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需做加减法
作者:■周云波
2013-06-27 09:53    来源:解放军报
【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一般认为,读书是一个从低到高、自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首先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掌握的知识多了,在大脑里发酵后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可促进灵感思维的产生。毋庸置疑,读书离不开量的累积,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一味追求数量,贪多嚼不烂,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精粹糟粕混杂,有些东西可能是“信息垃圾”,占用大脑“内存”,影响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时代,读书更需要学会做减法,学会选择与甄别。
选择感兴趣的书籍来读,就是一种做减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创新的沃土,也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高效阅读过程,它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效果。
信息时代,知识创造、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出版物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如果今天葫芦明天瓢,什么都想学,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垠的知识海洋,把不住方向、理不清头绪,往往会劳而无功。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领域都有许多经典名著,而经典之外,每天还会产生大量新知新著。读书应根据个人的本职专业、能力素质和可支配时间等,从提高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合理取舍,高度聚焦最需要的内容。反之,以有限的时间精力贪求读书的数量,势必导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与其走马观花地读十部书,不如精读一部书收获大。
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学习力和执行力。如果仅满足于书读过了、摘记了,知识是不可能转化为能力的。一位“老基层”曾介绍过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就是强调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有机结合,避免学用“两张皮”,从而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将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工作落实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当今社会技能性培训盛行,人们以往通过阅读培养良好修养与品性的习惯淡化了,功利性、功能性阅读,为学习某种工作技能而阅读的色彩浓厚了,不是说这样不对,而是说仅仅这样还不够。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下,不妨培养一种“慢阅读”的习惯,将心情放到书海墨香中,涤去疲乏与污垢,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恬淡,让好书真正成为有益我们身心的加油站。
【责任编辑:梁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学东学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 - 简书
「帮你读书」的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自己读书吗?
让孩子多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别只顾着阅读速度和数量,该升级你的阅读系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