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镇化浪潮会导致“乡土文学”没落吗?
城镇化浪潮会导致“乡土文学”没落吗?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发布日期:2013-10-04  ]
李永杰

  “乡土文学”是中国百年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鲁迅到赵树理,再到韩少功,一代又一代的作家都孜孜不倦地表述着自己眼中的乡村以及自己理想中的乡村,乡土中国为一代又一代作家们不尽的创作灵感。

  近日,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乡村空心化和乡村文明崩溃将导致乡土文学的消失。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那么,到底如何理解“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乡土文学”是一个动态概念

  “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东说,作为广义的乡土文学,是指一切书写乡土的文学形态,它以乡土世界为叙述对象,呈现出浓郁的地方性经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因素。

  中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禹建湘表示,乡土是一个古老的文学母题,在时代语境与文学自身运行机制的合力之下,乡土在文学中被不同的书写策略和书写方式呈现着。“乡土是一个实在性的地理空间和象征性的文化空间的结合体,作家对乡土的表达是实在性与想象性杂糅的,在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参与下,乡土更多的是一种想象性的虚构之物”,禹建湘说,乡土的内涵是动态的,不同时期的作家以乡土为基点,以乡土想象为源泉,进行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乡土是永恒的经典性文学母题。

  “1942年以后的‘乡土’更类似于‘根据地’,1950年以后的‘乡土’则被农村题材所取代,而1980年以后的‘乡土’又回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整体的现代化上来”,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德明表示,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概念其实有特定语境中的内涵变迁,不能就字面论。

  城镇化语境中的“乡土文学”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的推进,都市文化繁盛兴起,乡土文学不再引人注目。然而以“乡下人进城”为鲜明特征的当代乡土文学也不乏优秀作品,如尤凤伟的《泥鳅》、贾平凹的《秦腔》等。对此,王光东认为新世纪以来,这些作品对以往的乡土文学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乡土”的文学世界渗透进了城市文化的因素并改变着以往乡土的文化形态;第二,乡村人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城乡之间的内部联系日益紧密而深刻,乡土文学对世界性、现代性的反思日趋增强;第三,“乡土”的地方性特征日趋消解。

  对于“城镇化将导致乡土文学没落”的观点,徐德明认为,都市文学繁盛并不必然地挤压乡土文学,城镇化蚕食乡村的地理空间,带来的是人的心理上更多的复杂矛盾冲突。后现代文化中“人”的平面化,是整个当下文学的共同问题,当代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双向互动,“乡下人进城”的空间迁移背后的心理情感的痛苦及其与政治经济结构之间的对话,重新使文学直面人心,具有积极意义。

  禹建湘表示,当下中国正处于一种现代与后现代相互碰撞的历史语境中,文学作品中的乡土因素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姿态。不过,他也表示当前的乡土文学,虽然有着这个时代赋予的新的气质,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主题表达,都未达到革命性的提升。

  “当前,乡土小说作者越来越少,作品数量不断下降,特别是年轻作家,较少有在这一领域中开拓的,此外,创作质量也令人堪忧,优秀作品越来越少,这些都对乡土小说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不无担忧地说。

  “乡土文学”不会消失

  那么,乡土文学是否会随着乡村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而消失呢?

  “乡土是作家生活的地理空间在意识中的一种映射,一种记忆,一种挥之不去的遐想之源”,禹建湘表示,乡土想象并不会随着城镇化或乡村文明的崩溃而消失,相反,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如吉尔·德拉诺瓦所说,乡土将变成一个象征物,作家总是要创造一个乡土情境,借助生活在乡土中的人和事,寄托自己的情感和价值理想,表达对于现代化过程中人生、社会、历史、民族的思考和关照。

  贺仲明认为,乡土小说会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和转型,但不会消亡。“其一,乡土文学包含着人类与乡土、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是对现代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反思,这种文化意义永远都不会消亡;其二,乡土文学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其价值是其他文学类型无法替代的”,他说乡土文学内涵不只是涉及单纯的题材,更与乡土文化有密切联系。

  “没有固定不变的乡土文学,写出当下复杂的城乡关系,就是最有价值的乡土文学”,徐德明说,城镇化会给乡土文学的创作等提供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乡土文学要抓住时代特色,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王光东表示,乡土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仍将是文学的重要类型。“中国城镇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乡土文明不会轻易消失,此外,一种文明的产生总是包含了此前所有文明的成果,即使乡村消失,乡土文明还会以另一种形态在新的文学中发挥它的作用,民族文化记忆不会轻易隔断”,他表示,乡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元素,仍然将会以新的形态与人类生活发生密切而深刻的关联,乡土文学将在城市化这一背景下,继续关注人的生存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编辑:彭凤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文学那些事
乡土精神:乡土文学的未来灵魂
文学课 | 苏童:乡土是滋养作家的最大粮仓
乡土写作的可能性
【主编推荐】牛士中:浅谈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文学
大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学到底何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