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失败
来源:祥云实业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从失败中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则是人生一笔财富。同理,只有善于分析不同企业各种各样的失败案例,去寻找其中各层次的原因,才能避免自己的企业遭遇同样的失败。
据统计,一天之内,国内有超过2131家企业会遭遇停业或申请破产,这其中,有很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别人的成功故事,但成功的案例并不意味着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就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而知道了别人失败的原因,却能避免自己将来遭遇同样的失败。向失败企业学习,其痛苦的失败、惨痛的教训,可以转变为对自己有益的警示和启迪。
失败也是财富
企业要敢于任用有过失败教训的人,这些人往往能利用自己的这种经历,吸取失败的教训而规避过去的错误。这样,失败往往就是创新的开始。
微软公司就愿意聘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微软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迈普斯说:“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会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在录用过程中,“我们总是问应聘者:你遇到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格里格·曼蒂曾与别人一起在1982年共同创立了爱林特计算机系统公司,10年后,由于公司经营困难而倒闭。微软在1992年12月却聘用了他,任命他为部门主管,负责筹划如何把新技术用来制造消费产品。微软从曼蒂身上发现的不仅是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要的他是一个敢用远见打赌的人。微软认为:用远见打赌是公司存在的全部。虽然许多远见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曾尝试过。微软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说:“公司接受了很多内部的失败。你不能让员工觉得如果做不成,他们就可能被解雇。如果那样,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些工作。”在微软,最好是去尝试机会,即使失败,也比不尝试任何机会好得多。
犯错误不要紧
成功值得学习,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值得倡导。这并不是指企业可以放任失败,而是让员工养成毫不隐瞒的习惯,以使他们把自己做错的事情公开出来,长此以往,企业的所有成员都有会虚心学习的精神,不会去嘲笑将失败经验传达出来的员工。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正曾说:“经营风险重重,当今尤甚。但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让员工失去失败的勇气。”为此,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定位于“敢于失败”这个理念。在这家公司,公司让聪明人制造和接受变革,并要宽容失败,因为变革必然伴随一些失败,公司把错误和失败变成了企业和员工学习和进步的源泉。公司告诉员工:“犯错误,不要紧。”公司的员工正是在“敢于失败”的态度氛围中,才铸造了整个公司难以“失败”的今天。
把失败知识化
失败信息上升为理论知识。失败是有成长力的,小事不处理,就会变成大事。失败是可以预测的,在重大失败发生之前一定有一些预兆。导致人类致命失败不断重演的原因是人们总愿把失败当成可耻的事情尽力隐瞒。当失败发生后,大家关注的是“谁该负责?”,而不是弄清事情的真相。为此把失败信息知识化非常必要。这种机制能将失败的过程与事后的经验传达给所有的员工,使员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分享与纪录失败的教训,这十分有利于防止失败的再度发生。著名的劳工灾害Haendich法则提到牶“1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灾害,其背后更有300件没有造成伤害、但令人后怕的经验发生。”例如,工厂里的劳工,有一天手臂差点被机器绞断,这件意外并没有真正发生,只是令人深感后怕,这就是发生重大灾害的预警。再如:福特汽车因配备凡世通(fire?鄄stone)轮胎而导致多功能车翻车的事故发生超过上百件。为什么福特等到发生上百件翻车事故后,才在美国政府的强制命令下,召回600多万辆配备该种轮胎的汽车呢?这就是福特没有实时处理先前所陆续发生的顾客抱怨而导致的。
研究失败教训
美国塔克商学院教授芬克尔斯坦在教授管理学时,没有把如何模仿成功企业管理模式作为经典教学内容,而是把眼光瞄准了最差企业和企业失败的教训。拥有22年教学经验的管理学教授保罗·阿尔金蒂说:“这看起来似乎有悖常规,但却意义重大。他的研究是让世人引以为戒,不再重蹈企业失败的覆辙。”芬克尔斯坦认为:“学习成功经验的最好方法是从研究失败的教训中获得。”其实很多企业也已经这么作了,比如美国国际商务机器公司在开发新产品上总是“迟人半拍”,几乎没有首先在市场上推出过位于新技术前列的产品,他们总是让其他公司“领跑”,自己尾随其后,从别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寻找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最佳“谋合点”,他们生产的商业机械在世界各地经久不衰,取得了巨大成功。意大利派克公司在别的公司推出新产品后派出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到用户家中探询其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并从用户那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再扬长避短发展生产,结果,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效果。
管理不容忽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良好的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前提,虽然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完全在于管理,但每一个失败的企业却一定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忽视管理或管理不当,企业就会发育不良,或生长畸形,企业的资产也可能会在各种各样的跑、冒、滴、漏中流失。企业管理不当,等于慢性“自杀”,最终必然走向失败。有统计表明,占据国内企业总数97%的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02岁,其中,约有70%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在剩余的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在第二个5年内倒闭。可见,成功者除了偶然性、机遇性,更主要是缘于这些企业在管理上的成功。有太多失败的经营者是因为自己掌握的技术太好,以至于忽略了经营成功的管理要素,有太多失败的经营者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强调,要再有多少钱我就可以在那个时候反败为胜、改变局面。其实,对企业而言,资金永远都不够,能幸存的企业常常是因为重视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量良好。良好的管理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管理自有黄金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更多地追求卓越、关注成功,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企业,不论是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要想做到永远不败是不可能的,因为成功企业的经验都是相似的,但企业失败的教训却各有不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探询企业失败的原因,借鉴企业失败的案例,能够给予创业者或如日中天的企业以警示。惟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将来的岁月中尽可能避免第二次在同一地方跌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求职时关注企业10大信息
信息化项目失败,谁之过?
大败笔: 34个最新的营销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经营失败了对基金要如何进行总结?
人力资本信息化的经验、教训和未来展望 - 日志 - 程时旭 - ERP100俱乐部 - P...
怪圈:警惕管理中的习惯性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