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和平: 魂牵梦萦“鸡笼山”

作者简介 

朱和平,安徽和县人,1968年5月生,当涂县某中学高级教师;爱好阅读、旅行、书法、音乐等,当涂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游山川奇景,阅古今典籍,思人生哲理,悟教学之道,偶有所得,信笔记之。有20余篇(首)作品见于《同步悦读》《文学鉴赏与写作》《当代作家》《孔雀东南飞》等微刊。其中两篇被《凤凰台》《马鞍山日报》转载。

魂牵梦萦“鸡笼山”

“鸡笼山”位于和县善厚镇境内,从县城乘车向西经“盛家口”再往北,上山有两条道,如果是自驾游,可以从“茆山口”驱车直抵山南侧的停车场,如果坐客车,建议在“王店”下车,从西侧上山,这样路程较近,省脚力。

我的老家属和县(古称和州)腰埠乡(现并入西埠镇),就在“盛家口”南面不远处,在家门口抬头就见鸡笼山。小时候,我觉得鸡笼山就像一个巨大的人头,矗立于众山之上,其周围的山梁、山峰形状迥异,总觉得很神奇,猜测山上一定住着神仙鬼怪,山里一定藏着奇珍异宝。

老人们传说,远古时期,一只老母鸡拎着鸡笼落在该处,幻化为巨石,就形成了“鸡笼山”。还有一种传说,鸡笼山脚下住着一条巨蟒,头上长角,遍身是鳞,吃“西曹”煤场的煤,喝“半边月水库”的水;此蟒力大无穷,如果它翻身打滚,那么世界将天翻地覆。这些传说更为鸡笼山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第一次登鸡笼山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全校老师和初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当时父亲教我们语文,当然也是带队老师。我们沿直线前进,翻越大孤山、娘娘山,直奔鸡笼山而来。

也许是第一次爬山,我们感到特别新奇。一路都是迷人风景:重岩叠嶂、苍松翠竹、奇花异草、鸟鸣虫噪,不一而足。翻过最后一道山梁,鸡笼山就近在眼前了,“群山拱卫,一峰独秀”,好个清幽的所在,山下有溪流、水潭和僧人开辟的菜园,山腰是“凤林禅寺”。依稀记得寺庙不大,五间两进,正殿供着三尊石刻的佛像,两边是僧舍,很少的几个和尚。

穿过寺庙就可以直达山顶,记得当时还没有上山的石阶,只有一条石子路,坡度大约70度,上行数百米,就到“宝顶”的下缘,这就是“鸡笼山”的“鸡笼”部分,当地人称为“宝顶”。原来它是山头突兀而起的一整块岩石,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它显出岁月的沧桑,石缝里、崖壁上顽强地生长着一些树木,这些树木看上去不大,或许已经生长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因为老师们尚未到达,我们首先围着“宝顶”四处看看,地面上怪石嶙峋,古藤缠绕,有几处岩洞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钻进去看看,里面有香烛、香油灯盏,原来是人们求仙拜佛的地方。

等“大部队”赶上来,我们就开始攀登“宝顶”,山太陡,几成九十度,石阶盘旋而上,如天梯一般。好几次我爬了一段都无功而返,后来在父亲和同学们的鼓励下,硬着头皮向“宝顶”发起最后的“冲锋”。

石阶因山势而凿,时宽时窄,时疏时密,颇不规则,头顶上就是前面人的脚,脚下就是后面人的头,再就是百丈深渊,最好别往下看,否则心惊胆战。只有一小段铁链,其余都没有护栏或铁链,为确保安全,攀爬必须手脚并用,好在石阶的边缘有手扣的月牙痕。中段最险,父亲说古代此处建有城楼式建筑,叫作“南天门”,登山者可以在此歇脚、观景,可惜现在只留有遗迹。

过了南天门,台阶反而好爬了,一溜小跑到达“一线天”。“一线天”长约十余米,象一条窄窄的巷道,最奇特的是巷道的上方夹着一块巨石,就如一个巨大的“着重号”悬在头顶上方,我们赶紧跑过,生怕巨石会砸下来。其实它牢牢地卡在两壁之间,或许它在那儿已经千万年,我们不由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出了“一线天”就是山顶了,面积不大,岩石裸露、崎岖不平,西边是“茶壶嘴”,东边是“百岁缺”。“百岁缺”是东边的一处景点,地势险要,西高东低,中间是一条浅浅的堑壕,传说跨过去的人能活百岁,故名“百岁缺”。师生们一起围过去,议论纷纷,真有几个胆大的老师和同学跨过去又平安返回,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实“百岁缺”的险不在于缺口的大小,而在于对面地方窄小(不足一平方),下面就是百丈悬崖,所以需要攀爬者胆大心细、冷静沉着才能跨过。

或许是“一见钟情”,我后来又多次去过鸡笼山,在不同的季节,每次都有新感觉。有时觉得它一把硕大的“茶壶”,壶身、壶盖、壶嘴纤毫毕现,如果东边凭空生出一个“壶把”,则更了;有时觉得它“莲花”,你看那岩石垂直的棱状节理,就层层包裹的莲瓣,西侧的“茶壶嘴”酷似张开的莲瓣。如果从西侧攀登,它一群庄严肃立的巨人,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着金属的光泽,就像铜铸铁浇的英雄群像……

工作以后我离开了故乡,后来举家搬到当涂,近三十年没去过鸡笼山。然而,它却经常在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梦乡,它的“险、奇、壮、美”依然那么真切,神游其间依然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每次醒来总有几丝欣喜、甜蜜伴着说不清的怅惘。同一个事物反复梦见,真奇怪!难道我与鸡笼山冥冥中有一种特殊的缘分?

前些年听说鸡笼山及周边地区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县县政府也下大力气开发鸡笼山景区,便萌生了重游鸡笼山的想法。正好爱人没去过,爸妈年纪大了也想回老家看看。

2016年清明期间,我和爱人陪同父母重游我阔别三十年的鸡笼山。

每次旅游前都有上网“百度”的习惯,这回重游家乡的名山也不例外,行前也不由自主地“百度一下鸡笼山,旧名亭山,一作历山,又名凤台山。位于和县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群山环拱,一峰独雄,素有“江北第一山”之美誉。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建 “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礼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原来鸡笼山自古就是著名的佛道胜地,自己实在孤陋寡闻!

鸡笼山闻名遐,据文献记载,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留有题咏,如唐代诗人许浑题诗:“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鸡笼山上去多处,自黄精不可寻。”(《题勤尊师历阳山居》)宋朝诗人杨万里游山后意犹未尽:“两月青山不暂离,入城未见有山时。万峰送我都回去,只有鸡笼未肯辞。”(《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明太祖朱元璋在和州秣马厉兵时曾狩猎鸡笼山,有诗云:“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著老天天自知。”(《登鸡笼山》)

念着当年那些文人墨客描写鸡笼山的精美诗句,更觉心旌摇曳,恨不能马上身处此山中。

一路旅程顺利。很快,我们在王店下车,从西侧上山,过牌坊,约走1.5公里的石阶路,即见鸡笼山拔地而起,如擎天一柱,山南麓有恢弘庄严的庙宇,碧树红瓦,气度不凡。爱人第一次来,赞不绝口:“名不虚传!果然有灵气!”

走走停停,半小时抵达景区大门。买了门票,先参观寺庙,同许多景区一样,寺庙建得高大上,香烟缭绕,我对此不感兴趣,为爸妈拍了照,让他们进去参观,我开始琢磨那些石刻和书法,一边是“佛”,一边是“禅”,“佛”字瘦劲飘逸,“禅”字厚重端庄,因为是繁体,上面的两点用两个小“口”,颇似一双智慧的眼睛,耐人寻味。

看完了寺庙,然后上山。老爸来过多次,身体状况不佳,就坐在长椅上休息,妈妈和我们一道继续参观。

石子路变成了宽阔的石阶,树木遮天蔽日,特别舒爽,走完数百米的台阶,就到了“宝顶”。“哇,真美!”夫人惊呼。妈妈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看得出她特别开心!

迎面的崖壁上有几个石刻大字“凤台”、“江北第一名山”,每个字大概60厘米见方,字体方正,笔力雄浑,因施了朱漆,故特别显眼。这个字什么时候刻上去的,我不得而知,没找到书者的落款,有点遗憾。

妈妈兴致很高,打算和我们一道登顶,考虑老人家年事已高又有高血压,爬了一段就让她撤回了。我和爱人继续爬山。

从下到上都有护栏和扶手,石阶也经过整修,安全系数大为提高,却也少了惊险刺激。走走看看,拍了不少照片。因为是小长假,游客不少,主要是本地人,也有南京、马鞍山、芜湖游客。花了15分钟我们登上山顶。

置身高处,纵目四顾,东边大江如练,城镇崛起;南面的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气象万千;西边的“半月湖”(即半边月水库,现开发为公园和生态农庄)山环水绕,碧波荡漾;北面是村庄和田野,田野如棋盘一般,黄绿交错,美不胜收。天气特别给力,我们徜徉山顶,看白云朵朵,听松涛阵阵,不由地吟诵起毛主席的那首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虽是写庐山美景,但放在这里赞美鸡笼山也非常合适。

跟鸡笼山告别,有些依依不舍:鸡笼山,你雄奇壮美,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你佛道文化深厚,坐拥千顷林海,保佑一方平安!家乡的鸡笼山,我魂牵梦萦的鸡笼山,我一定会再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白道峪寻龙
方言与景点(音频)| 林宝珊:三游石灵寺(揭阳揭西闽语)【转发】
行走丨“凡者”四棱山
安徽和县鸡笼山风光
中国唯一被压石头下的寺庙,至今400多年历史,游客赞叹
江郎山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