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理用药 抑制高血压晨峰
人们昼动夜伏的活动规律决定了包括血压、心率在内的功能起伏,病理和环境变化(包括日常生活、精神及体力应激等)更可在原血压正常周期节律变化的基础上叠加这种影响。这一点,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其明显,一昼夜之间,其最高与最低血压甚至可相差1倍。

  1978年,曾经有人连续直接从动脉内记录血压,发现上午6~8时血压约较其他时间高20%;心梗发生率约较其他时间增加40%。故晨间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恶化的“高峰”时段。

  促使高血压清晨出现“晨峰”现象的外因有立位及开始日间活动等;而内因则可能与血小板聚集率急速增加、血浆皮质醇增加、血黏度增加、相对性纤维蛋白溶解不足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阻断心血管病出现“晨峰”呢?

  血压波动导致危害升级  如果全天血管内压力波动大,很容易造成血管内皮受损,日久会造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轻、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很大,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

  有些服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按医嘱应该每日服用3次,但只服用1次,这必定造成血压波动性大。因为他们的血压在服药后的4~6小时内下降,但之后如果不再服药控制,血压就会上升,长期下去很危险。因此服降压药,不能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是看血压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

  减小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性的最好办法是做血压24小时监测,以了解血压全天变化。这也是掌握夜间入睡后血压变化唯一的最可靠办法。可是24小时血压监测过程较复杂,患者不可能常做,所以当前医学界推荐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测血压来了解服药后降压是否平稳,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控制。

  “长效”取代“短效”   在降压药的选择上,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优先选用1天1次给药、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但是服用这类降压药,常需要2~3小时才能起效,因此,选择降压作用快和长效的药物是最理想的。

  许多长效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能平稳降压至24小时以上,对清晨高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然任何降压药物对不同人降压疗效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自我监测血压对于帮助医生指导用药很重要。

  合适药物抑晨峰  为阻抑晨峰而采用晚间或睡前加用降压药时,要注意不要使夜间血压过低,它可招致脑供血不足和后睫动脉低灌注,导致视神经乳头梗死(乳头水肿)等。因此,现在睡前用药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

  有的药物如长效α1受体阻滞剂(阿呋唑嗪)在晚间使用,不一定会产生上述夜间低血压现象,因在血压水平低下的夜间,其降压幅度并不如日间那样明显。

  配合医生,调整方案  就诊时测几次血压,不能发现晨间升压“峰”的存在及其程度大小,需在家庭由患者或家属帮助检测(一般用自动电子血压计)确定;必要时可由医疗机构提供动态血压计,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记录是否存在明显的晨间升压“峰”。

  患者在就诊时要将血压监测情况主动告诉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消除此升压“峰”,是抗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治疗过程随访阶段仍需定期监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用药全面把握!
夜间血压不降如何服降压药?
斩断无形杀手(二)——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什么时候吃降压药合适?早上空腹能吃吗?
高血压治疗的7大误区
专家呼吁高血压患者清晨服药 一天一次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