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家定 || 故乡拾零
userphoto

2023.06.07 北京

关注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潘家定,笔名:田子。现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作品见《安徽文学》《厦门文学》《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中国金融文化》《金融博览》《西部散文选刊》《中华诗词》《诗刊》《诗词世界》和《扬子江诗刊》等文学期刊。在全国金融系统散文诗歌大赛中屡次获奖。著有《永远的敬亭山》散文集。

从“铺”到“埠”


水阳江进入宣城境内不久,打了一个,留下一大片沙滩,与从高峰山方向而来的华阳河不期而遇。江热情地携着河,也携带着更多的山花野草一同前行。又留下一片沙滩后,江的脚步缓了下来,悄悄收起了浪花,她似乎要在这里舒展一下自己日渐丰盈的身体。


江要舒展,穿梭在江面上船上的人,也要小憩一下。一户姓孙的人家,把这一切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颇有商业头脑的他,很快在岸上开了一个小铺子,做些小买卖,供来往商人和船夫歇脚。


殊不料,小铺子一开,时间不长,光顾小铺子的人纷至沓来,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兴隆,江边上有生意做,能赚钱,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欲分一杯羹。酒肆、客栈、布店、山货行和当铺等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很快沿江应运而生。再往后,商业街发展成了镇子,一个南北货物集散的大镇子。镇子叫什么名字呢?人们自然想到了姓孙的人开小铺子,干脆就叫孙家埠吧!一个小铺子引来了一个商埠的兴起。铺,也改成了埠。孙家埠由此得名。


孙家埠一天比一天繁荣,人们又修了江堤。不少精明人,建楼时一半伸入江中,一半在岸上,家如住在江上,又可以在窗口就近招呼江上的船,方便做生意。无意中造就了江上一道耀眼的风景——吊脚楼子。久而久之,竟成了孙家埠的一个显目标识。


父亲在世曾告诉我,他小时候,夏天常到江边“吊脚楼子”亲戚家玩,特喜欢趴在临江一侧的窗台上,看江上过往的船和木筏,还有江中嬉戏的游鱼。“吊脚楼子”里凉风习习,睡在凉床上,枕着一江哗哗的流水,听着岸边树上的知了声,惬意极了。“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就是这个感觉。


凭借着水阳江上繁忙的航运,孙家埠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发展后,俨然成为闻名遐迩的皖南重镇。与南京、芜湖等埠有了商业往来,风气日渐开化。街上有了照相馆、浴室、钟表店等店面。还酝酿着修建与芜湖连接的铁路,甚至有人考虑在镇北面的小山头上,兴建一个小型的火力发电厂。但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这一切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镇子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尤其是南迁人的大量涌入。享有立埠之功的孙氏家族,竟被挤压到镇子的东南一隅。这里地势高,环境幽静,孙氏子孙们抱团居住,名曰上孙街。出了上孙街,往西走不远,就是水阳江大堤。离堤不远江的大湾处,就是水阳江与华阳河汇合地点。


一个晴日里,我登堤远眺,对岸绿树葱茏,新建火力发电厂高耸的烟囱,正吐出淡淡的青烟。一列列列车,风驰电掣在皖赣铁路上奔驰。当年设想建发电厂的镇北小山头,青砖红顶楼房矗立,那是孙家埠高级中学。曾经的梦想,如今已一 一成真。


堤下不远,有一片被茂盛桑树林覆盖的地方,听老人们说,当年孙氏的小铺子就开在那里。

鱼鹰子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水阳江一身清澈,带着天光云影,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子民。


孙家埠一带的水阳江,因其水深碧绿,流速缓慢,滋生了数不清的鱼虾。为鱼鹰子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场所。


小时候,我常常看到,斜阳铺上江面的时候,渔民们出来了,驾着鹰子船(一种双月牙形,中间用木板连接起来的小船),撑着细长的竹篙,船到江中心的面上,四下散开。


鹰子船上,渔民们开始撒下鱼鹰子(一种专门用来捕鱼的禽类,通体黑羽毛,长嘴带弯钩,利爪尖牙,游速极快),在竹篙的驱使下,鱼鹰子们迅疾钻入江中,各自寻找猎物。


这些家伙在船上的时候,大多昏昏欲睡,一旦入水,个个刹那间顿成“火眼金睛”,猎物只要进入它的视野,休想逃脱,只能是囊中之物。不出半个小时,鱼鹰子一个个口里衔着“战利品”,得意洋洋浮出水面,早已等待的渔民赶紧伸过来竹篙,把这些鱼鹰子悉数挑回船上,挤出口中的鱼。当然,还有脖子里的鱼也要挤出,再把它们投入水中。


如此反复,鱼鹰子一次次钻入水里,又一次次得胜回船。夕阳西下时,鹰子船已不堪重负,渔民们一个个心满意足,哼着小调,撑着竹篙向岸边归去。


回家后,渔民们当然要把扎在鱼鹰子脖子处的绳索解掉,不忘给鱼鹰子好好犒劳一番,以资鼓励。


鱼鹰子捕回来的鱼,大多是游曳在江中间的深水处,肉嫩皮薄,营养丰富,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炖,原汁原味,味道鲜美。是小镇上人家一道上等的佳肴,也是很多酒楼里顾客的最爱。

小品香菜


上孙街的东南面,铺着一片小小的平原。在丘陵居多的皖南,这算是老天的特别恩赐了。充沛的雨水,松软的土壤,加上人们的精耕细作,使之成为不止是孙家埠,甚至是方圆百余里闻名遐迩的“菜篮子”。


说起“菜篮子”,首推大白菜。棵棵茎秆厚实白嫩,叶子浓绿肥大。无论是单独做菜,还是与肉在一起烧,都是柔绵爽口,久食不厌。由大白菜衍生出孙家埠人代代相传,至今冠绝一方的香菜。


说香菜,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香菜,而是由这里的大白菜,经过很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种特别风味小菜。


每年秋天,人们砍倒大白菜,先摊在地里或者江滩上经太阳晒,晒蔫后,再挑到江边洗,洗干净后,便是切,这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家家户户的菜刀,此刻早已磨得净光锋利。一根根茎秆,一片片菜叶,在菜刀下迅速切成一寸左右的细条。无数根细条堆在一起,撒上盐、胡椒、辣椒粉、熟香油等,家里或男人或主妇用力反复搓揉,装进一个个坛子,再码上切碎的大蒜子后盖上盖子封存。


封存一段时间后,打开坛盖,就可食用了。开坛后的香菜,有筋有骨,香辣可口,咀嚼有味,回味绵长。无论喝早茶,还是正餐用,摆上它,无不大开胃口,放不下筷子。


记得每次开坛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家有说有笑,互相串门子,品尝着各家的香菜味道,交流着技艺。


香菜,差不多是一个冬天和初春,孙家埠家家户户的调味菜。笔者曾带过几瓶这样的小菜,给省城的朋友,赢得个个啧啧称赞,一再询问是如何制作的?遗憾的是至今未打造出品牌,未有正式册封之荣。近悉家乡已有人办了个小作坊,沿袭传统办法制作。这一独特的技艺,终不至黯然消失,也算是一件幸事。闻之十分欣慰。

糍粑和卷子


从上孙街再往北去,踏入一条卵石街道,每天早上香飘扑鼻,行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这就是孙家埠的早点街。


在一字排开的油炸店中,一家王家油炸店特别有名。每天早上顾客盈门,如果来迟了,就只能空手而归。


王家油条、卷子、麻花、糍粑等点心都做与众不同。绿豆糍粑炸得特好,可谓是“拳头产品”。糍粑是用上好的糯米泥做外包,馅是捣成烂泥的绿豆,绿豆馅一直灌到糍粑的边沿。炸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糍粑沿着锅边,放进烧得滚开油里,用长长的筷子在油锅里反复两面翻。捞起来后,糍粑一块块状如月饼,灿如黄金,夹在筷子中间沉甸甸地,还微微地滴着油,中间略微鼓起。吃起来香软可口,一点不粘,尤其是里面的绿豆泥香喷喷,热气腾腾,特别入胃。


当然,糍粑好,也得力王家干松柴火候调好,不大不小,恰到好处。


王家的炸卷子更绝,比绿豆糍粑炸的更胜一筹,可谓独门绝技,看家本领。


卷子做的个头中等,刀工极细,看似层层包裹,实则似连非连。这是最难的一道工艺,也只有王家做到。卷子做好后,同样将大半锅香油烧得滚开,卷子顺着锅边徐徐放入,两根长筷子迅速在锅中将卷子不断翻身,反复调换位置,香油随之逐层浸入卷子皱褶,把香味带进去。待卷子渐渐变色,表层全部金亮后,再轻轻地将卷子从锅中捞起。等卷子的油滴净后,方供客人食用。


此时的卷子,色型俱佳,层层皱褶间透出一股诱人的香味,令人迫不急待要入口。有人做过试验,王家卷子从尺把高的空中落下来,竟成一桌酥片,足见功夫。记得小时候,就对王家的卷子很口馋,但在那个年代,也只能是偶尔打一下“牙祭”而已。一直到我有了工作,回家后才能尽情地吃个够。每次回单位,总忘不了带几个,让同事们也品尝品尝。


王家油炸店一直在那条街上,门庭若市,历久不衰,靠的是祖传手艺,一代传一代,一代又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提升与创新。用一句时髦话说,就是拥有核心竞争力。

 

“我们王家靠此谋生立世,已历百年,糍粑、卷子等如同我们的脸面,需处处用心,讲究真功夫。不求杨名,但求十里八里不被人骂。上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砸在我们手里,要代代传下去。” 现在的王师傅一再这样说。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鳌江小筑】云边铺子(2017-2020)
鱼鹰觅食的精彩瞬间
鱼鹰
鱼鹰起降
实拍鱼鹰捕鱼表演
【转载】鱼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