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独留块地,种菜自己吃
 
单独留块地,种菜自己吃
日期:2013-06-28 13:02: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 2013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王世腾 张超

       

      编者按 

        自留地,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一种土地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都归国家、集体所有,但也给农民保留了一小部分土地归自己支配,所以被称为自留地。上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花更多的心思在自家承包的土地里,自留地的时代也就渐渐过去。

        如今随着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出现,不少农民留出一块地来自己种菜自己吃,城市人也开始在农村承包一块土地种着玩或吃。人们欣喜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但不少人也开始思考,自留地是农民“自保”的选择吗?农产品安全该如何保证?

        近日,记者走访聊城、泰安等地时发现,许多农民都有自留地。自留地上农民们精心打理种植作物,不打农药自种自吃。而且,类似的现象在城里人中也开始出现,泰安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泰安100多家家庭农场,5%的家庭农场是城里人到乡下包块地,他们自种一些经济作物,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种些蔬菜养些家禽供自己吃。

      现状>> 为吃得放心,自留地全用“土杂肥” 

        21日,在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唐北单村,村民唐照奎正修剪家南边自留地里的豆角。“这豆角前段时间还好好的,现在不知怎的,上面叶子都卷卷了。”

        唐照奎家的自留地大概七八十个平米,紧靠自家农院。自留地西侧用玉米秆做成的栅栏与路隔开,紧靠栅栏的地方种了些花,东侧挖出一个宽约30厘米的沟平时存水。唐照奎种了一垄葱、六垄土豆、四垄豆子、一垄豆角,“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吃,不打农药,用的都是家肥,绝对绿色无污染。”

        唐照奎说,前段时间地里还种着莴苣、油菜。春天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从地里拔两棵油菜,下个面条。油菜莴苣吃完后,又种上葱。每天一有闲空,他都要到自留地里转一圈,拔拔草,这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像唐照奎一样的农民不少,他们在自留地上精心打理种植作物,不使农药,自种自吃。聊城、潍坊、莱芜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在聊城茌平县贾寨乡侯楼村,不少村民自留几分地种菜或饲养家禽,用来自己吃。村民侯发俊说,自留地全部用“土杂肥”,而这些肥料则全部来源于家禽的粪便,与市面上施肥的菜品相比,自家小院里的蔬菜吃着更放心。

       

      困境>> 不用农药菜不长,自家吃的少打点 

        “农民收入提高不少,也逐渐注重吃的健康,才会留出自留地。”泰安市农业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陈副站长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坚持用绿色安全方式种植自留地的同时,农民们依旧在大面积承包地上使用农药、化肥,保证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增产。

        种了40多年地的唐北单村民王兴民就表示,“以前种地都不用农药化肥,现在种地不用农药,菜和庄稼都不长。”王兴民的4分半地种的都是圆葱,如果不打农药的话,圆葱就发黑不长个儿。“用农药和化肥也花不少钱,我们也不想用,但是不用的话,不能保证收获啊。”王兴民说,自家吃的菜和往外卖的菜还是有点区别,自家吃的菜打的药少一些。

        现年50岁的聊城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戴明勋,担任着该校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副主任一职,他认为,“像小麦、玉米这种传统作物的肥料应用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而蔬菜种植过程中肥料的过量使用则影响非常明显。”戴明勋说,现在不少果蔬采用矿物肥料,这本身就很难被人体所代谢,同时导致土地的盐渍化现象,久而久之,土地产量下来了,农民继续加大化肥使用量就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农户和肥料供应商双方,一方面农民向土地要收益,加大肥料使用量以求有个好收成,另一方面供应商们的各种优惠措施诱导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凸显,“现在地里四成的肥料是多余的。”戴明勋说。

       

      出路>> 农民收入没顾虑,农产品质量才能保证 

        辗转城市和农村两地,记者发现,部分城市社区的公共绿地甚至也被开垦成菜园,种些日常菜品,供自己家人食用,以求吃得放心,从形式上看,和农村的“自留地”几乎相同。

        聊城市一位63岁的周大姐对早年间“自留地”中蔬菜的味道记忆犹新,直至现如今搬进楼房,仍不忘在楼下辟出一块地种些蔬菜,给全家食用,“自己种的菜,既图个味道好吃,也图个安心”。

        “其实早些年自留地对人们而言,不像现在这样重视,人们忙完生产队的工作,才能打理自留地”。戴明勋亲历了自留地从逐渐消失到再次流行起来的变化,农民从解决温饱到能卖粮挣钱,增加的是收入,降低的是食品质量和安全。

        对于这种困局的解决之道,一种土地“托管经营”的模式让戴明勋很是看好,即由合作社提供种子、生产资料、生产技术,让农户自由种植、管理,合作社负责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合作社能把好关,打消农民在收入上的顾虑,让他们不再为产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苦恼。

        泰安市农业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陈副站长也表示,“自留地问题客观反映了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下一步,开发高效低毒性农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蔬菜不量产也能发家 本报记者 张超 

        连日的细雨让通往田间的道路泥泞难行,尽管麦收刚过,但对于田间地头长大的侯磊而言,“麦收”一词已经显得非常遥远,守着仅有的一个大棚和几亩菜地,26岁的他大学毕业回到聊城老家后,走上了土地发家路。

        “4毛钱吧,4毛钱一车拉走,就这几百斤茄子凑个整,我就不来回折腾了。”菜贩老韩一眼就盯上了侯磊的茄子,但就是出价太低。凭着多年贩菜的经历,老韩知道这些个色泽光亮的茄子将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几经交涉,最终老韩以每斤5毛5的价格将侯磊的茄子全部买下。

        侯磊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回家种地了,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一座3.7亩的最新型大棚,里面种的是精心选种的茄子,全部人工打理,肥料选用都是从做技术员的朋友那里得来的意见,尽管没有量产,却可以靠品相卖出好价钱。

        棚外预留的半亩地用于培植西瓜苗,栽种当天,侯磊手把手地教工人去膜,下苗。如今空出的地方在朋友的指点下,准备做花生试验田,“这块地就用来育苗,或者当试验田,种点稀罕菜,边学边干,种地也一样有出息。”侯磊直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9土地政策出台,农民们要注意了!
      郭志飞||农村说农事——村居纪事之八
      拆迁补贴出新规定!这两项拆迁补贴你拿不到!
      花生如何高产?不是肥料,不是农药,而是农民忽视了它
      农村土地
      别小看农村的这三分土地能够拿到很多补贴,最高上万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