还没有正确, 姿势不正确永远达不到效果, 姿势不正确永远过不了着熟这一关。因为你只记住的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外形,你没有领会, 他的核心外形都没有做对, 你怎么能得到通过练拳想要得到的东西呢?

我们练几十套不如只练一套,把这一套吃透了,你真正懂劲了之后, 任何的拳架在你这里都没有秘密可言。

而且你自己还可以创造拳架, 你可以根据特点, 自身的特点, 或者根据学员的特点而创造改造。 适合本人的, 适合你的学员的动作, 你就可以不拘一格,又何必去照葫芦画瓢、 照猫画虎, 学那么多的拳架对我们养生技击而言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像舞蹈一样表演还可以。 当然拳架学多了也会锻炼我们的脑子,避免老人记忆力下降,但是对于身体而言, 它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对于我们精神的提升也是极其有限的。

总结下来要想从着熟过渡到懂劲,只需不断练习一套正确的拳架。这个阶段不需要去研究什么无极,太极,阴阳,了解一下即可,重点是在练习拳架上,也不是在练习推手上,等懂劲了再练推手则事半功倍。

4. 着熟与意识

有意练功,无意功成,开始学拳必须有意识地去练习,等到不需要意识的专注引导之后就能下意识做动作时就是着熟了。

着熟就是从开始学拳练拳地需要有意识才能做出动作的不熟悉状态到达了动作通过潜意识就做到了,不用思考自然就做出来了。着熟就是从有意识到潜意识无意识的习惯养成的过程。这个阶段练习太极拳就是在养成正确的习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拳架,不同的练法会养成不同的习惯,养成习惯也有快慢之分,养成习惯就要不断的重复,故开始不要学很多拳架或推手方法,专一多重复能更快的养成习惯。

(三)由着熟到懂劲的方法

很多老师都是通过以上这几种方法达到懂劲的,有单一练习,有综合练习。客观地讲不能说只有一条路能够达到懂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八年 渐悟懂劲:重读王宗岳《太极拳论》有感 | 回放
杨澄甫宗师次子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习程序
王宗岳太极拳论释义(二) (转)
习练太极拳,如何练出内劲?
谈太极的练习方法/王培生
什么是懂劲?如何练习才能懂劲?一、为什么写这篇懂劲的文章?懂劲的意义是什么?懂劲是否有明显的标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