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依婷 || 和谐与矛盾
userphoto

2022.12.06 北京

关注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郑依婷,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又菜又爱玩式”爱好广泛:热爱摄影、旅游、打羽毛球、舞蹈、音乐……

分享给大家一句《野草》的题词:“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学会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

+ + + + +

和谐与矛盾

大凡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和谐”与“矛盾”自身是“对立面的统一”。没有矛盾,也就无所谓和谐,因为有矛盾的存在,所以才要寻求和谐,或者说,矛盾是实现和谐的一种内在动因。


大千世界,矛盾无处不在。若要细究,矛盾可分两大种:一是外在的矛盾,包括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二是内在的矛盾,主要是人自身的理智、信念与情感、欲望之间的矛盾。而内在的矛盾尤其值得关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本心与礼教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诸如此类的内在矛盾有可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严重时,会让人纠结于人生路途的进与退,甚至挣扎于求生与寻死……


人在遭遇矛盾时,往往做出两种应对:顺从与反抗。顺从者,姑且可理解为其内心竭力寻求“和谐”;反抗者,其内心自然处于“不和谐”状态。这种不和谐一旦超越临界点,往往酿成悲剧结果。屈原与刘兰芝便是典型代表:前者因“好修以为常”与“灵修之浩荡”的矛盾而投江,后者因“违心的婚姻”和“兄长之命”的矛盾而“举身赴清池”


如果人在面临矛盾时,学会通过现象挖掘本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心灵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自然会对“矛盾”有所释然。王羲之不纠结“人生苦短”与“欢乐易逝,修短随化”的矛盾,而是慧心开悟,懂得了生命永恒之道;苏子深入思虑人生或长或短、是否占有的矛盾,从而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的自我和解……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追求生生而具条理的天地运行之道,重视阴阳五行,讲究天人合一,推重中庸之道,向往大同社会,追求回之乐……穷极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和谐,寻找着平衡,甚至将其作为生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对和谐有着不懈的追求,有着固执的希望,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作为真正大写的人行走于世,能真实无伪地活着,活出丰富多样的人生。然而,我们的希望与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曾在《西方文学十五讲》的前言里看到这样的说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多数受儒家“文以载道”的影响,强调教诲,希图教给人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这无疑是有益的。但与之俱来的缺憾是表现人性的丰富性方面受到限制。


其实,深思这种对和谐与平衡“不懈而固执的追求和希望”,不是更能看出人心矛盾的深厚吗?


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阂,城市之间的物欲横流带来心理疾病,人与自然不知疲倦的“互相伤害”造成天灾人祸,自然中的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维持生态平衡……万物皆在寻求和谐的状态存在着。


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早已失去了古人那种只为毕生之追求,甚至不惜以生命、以一生穷苦为代价的毅然。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是一个死板的目标,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呢?


因为追求内心平衡,我们带着“文人的诗情”走马观花地观赏田园风光,连休息都变得功利……因为追求人心和谐,我们带上了面具和随波逐流的躯壳,我们让本性慢慢殆尽,不断用思想的“养料”,浇灌对“和谐”的追求……


在“克己”和“自我和解”的反复中来回横跳,不觉中我们的思想枷锁早已根深蒂固。


殊不知,人生路途漫漫,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世间万物相处,矛盾本就是常态,也正是矛盾的存在,才能彰显世间万物的生命力。


无法和谐,所以才看到了真诚相待的可贵;人生苦短,所以才发现了清风明月的永恒,意识到了当下的可贵;中世纪欧洲人受到了教会和帝国统治的牵制,才会萌生对公平公正、共和善治的渴盼,才有了激荡三个世纪的文艺复兴。


人性之中剧烈的矛盾掘发出思想的深度,于是有了《赤壁赋》,有了《兰亭集序》,有了贝多芬的交响曲,有了莎士比亚的悲喜剧……


我们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深度不应该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只有允许矛盾的存在,接纳一切不如意和内心纠缠,才能更好地获得内心的平静。



“内心和谐”不是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矩。不如像悟空一样简单纯粹,天真烂漫:不怕一无所有,不知天高地厚;从心所欲的自由、没有目标的豁达;出于自然,不求深刻……


心灵世界广阔而深邃,无须过于苛刻地去追求“极致的和谐”,不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只要坚守原则和底线,对世间永怀真诚和爱意,我相信我们都会获得自己独有的内心和谐的。


和解不了的就保持矛盾吧,纠缠越来越深的就长久思考吧,忘怀不了的就牢牢记住吧。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的遗憾,希望我们总会学会说:

你好,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道德经修炼体悟
一日禅集锦(484)
梳理自己的情绪,和解并接纳
顺其自然与自我接纳
夫妻之间没了共同语言,开始嫌弃,怎么办?
“给点面子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