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向国际市场的少数民族品牌
走向国际市场的少数民族品牌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3-11-29  ]
本报记者 王甜

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定点改造政策,使朗赛茶厂改变了原来“大进大出”的形式,茶叶得到清洁化处理。 

  编者按:

  在国家民委经济司民贸民品处今年的工作计划中,一份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的《千家培育百强扶持工程》的文件,备受各方关注。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做大做强,是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全国民贸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为649.1亿元,民品企业总产值达到11037亿元,上缴中央、地方的各种税额为679.9亿元。

  民贸民品企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贸民品企业,本版特推出《民贸民品企业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梁义隆”重返市场

  在北京牛街清真超市,提到“梁义隆”茶饼,店员们都会熟练地找到货架,说出其不同种类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这款出自江西九江的清真“老字号”品牌,在清真食品消费者中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自2002年,其系列食品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为诚信产品;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后,“梁义隆”这家有着76年历史的茶饼店,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在清真食品市场占据着一席之地。

  1937年,“梁义隆”还只是江西庐山的一家清真糕饼店,其制作的茶饼、酥糖等清真糕点味道独特,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然而到1966年,因“文革”浩劫,清真饼店被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民委也开始行动起来,加大力度落实恢复老字号少数民族企业的工作。

  1997年,江西省各市和民族贸易县开始对本辖区内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围绕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扶持条件和要求,对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凡符合扶持条件的,都要列入扶持范围,帮助其完善申报条件,争取扶持。同年,老字号“梁义隆”的恢复工作被列入省重点扶持范围。

  江西省政府首先将“梁义隆”等“老字号”品牌的商标进行保护性注册,使“梁义隆”获得了6个商标的使用权。

  有了商标后,在政策的帮扶下,九江市清真梁义隆食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正式成立。

  为了做强老字号品牌的实力,江西省政府积极帮“梁义隆”的“桂花茶饼制作技艺”申报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上海、广东请来技艺高超的高级裱花师,指导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安排企业多次参加中国食品行业的展示会、博览会,吸纳南北糕点业界各大流派的先进制作技术,不仅使“梁义隆”品牌糕点更具特色,还推陈出新,开发了西式面点、蛋糕等新产品。

  为了加强清真食品生产供应工作,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国家民委2003年将“清真食品”列入《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并将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纳入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管理范围。梁义隆也顺理成章地被国家民委评定为“国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如今,“梁义隆”已拥有4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4个直销网点、5个加盟网点,以传统糕点为主打的产品品种突破100余个,大都畅销全国各地,尤其在旅游商品领域占据了一定的海内外市场。

  “朗赛藏茶”做强技术实力

  在出产黑茶的四川省雅安市,有句相传很久的话:“藏族人喝茶不做茶。”2001年,占地12.6万平方米的朗赛茶厂的建立,结束了“藏族人不做茶”的历史。

  1997年,藏族商人次仁顿典还只是购买国营企业的茶叶进行销售。但由于边销茶利润薄,全国大部分国营企业边销茶生意逐渐呈下滑趋势,质量下降、生产不稳定,最后连生存都成问题。

  茶叶是近300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为了保证茶品质量,保障市场需求, 2001年,次仁顿典创新市场形式,决定开家边销茶厂,做自己民族喝的茶。

  次仁顿典凑了800万元投资款,在名山县征地20亩,建起了朗赛茶厂,向当地群众收购茶叶,保证了原材料的来源,并聘请边销茶国营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厂房的技术设备进行改良,使原先需要传统手工劳动完成的工作变为自动化,提高了效率。

  考虑到边销茶涨价幅度低,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国家民委出台政策,每年安排适量补助资金,用于扶持边销茶等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朗赛茶厂也享受到增值免税政策。

  这一来,即便是每斤藏茶由原来的2.30元,涨到现在的3.40元,朗赛茶厂也能保证企业的发展资金。

  扶持民贸民品企业的优惠政策,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实行的民族政策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相关规定明确,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实行定点生产。

  2002年,朗赛茶厂迎来包括国家民委在内的7个部委组成的“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考察组”的实地调研。凭借生产规模大、技术设备好、质量条件有保障等因素,朗赛茶厂被定为“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开始享受免税政策、贴息贷款补偿。

  政策并不止惠及于此。2011年,朗赛茶厂又享受到“民族贸易企业网点改造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策,获得120万元项目资金。厂房迎来一次全面的清洁化生产改造,这使得原来的“大进大出”的产茶方式,变成90%的清洁化处理。

  现在的朗赛茶,灰份杂质都比原来少了许多,茶叶口感更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朗赛茶厂还与四川省农业大学合作攻克了生产“低氟砖茶”的难题。最近,朗赛茶厂生产的低氟砖茶已得到相关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准备全面投入生产并上市销售。

  如今,朗赛茶厂每年要产出5000多吨茶,大多销往藏族聚居地区。仅在西藏地区,“朗赛藏茶”就占据了90%的茶叶市场。有了自己的技术生产线,以及定点生产的“特权”,“朗赛藏茶”开拓出了国际市场,远销至尼泊尔、印度等国。

  “伊之堂”定位国际市场

  同样将民族品牌打入国际市场的,还有青海伊之堂文化有限公司。如今,伊之堂将其出产的一幅幅针法细腻、具有浓郁穆斯林生活气息的手工刺绣作品,作为国际清真用品进行出口贸易,与沙特等国建立了订单式合作模式,年销量达几十万元。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九五”期间的全国民族贸易县,随着化隆“拉面经济”的带动,每年劳务输出的人数占全省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同时,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伊之堂在化隆县投资建成3000平方米的厂房,带动化隆县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到回族刺绣艺术的生产中。同年10月,伊之堂得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补助资金32万元,作为企业的发展资金。

  伊之堂看准了“化隆回绣”在当地的优势和基础,将产品定位于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制作上,但这对产品的质量就有了高要求。

  2011年,伊之堂凭借青海省扶持的105万元人口较少民族企业补助资金,在巴燕镇建起了伊之堂“化隆回绣”培训基地,加大了对“化隆回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在此过程中,伊之堂采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实施统一设计、配线、装裱、包装及销售“一条龙”服务。

  2012年,伊之堂被国家民委定为“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享受到45万元民族企业补贴资金,以及贴息补偿政策。

  有了资金的支持,伊之堂打破传统的清真用品图案工艺,积极挖掘民间刺绣技艺。培训的40多名具有刺绣技艺的回族妇女,在高级技师的指导下,从事清真用品的艺术加工,在全省首创研发出了融入书法等技巧的、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的刺绣产品。这些耳目一新的刺绣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组委会的肯定,并且成为了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指定的礼品。

  与此同时,伊之堂的产品市场,也逐渐在政府的引导下扩大至中东等国,定位在朝觐商品的生产上。目前,伊之堂培训出的300名绣娘,年产12万件产品。这些产品均以订单形式销往国外。短短3年间,伊之堂提高了当地留守妇女的再就业水平,并让民族“老字号”手艺创造了市场价值。

  (本文图片由朗赛茶厂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解读
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助推宁夏民族经济发展
山东少数民族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报道
聚焦 | 三个“立足”,让更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新江苏人”
“清真食品”怎么了?——听国家民委普及与清真食品有关的小常识
《新法规速递》日刊2015年7月29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