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家拳的拳架、内劲、内动、内功是什么关系?

      拳架是训练内动的主要方法

      常人往往难以理解内家拳的拳架训练。比如,练习形意拳的五行拳,直愣愣地站一会儿,直通通地打一拳,又站一会儿,再打一拳,姿势单调,动作乏味,节奏缓慢。

      而八卦掌的基础八掌则是身体上上下下的关节都拧成一个很别扭的姿势, 接着就是转圈,连个发力的动作都没有,让人完全想象不出这个拳怎么致用。

      太极拳就更独特了。人们常说“百打百破,唯快不破”,太极拳盘架偏偏讲究一个“慢”字。人们都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太极拳盘架偏偏强调一个“圆”字。

      其实内家拳的拳架是具有易筋和洗髓效果的桩架与真正技击时运用的拳式之间的一个过渡功法。总体上来说,它更偏向于练功夫用的功架,当然其中也考虑到了以后技击的需要,保留了部分拳的要素,所以称之为拳架。

      练习者站桩有得,内型初步稳固,但是运动起来时身体的用力习惯还是普通人的运动模式。此时骤然加速,内型必然散乱。所以,要通过行拳走架让内型反复地磨合,尤其是站桩时没有彻底锻炼到的体内筋、骨、膜、经络的细微之处,要进一步打磨、微调。然后还要练习从这个桩架慢慢变化到那个桩架。这个练习过程至少要持续到身体彻底适应新的运动模式为止,即在高速运动中还能保持桩态,并能做剧烈的转折变化。

      可以说,内家拳运动模式的本质是内动。传说中神奇的内劲其实也是内动产生的一种力学效果,而不是外形上采用了什么动作。所以,练习内家拳一定要重点钻研其拳架,搞清楚每个拳架的作用,然后彻底完成其中包含的内动训练

      内劲是内功训练的最终成果

      从拳术应用的目的来看,内功训练的终极目标就是生成内劲。再往后便是拳法的内容,也就是应用层面的训练了。至于内功产生的其他一些“神奇” 功效,其实与拳学无关。如果有兴趣,闲暇时可以去探索一下,但是对于拳学训练来说完全没必要去考虑。

      理论上讲,拳架练好了,内动做对了,自然会产生某一拳种的内劲但是,对于还没有系统学习过内家拳、没有亲身体验过内劲的初学者来说,脑海里对内劲的印象可能还是来自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如“用掌轻轻一按, 就在木头桌子上留下一个手掌印”,或者“从丹田处提起一股能量,沿着经络送到手上,然后从掌心或指尖吐出去便能够穿石破壁”之类。

      所以,这里要特别讲解一下内劲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内劲是一种复合性质的力量,是人体五大系统经过桩功 - 拳架的训练整合后综合起效的产物。简单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经内功改造后的人体自然具备的特性

      例如,内家劲力中最基础的松沉劲儿来自站桩后筋骨密度的提高、质量的增加,还有肌肉放松和经筋放长后肢体各部分重心的改变。

      举个例子,站过桩的人的手掌会变得特别厚实、沉重,握拳之后前臂像木柄,拳头像铁锤头,重心在拳心处。这时如果他把手甩到受力者身上,产生的打击效果像用锤子砸人。

      还有结构力,它是由桩架结构形成的。比如,三体式站得对不对,检验标准之一是前手能不能被人轻易推动。这个效果的产生是因为手臂根部的筋腱和脊柱连通,而脊柱又“插”在骨盆里,而骨盆又被后腿从下向上的筋骨结构的支撑力托住。也就是说,三体式练习者的体内隐藏着一个从后脚跟直通前臂肩胛骨的牮柱式筋骨结构。检验者推练习者前手的力量,其实是被这个结构直接传导到地面了,所以出现了“推不动”的效果。由此拓展开,内家拳的“六面力”“支撑八方面”等效果都是由体内三维立体的多向支撑结构产生的,并不是练习者主动向各个方向做劲

      这类劲力其实更像是人体桩架结构自带的一种特殊属性。它不同于一般人的打拳踢腿,要专门做出踢、打的动作才能产生相应的劲力,动作结束后, 劲力就消失了。

      这个怎么理解呢?大概可以参考锤头的沉重、刀刃的锋利,是器物自身的材料和形制决定的。你就是把刀、锤放在桌子上,这种特性也依然存在,跟你是否挥动刀、锤无关。

      2、内动的特殊运动形式产生的特殊效果

      一般人一听到发劲就联想到打击。其实在常见的搏击技术中,打击也不是唯一的发力形式。战胜对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擒拿、摔跌、绞技这些技术,它们采用的并不是打击力。

      内家拳里同样含有类似的技术元素,或者用来控制对方肢体,或者用来撕开对方间架,或者用来破坏对方平衡。比如,形意拳拳手出手时总爱用前臂骨的骨棱碾锉对方手臂的皮肉,所以有出手如锉、回手如钩的说法。八卦掌的白猿扳枝是利用躯干的沉坠劲,加上自身走转运动自带的旋转效果,撅对方肘部。太极拳的缠丝圈是用经筋缠、绞、拧对方的肢体关节,而靠法是用自己的躯干撞击对方的重心。

      但是这些用法还远称不上特殊。

      内劲的特殊性是可以把这种控制性劲力与打击性劲力合二为一,是打中有拿,拿中有打,而不是先拿后打,或者先打后拿。而这种劲力的物质载体就是内家拳架中“起钻落翻、拧裹缠绕”的内动模式。

     这个如果不好理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枪法。一般枪法是“拦、扎”或“拿、扎”这么个节奏。而内家枪法却是在拦、拿的同时就扎,或者说是在扎的同时用拦、拿技术控制对方的枪杆。明明只有一根枪杆,却通过特殊的螺 旋运动同时完成了控制和攻击两种劲力释放效果,即拳谱中所谓“顾打合一” 之说。“顾打合一”还不够,而是“顾打本一”,本来就是一个东西。这对初 学者直观理解“内劲是多种劲力叠加”的概念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

       3、意象、劲诀等心法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产生的特殊效果

      内劲是有灵性的,类似书法和写意画,具代表性的如形意拳的十二形。以龙形练法中的“龙行大走”为例,因为步幅特别大,所以初学者刚练的时候往往特别容易动作僵硬,看起来像蚂蚱在蹦跶。而老先生指点的时候会说:龙又不是走兽,所以不能想着自己是在地上练,而是要在空中练,起为“腾云”,落为“降雨”。思想认知一扭转过来,动作的韵味就变了,身上(特别是脊柱)就有点神龙游空、一波三折的磅礴气势了。

      内劲还带有“战术思维”,它不是单纯的力量释放。也就是说,内劲并不一味追求力量的绝对值,而是要综合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配合什么性质的力量来取得预期的战术效果。所以,内家拳讲究劲诀,也就是用劲的窍门。

      下面是内家拳老前辈总结的歌诀,供大家体会:

走避开合顺,翻腾定化粘。提顿搬扣拧,截拿崩按拦。

挂捋滚摇错,冷惊静绵缠。挤靠趟拓就,伏起吸空盘。

挑顶钻云领,经劲敛沉含。挪闪纵横正,分拨一寸间。

运转须神固,动变精气涵。八法十四要,琢磨待师传。

      可能很多朋友看了以后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个比方,解放军步兵著名的“三三制”战术。要是外行人看,不就是一群人冲上去,然后,看到有的人在开枪、有的人在卧倒、有的人在奔跑。好热闹啊,如此而已。

      而内行人一看,这是三人一组,三组一班,构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突击阵形。虽然看起来都是在奔跑、开枪,但是,一组的职责是进攻,一组的职责是掩护,还有一组的职责是支援。到下一波次,梯队之间的职责又产生了交替。这才能被称作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把这种战斗过程放到一个拳手身上,就是内劲的运用。

      如果你还是不太明白,也不用着急,可以把整本书看完,再来思考这个问题。现阶段只要把“内劲就是发力”这个成见打消就行。

      综上所述,虽然内家拳的拳种、分支众多,功法浩如烟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训练体系的角度梳理出一个基本框架。这个内型 - 内动 - 内劲理论姑且算是我们的一个视角,供大家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推手的步骤是什么
太极杂说 83
[转载]宋氏形意拳劲力秘谈
形意拳的五劲
形意拳求劲六喻(转帖)
灵猫捕鼠、头尾竖立——内家拳之根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