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徐江《十年诗史》

  十年诗史

                              ——写给《新世纪诗典》十周年

                               

不知不觉,《新世纪诗典》已走过了十年。现在回首,当年诗人欧亚代表网易文化频道跟伊沙和我约稿《新世纪诗典》以及《现代诗物语》时的情景,犹在眼前。

《新世纪诗典》这个名字,对标的伊沙在20世纪90年代编选的《世纪诗典》(里面的绝大多数篇目后来分别被纳入了伊沙主编的另外两个选本——《现代诗经》和《被遗忘的诗歌经典》),起初无论是主持人伊沙,还是我们这些《世纪诗典》的作者,当时的期望就是——《新世纪诗典》在规模上能达到《世纪诗典》(后者毕竟取材自过往三十多年的当代先锋诗成果,且从连载到成书,已陆陆续续花去了伊沙将近十年从编选到点评的心血),当然最好还能有一定的超越,考虑到《世纪诗典》之前所的经历的艰辛,这个期待已经很有些奢侈了。而如果当时有人告诉大家,新“诗典”还会再花去选家十年的心血!实在难以想象。

艺术上的事,从来都是做出来的,不是单靠设想与想象。十年过去,《新世纪诗典》已然拥有了8卷成书,第9卷正在走出版流程,第10卷也将于20214月完稿,同月还将开启第11卷的编选……一套诗歌史上的惶惶巨选,已经跃然眼前!

                        当代诗歌选本的奇观

在《新世纪诗典》以前,当代诗歌选本以多卷本形式示人的虽然有过不少,可基本上都是以新诗美学趣味作为主体的,稍微能兼顾一下现代诗作者,以示自己“胸襟博大”的已属难得,但这一“博大”,也多是到“后朦胧”“第三代”里选几个符号作者为止。而且这样的多卷选本,采用的基本仍是“一人主持一两册式”的多人集体编选法(据说这种选法的源头来自于现代文学上著名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这种偏传统的选法,貌似成书快,风格上能具备一定兼容性,付出的代价则是艺术上个性的缺席,和诗歌美学上的芜杂,本质上仍难摆脱“大锅饭”式的协会式体编选思路。协会体编选思路的特点是小圈子——貌似公允,实则以圈内资历而不是以选家的文本水平和裱宣编选眼光来确定选编者。

实际上,即便我们今天回顾早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你会发现最无可挑剔的还是20世纪30年代所出的第一辑,其中,尤以鲁迅、茅盾、朱自清所负责的那几卷,文本质地最能经得起挑剔。其他的卷册则相对平平,至于后来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那几辑(共达数十卷册),看起来更像从业人员秩序册,越发显露出大而无当。别忘了,我们这还是在挑剔作为现当代集体编选法鼻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至于当代众多出于这样那样名目、在各类国家项目经费支撑下的大型选本,则更实属浪费纳税人钱财的鸡肋选本,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被称作虚荣选本。

优质的作品选本绝对不适合集体主编,它可以是集体推荐、征集作品,但一定要由主编者“乾纲独断”,而且还必须要注入选家鲜明的审美立场。以文学史上著名的选本为例:大名鼎鼎的《全唐诗》(清彭定求编),为什么在流传度上,反而不及脱胎于其、但篇幅更小的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孙洙)?因为《全唐诗》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汇总、集纳;而唐诗别裁则在前者基础上做了精选,沈德潜是创作上的拟古主义”,更注重作品中所具有的儒家气韵,他的选本趣味更靠近官方,排斥批判或叛逆性的作品;到了《唐诗三百首》,则不止是对前两者所收作品做了再精选,优先收录在世间广为传诵的篇目,也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官方和说教色彩,同时在结构上还借鉴了《千家诗》等其他诗歌选本的成败经验。

所以说编选个性选本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编选大规模个性选本的难度,则可以说是极大。由一人倾全力,在十年间持之以恒打造出的当代诗歌选本,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们知道迄今为止,汉语文学较有个性的重量级读本,个人主选的版本,多以一两册居多,如五代赵崇祚的《花间集》、北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南宋谢枋得《重订千家诗》清代王相的五言千家诗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金圣叹的《选批唐诗六百首》等。从这个角度说,《新世纪诗典》已经不止是当代诗歌选本中的奇观,毫无疑问,编选者伊沙已然昂首步入了历史最佳选家的行列,出版它的磨铁图书也当之无愧,成为了汉语诗歌的现象级推手。这是这个时代先锋诗的幸运,也是汉语文学在当代光荣的最佳见证。

                “众矢之的”和坚韧生长

一部大型诗选,名满天下,自然也就谤满天下。还记得三年前,有个以“曹谁”为首的“口水帮”,在微信、微博上对《新世纪诗典》和口语现代诗所进行的网络碰瓷儿吗?这其实只是《新世纪诗典》和伊沙这十年来所遭遇的诸多网络恐袭中的一次,只不过这一次反派的档次过于低下,发言能力过于拟“文革”化而已。

十年来,《新世纪诗典》成为“众矢之的”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恰恰是这一选本,对当代诗坛这一池浑水的澄清与涤荡。是整个诗坛对于一部权威选本横空出现、且越编越恢宏现状的措手不及:这其中,有协会体诗作无法入选的干着急;有曾经的先锋前辈现已淡出创新前沿和话语场的失落;更有习惯了论资排辈、自视甚高的新老江湖爱好者,怯于投稿、却又拿乔作势的纠结……

有的不满是因为入选文本不合自己口味——这恰恰证明了一部诗选的个性和兼容;有的非议是因为眼界——难道这些人那么偏爱跟自己好恶一模一样的选本吗,世上有专为一个人存在的选本吗;有的侧目是因为不喜欢某类入选者的为人——选本和选家必须是所收张三李四的日常行为监护人吗?家长乎?保姆?还是班主任;有的指责更有些凭空臆想,比如说《新世纪诗典》专门选口语诗——关于《新世纪诗典》中口语诗(包括前后口语诗)所占的比重,伊沙早在专门的文字和访谈中多次阐述过了。难道指责者都不认识汉字?还是他们每拿一本伊沙主编的诗选(比如《中国口语诗选》《口语诗年鉴》),都要把封皮撕掉,粘上《新世纪诗典》的封面,然后才开始看?

别老偷偷摸摸给我的邮箱(没看错,不是给选家伊沙的,而是给普通投稿者徐江)发匿名邮件,说谁的诗是抄的,哪个作者生活中和谁拉帮结伙,又喜好什么……我相信类似非诗的信息,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收到过,更不要提伊沙本人。议论一个选本,不去谈具体一首诗的好坏,而是东拉西扯,云山雾罩,甚至鬼鬼祟祟,像极了明星粉丝和几十年前的居委会大妈……我不认为执念于这些话题的人是懂诗的、爱诗的,这些人可能爱混圈子(有些还是自造、甚至是自我想象的),远甚于琢磨字句本身。他们属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未来也不会消失),属于汉语诗人或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平凡生态,但他们的趣味却从不属于诗歌。

作为作者和读者,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读解一位超级诗人历时十载编选的超级诗选?每一次,无论是现场朗诵,还是线上朗诵,伊沙都会结合他的阅读和听感,选出他打算收入书中的候选篇目(他称之为“订货”)。但新世纪诗典的每一轮选稿,伊沙都欢迎订货作者多发一些自荐篇目供他比对,反复斟酌后,才敲定拟推送的作品(那些不方便参加活动,只在邮箱投稿的作者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每首入选作品,至少是从该作者所投的5~10首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有的还会经过两轮甚至更多的比对,才能选出结果!

想想一部全年无休的在场诗选(我们过去有过“在场诗选”这个提法吗),这种选法之下,选家的一年阅读量是多少?3655~10首!

想想一位假设已经入选十首作品的作者,选家在其诗作身上花了多少心血?105~10+点评!

大家还可以想想,整个五四以来的诗歌史,有几个各自时代的超级诗人,这样常年如一地、独力为同行做着每天肉眼可见的量化奉献?胡适、郭沫若、艾青、食指、黄翔、北岛……谁这样做过?

当大家“自己不是太看好” (其实这也是矫情说法,不看好你投它干什么)的某一首诗,出乎意料入选;或者别的作者某一首诗,你极不喜欢,以至于张口开骂之际,不妨自问一下——像伊沙这样一位勤勉的一流资深选家,他可不可能是个疯子?如果您自己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那就要回过头来,好好重新审视一下您的意外和不喜欢了。这种审视,无关乎大家对选本的看法,它真正关系到的,是人们对自身诗歌认识的自省和梳理,并有助于你接下来对待自己的投稿和日常创作。

而关于投稿,需要说明的是,伊沙对于诗典常客的风格要求,要比对新手更趋于严厉,资深入选者同类风格和路数的作品,一般来说,入选不会多过两首。这非常有助于打磨作者的诗路,激励作者不断探索和突破,走出既有风格的“安全地带”。入选《新世纪诗典》的次数越多,你会越发感到投稿前选诗的艰难(同时也越能体会选家的不易和良苦用心),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切身体悟,我想,和大家的体会或多或少也有些共通的地方。

不是有不少今天的作者,不太明白古人爱提的“格物致知”吗?其实,选诗、给诗典投稿、返回头再重读自己入选和落选的篇目,以及看看围绕诗典的各种激赏、欢呼、不解、敌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现代诗成长及其背景的“格”,你所得到的结论就是“知”。不同的“知”对应的是人对事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作者和读者的不同心态,以及他们对建设先锋诗急需补强什么的领悟。

在我个人看来,《新世纪诗典》生长本身和它为读者所揭示的、在任何其他选本都无法看清的这十年诗史,提醒给所有现代诗作者,美学和风格理想之外,为诗之道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韧!从这个视角,重读一下伊沙的《鸽子》,又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在我平视的远景里|一只白色的鸽子|穿过冲天大火|继续在飞|飞成一只黑鸟|也许只是它的影子|它的灵魂|在飞  也许灰烬|也会保持鸽子的形状|依旧高飞

                                                     ——伊沙《鸽子》

最后,请大家注意: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竟然从一开始就没给自己预留一个诗典满额诗人的位置!这还是人们眼中那个整天在网上、在诗文里“老子天下第一”的老伊吗?他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每天繁忙的教学、创作、翻译的间歇,顶着质疑、流言、谩骂、误解,全年无休地照顾这部巨型诗选的生长!

这当然是老伊。最真实的老伊。也正因为如此,天下第一的当代汉诗选本也才能如此雄伟地伫立在我们面前,接下来,它还会继续壮大成一座诗选列成的小长城。

作为这样一部诗选的投稿者和作者,我希望伊沙能一直选下去。而作为它的特约评论家,我会一直跟评下去。

                                                  2021年3月24日 凌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世纪诗选》历时一年出版发行
伍迁、虫儿:关于《70后诗人诗
全国著名诗人作品集《中华世纪新诗典》​麦健华入选诗三首
深度|君儿:​向新诗百年祭巨献的重礼《当代诗经》
采菽堂古詩選38卷【陈祚明】
中国诗学·考据篇 | 自序——谈诗的研究途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