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官知耻品自高
 

  闲来读书,读到了两则有关古人知耻的故事:一则是关于唐代蒲州刺史赵元楷的。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七年,太宗巡幸蒲州,时任蒲州刺史的赵元楷发动百姓沿街夹道欢迎,并备了羊、鱼等礼品,作为赠送随行大员的“土特产”。然而,崇尚节俭的李世民不喜反怒,召而数之曰:“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谁知几句“数落”,竟致“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另一则是关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从不收受任何人的财物,深得百姓爱戴,他也颇感宽慰。离任返乡时,检点任期内的言行,他却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曾私取两块“天竺石”玩赏,并深为自责,认为这不是清官所为,特写了一首“检讨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赵元楷因为小过失“数日不食而卒”,还是白居易因私取两块天竺石而作“检讨诗”,无不充分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知耻意识,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与其他动物相比,只有人才会有羞耻感。因此,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都把“知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在他们看来,知耻与否,不仅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志,也是衡量人兽之别的标准。孔子的弟子问他“士”的标准,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认为:“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由此足见知耻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数领导干部的知耻意识却日益淡薄。他们有的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抱着“当官就是做老爷”的思想,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只求安安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有的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搞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权色交易,正如古人所说“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人知有所不为,皆赖有知耻心,如无知耻心,则无事不可为。”如果一个人毫无羞耻之心,势必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从而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于不顾,把党纪国法抛在一边,在私利私欲的驱使下,突破道德底线,倚仗手中权力,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反之,如果一个人有知耻意识,那么,在是非荣辱、善恶美丑面前,他就能控制自己、把握自己、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从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真正做到“小节”不丧失、“大道”不偏离。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知耻是古往今来为官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品德。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与示范者,更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常修为政之德,深怀知耻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

  ■ 刘建明

  思想者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真卿《谢赠祖官表》释文
跟着《中国碑帖名品》赏颜真卿《祭侄文稿》
悟空问答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心泉學詩稿》宋-蒲壽宬
繁体《祭侄文稿》原文及注釋
颜鲁公三表真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