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华散文《天主堂钟楼边的古槐》

文学即社会人生。真诚地拥抱文学,能观尘寰诸事诸物,能察世俗人性人情,能让你我在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编者按

      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中部的大通,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著名古镇,其古名澜溪,始建于西汉时期,唐朝时在此设“大通水驿”,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正式建镇。清末民初时期,因其发达便利的交通与繁盛的商贸往来,与安庆、芜湖、蚌埠一起同列安徽“四大商埠”。2016年,大通名列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悠久的大通,有着比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天主堂钟楼和古槐,而钟楼边的古槐尤为世人所瞩目。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请看吴华先生的精美散文《天主堂钟楼边的古槐》。

作者简介 

      吴华,安徽省作协、摄协会员,铜陵市影视协副主席、市作协理事,著有散文集《品读人生》、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等作品,共80多万字。

天主堂钟楼边的古槐

      喜爱旅游的人都知道,凡名山大川、深山古寺大多有奇特之处。比如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上张天师修炼的山洞前,就生长着一棵树干上分岔的“Y”字型棕榈树,与我们常见笔直生长的“1”字型棕榈树截然不同;再比如福州鼓山寺,院内长着一棵一千多年树龄的铁树,树上的最小枝干都比人胳膊粗。千年古镇大通,不仅有“长江在这儿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的自然神奇,还有《量江记》《渡江侦察记》两大历史传奇相距千年而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在大通同地(羊山矶)发生的巧合,更有两百多年的古槐高耸入云相伴大通天主教堂钟楼,其独特之处为世人瞩目:生长位置奇特、特别长寿、曾是大通教育发达象征。

古槐与天主教堂钟楼并肩而立

      众所周知,槐树是盛产我国的一种古老树种,主要分洋槐、国槐两种。数千年来,国人一直对槐树喜爱有加。虽说城市中现在很少看到它,但在农村庄户人家的房前屋后和菜园篱笆上,还能经常看到它们的风姿。

   据说3000多年前,槐树曾是官位的象征。西周时,朝廷曾把宫廷外三棵槐树喻为当时最高官职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槐树因此成为古代官衔的代表。“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国人自明代后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时广泛传唱的民谣。

       元末明初至永乐年间,因连年战乱导致中原荒芜,朝廷因此制定移民屯田、开荒垦地政策。每年召集大批民众聚集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由朝廷官员引领他们背井离乡迁往各地。大槐树因此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与中华儿女魂牵梦绕后来共认的精神家园。据说当初,移民到达新迁地后都要在居所边亲手栽上一棵槐树,取“怀念故乡”与“不忘祖宗”之意。因“槐”可拆成木、鬼二字,“木”代表树,“鬼”则代表神灵(这里指移民们的先祖);加上槐又谐“怀”音,可借意表达怀念故里与难忘先祖的那份真情,槐树因此承载的是游子对先民和故土的依恋、顾盼与血脉传承。洪洞古槐因此成为亿万同胞共同的故乡和祖源的象征,古老的“崇槐文化”因此形成并传承至今。

      春光中的钟楼与古槐

      远远看上去,大通天主教堂边这棵古槐身躯高大、树干斑驳,直径大约七八十公分,众多的树结层层叠叠地突显于树干之上,彰显着它的年轮久远;更有雷劈的痕迹附着其上,凸显着经曾经的沧桑与顽强。

      每当春夏时节,人们登上长龙山西瓜顶,就能看到这棵苍劲挺拔的古槐与钟楼比肩而立,光秃秃的槐枝早已在春风中吐出了青翠绿叶;茂密的树冠绿叶间一簇簇洁白的槐花盛开,一串一串地簇拥枝上,随着初夏的风摇曳,扑鼻的浓郁芳香随风弥漫,让游人沉浸其中,尽情地嗅着空气中飘溢的槐香,俯瞰着大通的美景――整个古镇尽收眼底:一条鹊江将和悦洲与大通紧紧相连,两条老街上的商铺房屋参差不齐,掩映在绿树的环抱中。

      经仔细观察,我发现大通镇的绿树多是水桦、杨树、柳树,却少有槐树,曾产生过许多疑问:为什么这古槐会长在山顶上?为何又会长这么大、这么长寿?谜底终于在2012年5月被彻底解开。在铜陵市文联组织开展的“中国知名作家写铜都”活动中,我曾将上述疑问提交应邀来铜的王蒙、叶兆言、季宇、许辉、许春樵等知名作家,没想到他们的说法竟那么一致:因古人经常迁徙产生的“崇槐文化”,会随着他们的不断迁徙而传承下来。大通这一带定居的佘姓等后人当初就是从山西雁门那边辗转过来的,这棵古槐怕是其后人特地栽在这里的。将其栽在大通最高的西瓜顶上,应有两重寓意:一是表明他们会经常登高望远怀念故乡,并会以时常探视愧树的方式祭拜先祖;二是要让槐树长在高处警示宗人:不辱祖先,不愧对列祖列宗;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苍劲而又富有勃勃生机的古槐

       因“崇槐文化”的传承,那些迁到大通落户的宗族后人在祖辈教导下,一代代精心维护着这棵刺槐。因刺槐木质疏松,长大易在风雨中折断;加上它的树汁甜,长大后容易召蚂蚁蝼空树芯筑穴做窝,当蚂蚁吸干树汁后,槐树就会枯死,因此刺槐一般正常存活五十年左右。据林业专家介绍,这棵刺槐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应该与其自身的生命力顽强和大通人的精心管护有关。

       就此树龄,我曾探询过大通出生的著名作家黄复彩先生,他说他1949年出生后,先是在和悦洲上读小学一二年级,过后就是到这棵刺槐树边上小学三年级的,那时他看到的刺槐就是这么大,他也曾问过父亲(原大通木器社的黄木匠),老父亲说他小时候看到的刺槐就是现在这样子,由此可见林业专家说至少200年以上树龄应该不虚。

       当我与黄老师看到刺槐树芯被蚂蚁筑窝蝼空,树干上粘结着许多泥土样的蚁粪,而古槐竟依然那样顽强地生长着:春天吐绿,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天落叶,高高伫立在西瓜顶上俯瞰着大通古镇的四季更替,万象更新。面对此景,我们怎能不为之敬佩、景仰、称奇!

古槐全貌

       受“崇槐文化”影响,国人自古就认为槐树有君子之风。因此喜欢在房前屋后及院中栽植槐树,认为它棱角分明,个性正直,荫盖广阔;槐花串串,吉祥绵延。

       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更是视槐树为科举吉祥之兆,将其与书生学子并提。如汉代长安,人们对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叫“槐市”;唐朝时,则以“槐”借指学宫、学舍。这一传统被南迁大通的人们继承了。

       早在宋代,佘氏家族便在这西瓜顶西坡下兴建了著名的“澜溪书院”,从此家族人才辈出。其中佘可才于明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官至吏部侍郎,俗称佘天官,官居正四品;而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相继连中进士,一时名噪朝野。自此,佘氏遂成大通最有影响的名门望族。

       池州府贵池人黄观,明洪武二十四年殿试夺魁考中状元。他少时曾修学澜溪书院,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另一个是清朝的钱棨。黄观状元及第后,为感谢师恩,曾亲书“澜溪书院”匾额赠给书院,让其名声从此大振,声名凸显,一时号为池州之冠。书院自兴建后一千多年曾屡遭战火摧残,多次修复。至清代已建有孔子殿、鹊江楼、藏书楼、蒙学堂等众多建筑,但最后还是毁在了太平天国战乱中。

列入景区保护的“古树保护牌”

       1871年,西班牙神父解佩克在长龙山西瓜顶兴建天主教堂,除建设祈祷堂、圣母院、钟楼之外,还在北坡建了医院(抗战时被日军占为战地医院,现已不存),西坡建了教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大通小学(即作家黄复彩曾就读的小学),现改为大通幼儿园,古槐至今仍长在幼儿园大门口不远处,仿佛是学校的守护神一般。而古槐南边的山凹,则曾是古老的大通中学,现已废弃。大通教育事业的发达,正是因为先有江南的澜溪书院、天主教堂教会学校、大通中学之后,而后才有江心和悦洲上聚集着十余所中小学的空前繁荣(如国立十六中、大通女子学堂、圣公会教会学校、福音堂小学、和悦小学、广储学堂、和悦中学、大通市小学、宝善小学、大通市中学等)。古槐作为大通教育发达的象征,曾亲自见证着大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古槐旁边的钟楼

      天主教堂钟楼边这棵独具魅力的古槐,是大通古镇“活着的文物”。郁郁葱葱的古槐,见证着大通悠久的历史,装点着古镇的独特风貌,称它为大通人心中的神木,丝毫不为过。

       古槐无论婆娑摇晃,还是落英缤纷,一地槐花,都会让我们心底油然而生久远的乡愁,让人思绪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最美的十大教堂,你去过几个?
中国最美九大教堂景点,有没有你所在城市的教堂呢?非常高大巍峨
哈尔滨天主教堂
长治教堂
美丽的槐花(季德源辑注)
五莲县福禄并村有一棵神奇的槐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