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回家看看》怎么成了“问题歌”?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在武汉大学罗萍教授眼中,居然有了“不和谐音符”——性别歧视。“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罗萍是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长年研究女性维权问题。她逐句点评:“在大家心目中,爱唠叨的是女性,该受累的也是女性”。而对于爸爸这个男性,罗萍说,歌词上是这么写的,“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却反映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视。罗萍认为,这些“唯小人与女人难养”观念的“现代版”,麻痹了社会。 
       我看到这个报道很惊诧,惭愧为什么没有这个敏感来识破这个“密码”。我立即问身边的几位女性,包括自己的妻子,你们发现了这个“隐藏的阶级敌人吗?”她们连说:“没有,没有。”我以得胜似的口吻说:“你们就是罗教授讲的那种身受其害而乐在其中的所谓知识女性啊。”她们感谢有专家学者在为女性群体站岗放哨,但说这首歌就是对女性的歧视,一时还是转不过弯来。至少让两代女性都如沐浴春风般的歌,怎么成了“问题歌”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承认“唠叨”是对女性的歧视,那与妇女有关的很多情形都得接受重新审查,大多数也值得拿出来声讨。 
      公共场合让女士优先;社会生活中人们乐于和更容易给女性提供帮助;社会性选举规定女性必达比例;各级组织重要公报中的姓名标女不标男;社会各类考试不得排斥或限制女性;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评各类女性十佳,等等,“三八”妇女节的和全国妇联组织的存在都难逃歧视的嫌疑,因为这里面明显潜伏了什么。 
     事实上,响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既表达了归家儿女孝敬父母的心情,也表达了家中父母关爱晚辈的感情需求。做儿女的都未觉得是对母亲的歧视,做父母的也没认为有男女不公。从客观事实看,由于男女生理性格上的差异和承担社会角色不同,妈妈爱“唠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性别特点,关心在外儿女生活琐事是当妈妈的一般心理。儿女们回家跟爸爸“说说工作的事情”,跟妈妈“说说生活的烦恼”,正是这两点在瞬间击中了父母和儿女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才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个春节即将来临,远方归来的游子游女不妨试试,反唱《常回家看看》,跟爸爸说说你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你工作的事情,不让父母发愣才怪。2008年,许多专家和院士说错了话,我不愿意罗萍教授也在其中,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是媒体报道偏颇,罗教授拿《常回家看看》开刀批判“男尊女卑”似有不妥。 
       其实,罗萍教授是女性维权的资深专家,她主张对那些打“女性牌”,制造美女香车之类卖点的恶意庸俗广告要实行有效监督,她反对媒体常常在有意无意中传播着“女人是祸水”的陈旧观念,这都是正确的。当前,如何解决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拯救众多女孩沦落风尘才是女性维权的当务之急。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女性的尊重和适合女性的习俗也称为“歧视”,并不代表女性的愿望和利益。专家走在社会前面,高于普通人的认识是正常的,但把性别“差异”轻易上升为“歧视”,那就是过度敏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爸爸后男人的性别歧视变严重
家有孩子,一定!带ta去看这部电影
【广东】钟慧萍《​包饺子》指导老师:杨全威
《2016自便诗年选》初选稿:罗裳(3首)
身为女性,你却在歧视自己的性别!
一个33岁的女性遭遇过的性别歧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