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陇长风 前传 祸水红颜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始终令广大妇女同志倍感振奋,那就是“母以子贵”。

但在1600年前的北魏,却有一项让广大有志妇女闻风丧胆的制度——“子立母死”。

这项制度的知识产权本来是归汉武大帝刘彻所有,刘彻为防止外戚干政,将太子刘弗陵的生母,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钩弋夫人杀死。

不过因为太没人性,刘彻的子孙们并没有傻乎乎地参照执行。

真正把汉武帝“子立母死”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下去的,是北魏。


北魏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王朝,历史课上3分钟就讲完了,很多人都以为它只是五胡十六国那一大票杂鱼国家中的普通一员,其实不是。

北魏立国148年,传位20帝,有效治理疆域高达520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3200多万,文化发达、礼乐昌盛,跟什么乱七八糟的刘汉、后赵、冉魏,以及麻将牌一样的西北南燕,西南北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执行“子立母死”这样一项残忍血腥的暗黑制度呢?

这要从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说起。

拓跋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人建立的塞北小国——代国的王子。

代国被前秦灭亡后,宅心仁厚的前秦天王苻坚秉承他一贯优待俘虏的良好作风,留下了拓跋珪。

淝水之战后,庞大的前秦帝国轰然倒塌,碎了一地。一时间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拓跋珪也就趁乱复国,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猥琐发育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段,正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大表哥慕容复心心念念的祖辈们慕容皝、慕容恪、慕容霸纵横天下,际会风云的时候。

慢慢地,北魏逐渐强盛起来,拓跋珪偷偷摸摸又干净利索地击败了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部落,悄然称雄塞北。而慕容复的祖辈们亮瞎人眼的高光时刻基本已经过去,拓跋珪开始南下,角逐中原。

拓跋珪先后在参合陂大败慕容宝,又在柴壁大战中击溃姚兴,灭亡了后燕、后秦,成为了中原的主人。

拓跋珪这人,能力没得说,刚毅果决,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爆表,而且喜欢学习,对汉人王朝的兴衰非常感兴趣。

他通过深入分析两汉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两汉亡于外戚,外戚源于太后,太后源于生了皇帝。

逻辑这么清晰,那就好办了,要长治久安就要杜绝外戚,杜绝外戚就不能有太后。

但是没有太后是不可能的,因为帝国不能没有接班人。所以,果断的拓跋珪作了一个果断地决定:哪个皇子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就要被处死。

这样一个没人性的决定,居然真的就被执行下来了,有时我真的很佩服拓跋家这伙人的一根筋。

于是我们无奈地看到:

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刘氏、

拟立太子拓跋绍的生母小贺氏、

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杜氏、

景穆帝拓跋晃的生母贺氏、

文成帝拓拔濬的生母郁久闾氏、

献文帝拓拔弘的生母李氏、

孝文帝拓拔宏的生母李氏、

太子拓拔恂的生母林氏、

宣武帝元恪的生母高氏,全部被处死。

就问你狠不狠?怕不怕?怂不怂?

那么本文要讲的两个女主: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和宣武灵皇后胡氏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知名度较高一点的文明冯太后

冯太后是长乐信都人,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爱喝酒的朋友应该不陌生。

这个地方也是我《关陇长风》的男二号,大名鼎鼎的高欢同志创业发家的龙兴之地。

冯太后的父亲冯朗历任北魏秦、雍二州刺史,爵位封到了郡公,算是北魏的高级干部了。可惜,因为牵连到谋反大案,被杀了头。

小冯姑娘作为犯官家属,被收入皇宫,沦为奴隶。不过好在当时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有个妃子是她姑姑,对小冯姑娘十分关爱,养育她长大,还教她文化。

这样看来,冯朗谋反的情节应该不是很严重,要不然,妹妹也不可能还继续当嫔妃。

后来,太子拓拔濬登基,看上了十四岁(也有说十二岁)的冯姑娘,冯姑娘就变成了冯贵人。

有人说,她有没有儿子呢?很幸运,她没有,连女儿都没有。而拓拔濬的太子拓拔弘的亲生母亲李氏早就被处死了(此处默哀1分钟)。

冯姑娘和拓拔濬虽然没儿子,但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可惜,好景不长,26岁的拓拔濬居然说走就走,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了。这可把冯姑娘伤心坏了,简直痛不欲生。

按照惯例,皇帝驾崩,要将用过的衣物、被褥烧掉(貌似现在也有这个做法),于是朝中百官都来观看。

火势正旺的时候,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冯贵人披头散发,痛哭流涕就往火堆里跳。

虽然被左右救出,也因为烟熏,窒息了好久才被救醒。文武百官一看,这可太感人了,这样的老婆哪里找?她不当太后谁当?于是一致拥护,冯贵人晋升为冯太后。

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 左右救之,良久乃苏。献文即位,尊为皇太后。——《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有人说,她这是装的吧?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我不知道,不过,硬往火堆里跳的勇气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咱溅到个火星还痛得呲牙咧嘴呢。何况朝廷百官也不都是瞎子,纯粹演戏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管怎么说,二十五岁的冯贵人变成了冯太后,十二岁的太子拓拔弘登上了皇位。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当然无法管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此时朝中大权尽在太尉、录尚书事、大丞相、太原王乙浑的手中。

乙浑见皇帝和太后加在一起还不到四十岁,愈发无法无天,屠杀了不少对他不服的朝廷重臣,举国上下只知有大丞相,谁知道什么皇帝、太后。

可偏偏就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冯太后,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周密布局,机密行事,一举将大权臣乙浑诛杀。顿时,百官震动,无不宾服,于是冯太后开始临朝称制。

467年,13岁的拓拔弘喜得贵子——是的,你没有看错,生下了拓跋宏,也就是北魏20帝中唯一光荣入选高中历史课本的那位北魏孝文帝拓拔宏。

按照祖制,拓拔宏的生母李氏立即被处死(再次默哀1分钟),小太子无人照料,26岁的“奶奶”冯太后母性大爆发,决定亲自抚养小baby拓拔宏。

为了抚养拓拔宏,冯太后不但亲自撰写《儿歌三百首》——哦不,是《劝戒歌》三百章,又作《皇诰》十八篇,作为拓跋宏的治国理政启蒙读物,而且干脆还政给皇帝拓跋弘,干起了“全职保姆”兼“家庭教师”。

可是这个十几岁的皇帝拓跋弘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门心思要出家当和尚,15岁就火烧屁股似的传位给了儿子拓跋宏,自己去当了太上皇,一门心思研究佛法。

话说这哥们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但绝对是最年轻的太上皇。

这下群臣不干了,拓跋宏这么小,你这当爹的怎么能撂挑子呢?不行!于是苦苦劝诫,拓跋弘迫于无奈,只能以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治理朝政。

有一说一,拓跋弘的能力水平是相当不错的,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移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北魏在这一时期,虽然有些波澜,但总体还是岁月静好。

可是,年仅23岁的太上皇拓跋弘,却在公元476年突然离奇暴毙而亡!

按照《北史》的说法,是因为拓跋弘杀掉了冯太后的男闺蜜李弈,被冯太后毒死的,果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反正拓跋弘是死掉了,年方9岁的皇帝拓跋宏被推到了台前,祖母冯太后——不,是冯太皇太后再次亲理朝政,不过为了我打字方便,还是叫她冯太后吧。

冯太后文化程度很高,见识精深,治国理政的能力堪称一流,先后发明了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强力反腐倡廉,大力推行汉化,正是受她的影响,才有了后来力度更大、更为系统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冯太后执政期间,北魏国力总体依然保持上升态势,她也由此被人称为“女中尧舜”。

冯太后的性格中有很强的男性化一面,她有智谋,有头脑,既猜疑又能忍,再大的杀戮赏赐,她都果决明快,毫不犹豫,具有很强的决断力。

当然,她也任用私人,一些亲近宦官被她一年之内提拔到了王公的地位;她还广交男朋友,毕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嘛。比如男宠王睿,几年时间就当到了丞相,还有个李冲也很受她宠爱,赏赐金钱不计其数。

但是宠爱归宠爱,公私要分明。再宠爱的人,只要犯了错,那真是打你没商量,多至数百杖,最少也有几十杖,毫不留情。

但是她又很豁达,第二天依然待你如初恋,有些甚至更加富贵。所以,被她惩罚的人始终对她无怨无悔,誓死效忠。

说到豁达,有一件小事。冯太后对穿着、饮食不太讲究。衣服她自己缝制,都是用普通布料。吃饭的桌子裁成一尺长,菜肴放不了几个,比以前节省了80%的开销。

有一次,厨子熬粥奉上,里面居然有一条壁虎,冯太后夹了起来。孝文帝大怒,就要杀厨子,冯太后制止道:“没什么,高蛋白嘛。”笑着就把厨子放了。

宰人昏而进粥,有蜒在焉,后举匕得之。帝时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但是她又很敏感多疑,养了这么多男宠,最怕人家议论。一旦怀疑别人嘲笑讥讽她,立即就将人家处死,因为这种事死的,前后有几十家数百人之多,而且大都是冤枉的。

冯太后四十九岁时病逝,孝文帝非常悲痛。对他来说,一方面,因为害怕冯太后,没有人敢跟拓跋宏讲他亲生母亲的事情,直到冯太后临死之前,拓跋宏都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所以冯太后在他心里面基本等同于母亲的角色;

另一方面,冯太后把持朝政,积威之下,给拓跋宏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成年后的拓跋宏也基本处于长期隐忍的状态。

不过,我认为拓跋宏对冯太后的感情是真挚和深厚的,因为后来他为自己选择的陵墓位置,就离冯太后的陵墓不过500米的距离,足见真心了。


下面再说一个与冯太后人生轨迹高度相似,结局却大相径庭的北魏太后——胡太后。

这位胡太后是安定临泾人,即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父亲是北魏司徒胡国珍。和冯太后一样,她也是高官之女,不过冯太后的父亲被杀了头,她没有。

她也有个姑姑,而且是个尼姑,而且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尼姑,简称名尼姑姑。名尼姑姑经常去宫里讲经说法,就有意识地宣扬自己的侄女是多么漂亮,多么有才艺,多么有气质等。

当时的皇帝已经是孝文帝元宏的儿子宣武帝元恪——话说这时经过孝文帝改革,所有鲜卑姓氏已经改成了汉姓,皇族拓跋氏现在都改成了元姓。

元恪听名尼姑姑说她侄女如此动人,立即将小胡姑娘召入宫中,果然是美女一枚,龙心大悦,就封小胡姑娘为充华(嫔妃的一种)。

当时后宫嫔妃由于畏惧“子立母死”的制度,都不愿生儿子,即使生了儿子,也不希望被立为太子。

惟独咱们的小胡姑娘就公然表示:“这叫什么话,怎么能因为畏惧死亡就让皇帝没有子嗣呢?”

后来怀了身孕,宫里的姐妹们就劝她赶紧去做无痛人流,别生下儿子惹来杀身之祸。但小胡姑娘仍然坚定不移,甚至对天发誓:“老天呀,赐给我一个儿子吧,我死了也甘心!”

后来果然生下了儿子,就是北魏孝明帝元诩。这下可把皇帝元恪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因为他已经死了不少儿子了,估计都是害怕儿子被立为太子,被亲妈干掉了,想想也是造孽。

加上元恪年纪也大了,更是对元栩宝贝得不得了,对所有人都严加防范,专门到宫外去找家世清白的良家妇女来养育这个宝贝疙瘩,不让任何宫中之人包括皇后高氏和亲妈胡氏接近。

后来,元诩被元恪立为太子,“子继母死”的法则眼看就要生效,但延续百年、屡试不爽的魔咒此时却失灵了。

一方面,皇帝元恪被小胡美女宁可去死也要为自己生育子嗣的奉献精神感动,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嘛;

另一方面,当时元恪的皇后高氏的叔叔高肇把持朝政,一批大臣如刘腾、于景、崔光等十分不满,为了打击高肇,就想在宫中扶持一个妃子与高皇后抗衡。于是众人联名上疏,慷慨陈词,坚决要保护胡美女。

既然皇帝有意放水,群臣又联名担保,胡美女就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打破了“子立母死”的惯例,也顺道终结了这一无比残忍的制度。

后来,元恪去世,5岁的元诩继位,尊自己的生母胡美女为太后。而刘腾等人在第一时间发动政变,杀死了权臣高肇,高皇后失势,被赶出皇宫,去庙里当了尼姑,后来索性被胡太后逼死了。

皇帝只有五岁,太后顺理成章临朝听政。不过胡太后一旦上位,立即表现出了强烈的权力欲望,要群臣称她陛下,她自己则自称朕,她的命令改为诏书,这就僭越礼仪了。

一开始的时候,胡太后治国理政也还挺有板眼的,史书说她“亲览万机,手笔断决”,而且主动出宫去接待上访群众,凡有冤狱申诉她都认真过问。并且亲自主持对孝廉、秀才和州郡官员的考核,表现还是不错的。

胡太后还有两项才艺,一是善于射箭,据说她能够射中针眼和象牙簪,这水平,这长相,这气质,这身份,如果参加现在的综艺节目,妥妥的网红明星有没有?

二是擅长作诗,有一首写给北魏名将杨白华的情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样看来,这位胡太后貌似还挺不错的。

可惜,越是美好的人设,越是容易崩塌。

胡太后最大的毛病就是——淫乱。

有人说,身居高位、年轻寂寞的太后,追求纯洁美好的爱情,这有错吗?

我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我觉得没错。但是胡太后手段却下作了一点,史书上说的是“逼幸”,这还真是一言难尽呀!

尤其不堪的是,“逼幸”的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怿,这就挑战大众底线了,一时间威信大减,连身边亲信都背弃了她。

而胡太后的专权又与当年帮助她的战友刘腾、于景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这刘腾也是个牛人,干脆联合禁军将领元叉先发制人,杀了帅哥情人元怿,幽禁了胡太后。

可怜的胡美女,害死了情郎,被幽居深宫,又悔又恨,整日以泪洗面。但她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还有一张底牌,就是亲儿子、皇帝元诩。

后来,权谋老辣的刘腾死了,元叉这个人比较马虎,没有禁止皇帝与胡太后见面。胡太后就与皇帝儿子、高阳王元雍密谋,搞掉了元叉,流放了于景,咸鱼翻了身,重新掌权。

但是经历了5年幽禁生涯的胡太后从此好像变了一个人,她仿佛要将失去的那最美好的5年时光补回来一样,欲望大爆发,一口气交了5个男朋友,这是一年一个的节奏吗?

要说文明冯太后也交男友,但不同的是,胡太后放任这些男友们把持朝政、祸乱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这就搞得朝政乌烟瘴气、怨声四起。

她自己也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大修佛寺,滥加赏赐,国库为之一空。

而前面说到的那个于景不是被胡太后流放了吗?流放的地点,就是北方六镇之一的怀荒镇。

熟悉《关陇长风》的朋友就知道了,正是因为这哥们虐待怀荒镇兵,引发了镇兵暴乱,成了六镇大叛乱的导火索,敲响了北魏帝国的丧钟!

北方大乱的时候,胡太后依然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她居然又和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元诩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为了不让自己的丑事传到儿子那里,凡是跟皇帝亲近的臣子,她都杀掉了。

内为朋党,防弊耳目,明帝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元诩一看,这亲妈简直疯了吧?于是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深切的担忧。

可是要摆脱母后的控制,京城洛阳里并没有可靠的力量,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大佬,威震山西的军事强人——尔朱荣

元诩发出密诏,召尔朱荣进京勤王,我查了一下,按辈分尔朱荣是元栩的四世叔祖辈

可惜,尔朱荣还没来,胡太后的毒酒就先来了。

原来,胡太后也意识到亲儿子要对自己下手,利令智昏的胡美女终于丧失人性,对自己当年宁死都要生下来的这个儿子下了毒手。

元诩被毒杀,胡太后又脑洞大开,立了元诩刚出生的一个女儿,谎称是男孩,让她继位。所以,大家以后聊天,大可炫耀说,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其实不是武则天,而是这位元姑娘。

后来看到朝局没有什么很大的风浪,胡太后就对大臣们说:“不好意思,搞错了,这娃好像是女孩子,换一个吧!”就改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年方2岁的元钊为帝。一时间,天下人无不愕然。

武泰元年,阴行鸩毒,明帝暴崩,乃奉潘嫔女,言太子即位。经数日,见人心已安,始言潘嫔本实生女,今宜更择嗣君,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二、三岁,天下愕然。——《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可是这边,尔朱荣已经奉诏起兵,带着我《关陇长风》中的一大票重要人物,如尔朱兆、高欢、贺拔岳、侯景、慕容绍宗等人兵发洛阳而来。

“晋阳鼙鼓动地来”,这时的洛阳已经彻底被胡太后的一系列鬼畜操作搞得人心离散,尔朱荣区区八千骑兵就让洛阳守军不战而降。

胡太后终于意识到玩过火了,急忙出家当了尼姑。可惜杀神转世的尔朱荣哪里会放过她,命人将她从庙里抓到了洛阳以北的河阴。

胡太后向尔朱荣苦苦哀求,尔朱荣丝毫不为所动,直接命人将胡太后和不满3岁的小皇帝元钊扔进了滔滔黄河!

及尔硃荣称兵度河,太后亦自落发。荣遣骑拘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紧接着,尔朱荣对召集来的3000多王宫贵胄和满朝文武进行了一边倒的大屠杀,这就是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河阴之难”。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本人的《关陇长风》正式拉开了序幕。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冯太后和胡太后惊人相似却截然相反的人生。

这两个人都是高官之女,都年轻守寡当了太后,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都曾发动政变干掉权臣,也都广蓄面首,甚至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皇帝。

但不同的是,冯太后杀的儿子是名义上的,不是亲生的,而胡太后杀的却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我个人认为这是最不应该的。

其次,冯太后把私生活和公权力分得很清,御下严格,公私分明,执政有方,政绩颇多;而胡太后却因为私生活把朝政搞得一团糟,最后直接引发了毁灭北魏的六镇大叛乱。

不过,如果我问,谁要为北魏灭亡负责更多一点呢?

其实北魏的灭亡,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就埋下了祸根,这一点,在《关陇长风》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而孝文帝的汉化思想主要就来源于冯太后。至于胡太后嘛,我觉得50%是罪有应得,50%是替人背锅吧。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一共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4位得以善终?比南朝的事故率高
中原王朝以外的那些熟知的国家和民族——拓跋鲜卑(五)下
分裂的帝国(九):北方重新分裂
北魏历代皇帝简介
孝文帝的子孙,全是悲剧
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灭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