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磁县民宗局三抓倾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贵阳市道协“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加强教职人员管理 紧扣“四特”目标,“四·四”举措并进,全力推动民族地区大发展 萍乡市民宗局“三个着力”培养宗教工作干部队伍
磁县民宗局三抓倾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4-01-04 ]

  长期以来,磁县民宗局把搞好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本着让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更明白、更舒服、更方便、更满意的服务宗旨,集全局智慧倾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一抓服务辐射点,达到服务民生无盲区。服务群众,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承诺“服务无时限”;服务场所,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化解民族宗教矛盾纠纷,实现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服务单位,与其他服务单位多沟通、交流,协调联动,切实提高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服务上级,让领导信得过,工作靠得住,交代的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抓服务着力点,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建立健全“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机制,做宽服务范围,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做长服务触角,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让群众方便;做优服务质量,将服务想周到,做细致。对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对行动不便不能到局办理的实行上门服务。

  三抓服务突破点,彰显民族宗教工作正能量。规范机关文明用语和文明礼仪,对来办事的群众做到三个一样:“生人熟人一样,有无关系一样,外地本地一样”;八个一点:“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细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效率高一点”同时要突破条框想方设法让群众更满意,打响雷下透雨,将政策用足用活,能办的马上办,有困难的想法办,把正能量充分释放给服务对象。




贵阳市道协“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加强教职人员管理
[ 来源:贵阳市宗教局 | 发布日期:2013-12-27 ]

  贵阳市道协采取“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常态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知道教职人员在什么地方。要求每个场所负责人对教职人员的动态去向要了如指掌,不仅在8小时之内的任何时间知道他们在哪里,还要知道他们8小时之外在哪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教职人员的兴趣爱好与思想动态。

  知道教职人员在做什么。采取有静态在位与动态在位管理方式。对于静态在位的教职人员,要随时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于动态在位或出差的教职人员,必须清楚他们的大概工作位置,任务派遣时要通过电话沟通提醒。

   知道教职人员在想什么。善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观察每个教职人员对事物的不同反应,熟悉不同教职人员的不同性格与追求,对教职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要及时洞察,进而判断他们的内心思想,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知道教职人员最需要什么。通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加强日常沟通,第一时间获取教职人员的情绪反常、生活困难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

    思想工作要跟上。在念好“知”字经的前提下,针对教职人员的思想波动、情绪反常和实际困难,广泛、深入、细致的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以轻松、健康、愉快的心情投入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事业之中。

(编辑:程红)




紧扣“四特”目标,“四·四”举措并进,全力推动民族地区大发展
——江西省南康市少数民族“四特”工作建设介绍[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3-12-26 ]
罗开锋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确立了全市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特色村寨、特色文化、特殊人才”的“四特”建设目标。南康市作为赣州市辖区内的县级市,紧扣这个工作目标和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早见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赣办发[2010]1号文件精神,抓住振兴苏区和罗霄山脉扶贫开发契机,紧紧围绕消灭民族地区危旧土坯房、打造民族地区“四特”目标,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自身实际,创新思路和方法,以“四?四”举措全力实现“四特”建设目标、倾力打造富裕和谐秀美民族乡村。主要做法是:

  一、“四求先行”,大力推进畲族特色村寨建设

  1、组织保障先行。该市为了尽早改变畲乡落后面貌,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制订了《南康市赤土畲族乡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横寨——赤土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路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30多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民族地区打造特色村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强后盾。

  2、规划设计先行。一是高标准定位,勾勒畲乡特色村寨建设蓝图。从2013年开始,以“五美四和谐”为准则,按照“连片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彰显特色、镇村联动”的原则,该市启动了赤土富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力争将赤土畲族乡打造成为“美丽畲乡,生态福地”,使之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生改善示范区、产业发展示范区和畲乡文化示范区。二是“走出去”虚心学习取经,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富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为了打造出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村寨,该市组织了赤土畲族乡、横寨乡、农工部、民宗局、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宁德市的畲族特色村寨考察学习。考察归来后,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认真研究,在总结学习经验及分析对方不足的基础上,先后4次召开了由有关部门、各界人士参加的赤土——横寨富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订了《横寨——赤土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路线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赤土圩镇民族风情街为核心,以富田大塘坳、虎岗、旗山、青塘大岭背为特色亮点的“美丽畲乡,生态福地”目标正在分步实施之中。

  3、项目建设先行。为了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改变落后面貌,尽早实现“两个达到”目标,该市紧紧抓住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脉连片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等历史机遇,以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为根本,以抓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三送”活动为抓手,以对口支援为切入点,优先考虑民族地区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项目建设。一是优先抓好民族地区土坯房改造工程。少数民族地区危旧土坯房近两年的改造任务数568户,目前已拆除432户、51126平方米,占任务数的89.2%;集中建设点3个,修缮加固已完成81户。二是专项资金与扶持项目落实到位。设立了1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和100万元生产扶持周转基金,全部用于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现已安排民族发展专项资金70万元,扶持项目24个,与上级300万元生产发展基金一起,为268户农户50家农庄提供了600余万元的扶持性无息贷款,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有效整合了各种项目建设资金。将赤土畲族乡列为2013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乡,设立22个新农村建设省扶点。整合新农村建设、赤土河治理、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重点打造青塘村大岭背、虎岗村、旗山村等特色村寨建设示范点。仅大岭背一个示范点,总投入已近300万元。四是抓实了对口支援建设工作。该市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在每年的对口挂点帮扶工作中,赤土畲族乡17个行政村全部列入对口支援范围,3个民族村分别落实2名市领导、2个市直单位挂村帮扶;畲族乡外的其他14个民族村也分别落实1名市领导、1个市直单位挂村帮扶。各帮扶单位每年为挂点村提供3万元以上的帮扶资金或项目。各对口支援单位对民族地区乡、村、组的累计投入(含项目、资金)目前达到了625.7万元,建设了包括交通、水利、饮水安全、造林、教育等项目17个。其中,康赤公路改造、赤土——白枧公路硬化、石孜坳水库系统维修加固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社会效益显著。

  4、产业发展先行。产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建设特色村寨和带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该市从民族地区低山岭多、农业绿色产业基础良好的实际出发,本着“宜果种果、宜林造林、宜茶种茶(油茶)”的原则,在“金山银山垒园区绿水青山留畲乡”的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民族地区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一是在招商引资政策上大力倾斜。凡赤土畲族乡引进的工业项目优先落户到市工业园区,所引进企业缴纳的税收算入民族乡财政收入,新增税收除上交中央财政部分外,全部返还给民族乡发展使用。二是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分片规划、打造特色。重点打造青塘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民族乡“一村一品”示范项目建设、杏花村万亩油茶基地、新华农庄农家乐旅游项目等特色产业。三是在引导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该市从2007年起着重在培育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大力引导,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按照“四统一分”标准经营:“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肥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销售产品、农户分户管理”。到目前,涉及甜柚、脐橙、种养等行业的专业合作社在畲乡有8个,合作社在提供技术、网络、资金方面的互助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赤土畲族乡已建成1个万亩甜柚基地、2个万亩桉树基地、1个万亩油茶基地、1个万亩脐橙基地和5个南康市“一村一品”示范点,年出栏生猪7万头以上,辖内形成了果业、生猪、油茶和工业原料林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此为依托,逐步打造民族地区生态和产业旅游走廊。产业发展上创新了工作思路,做到了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有效保持了水土,既实现了产业开发目标又保住了绿水青山,坚持走出了一条以“山上栽果、山中养猪、山下养鱼、园区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四项突破”,大力推动畲乡特色文化建设

  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先导,该市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社会进步。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万元,提出了五年工作目标任务,重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覆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等,从政策、资金、项目等大力推动畲乡文化建设,确保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1、在充分挖掘畲族传统文化上有突破。畲族是该市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弘扬,成为推动畲乡特色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是抓好了畲族乡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好当地的文物、古迹。尤其是聘请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少数民族节日、礼仪、习俗、服饰、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彰显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畲族农户原有的土坯房具有浓厚的赣州客家特色,结合畲族民居特点,对所有的房顶、房檐线用青砖、白水泥连线装饰,檐角装饰了红色琉璃凤头,门楣装饰了红色凤凰图案,门窗进行了油漆美化,窗户全部用上了雕有凤凰图案的木质雕花窗。这种通过保护性的装饰亮化,实现了畲族建筑特色元素与赣州客家居民的巧妙融合,既保留了古朴的少数民族民居韵味,又亮丽如新。二是建好了畲族标志性牌坊,让民众进入畲乡地段便有置身其中的感觉。三是大力推广了畲乡文明用语和乡规民约。让畲乡民众以文明用语和乡规民约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构建和谐畲乡。四是宣传弘扬畲族农耕文化。下大力气在全乡范围内收集畲民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进行拍照、存档、制作宣传专栏。五是装修畲族祠堂,新建畲族文化墙。通过查族谱、走访老年居民、到外省畲民聚居地考察,将畲族的来源、变迁历史和风俗习惯在祠堂内外以宣传版画的形式体现出来。以节庆为载体,鼓励畲民穿戴本民族服饰参加节庆活动。

  2、在现代畲族文化发展上有突破。鼓励文化艺术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畲乡群众、深入生活,畲乡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少数民族文化新作品相继问世。近年,组织南埜诗社成员深入赤土畲族乡开展采风活动,编撰出版了讴歌畲乡新变化的《畲乡吟》诗集,音乐小说《赶路》,舞蹈《畲乡酒歌》、《娘耕》、《山那边的女人》,配乐诗朗颂《白云下的畲乡》以及音乐小品《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等一批新时期优秀畲乡文艺作品纷纷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外,成立了畲族乐队。畲民蓝光斌领衔的“客家唢呐”,多次代表南康市少数民族传统文艺和客家文艺赴赣州等地表演。

  3、在大力宣传与普及畲族文化上有突破。一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畲乡发展和畲乡文化。近年来,中央、江西省、赣州市电视台相继对该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及群众文化进行了报道。其中,《倾心办实事  佳节共和谐》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报道,江西省、赣州市电视台也相继播出;《畲乡人民举行采摘甜柚比赛迎国庆》、《畲乡人民举行升旗仪式庆国庆》等新闻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相继播出。二是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节目参加了中国南康客家文化艺术节和“南埜文化艺术节”;畲乡内成立了民间唢呐乐队,长期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市采茶剧团每年送戏到民族乡演出不少于12场;等等。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得到了推广,畲族体育运动成绩显著。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畲乡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南康中学、南康二中相继建立了蹴球、板鞋竞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狠抓了训练。组队相继参加了省、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该市的板鞋健儿荣获第八名佳绩。

  4、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突破。健全完善畲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了畲乡“两栏、两室、两中心”(即:宣传栏、阅报栏,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共享中心、培训中心)和村级“三室两墙一场一校”(即: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宣传墙,体育健身场,文化夜校)为主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畲乡圩镇新建了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为一体的畲汉和谐文化广场;新建了畲乡文化站,为畲乡群众提供了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赤土畲族乡1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与党员远程教育点共享共建。借助乡民族中心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了乡农业远程培训。乡内17个行政村都建设了“山哈之家”活动室,内设社区党支部办公室、理事会办公室、娱乐室、老年体协活动室、阅览室、综治办公室及电教培训站、电脑信息站、廉政接待站等“六室一站”,畲民有了议事论事、休闲娱乐、查阅资料接受培训长见识的好场所。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利用这些文化阵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文明素养。

  三、“四位一体”,大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产业

  1、强化政策引导。近年来,该市为了营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贯彻落实赣办发[2010]1号文件为契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以赤土畲族乡为重点的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意见》、《关于赤土畲族乡农民增收和社会事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南康市赤土畲族乡移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南康市赤土畲族乡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横寨——赤土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路线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有力保障。

  2、落实资金扶持。采取“向上争一点、财政投一点、农口项目资金捆绑一点、单位扶持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农民自筹一点”以及“增、减、挂”项目优先、交通水利项目优先、农业招商项目优先、新农村建设项目优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优先、财政资金优先、“一大四小”项目优先、扶贫移民项目优先、“三送”挂点安排项目优先、奖励政策优先等办法,多方筹措各类资金,确保了资金扶持的及时到位、资金投入的针对性。

  3、抓实技能培训。一方面,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印《生态种养技术》等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常年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针对季节性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同时,发挥了畲汉科技培训基地的作用,近年来共有两千余群众分批次参加了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各自在相关产业上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

  4、搞好创业服务。一是引导本市涉农金融部门对畲乡少数民族自主创业者提供贷款服务。协调农信社、农业银行向赤土畲族乡倾斜5000万元创业小额贷款,采取农户联保、企业联保的方式,在符合涉农信贷基本条件情况下,为创业者每户解决30000元至50000元的创业资金。二是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劳动就业部门近年来扩大贴息小额贷款的支持范围,帮助畲乡230余户创业困难户解决贴息小额贷款。三是发挥“三送”干部服务百姓自主创业的作用,帮助解决创业难题。该市将帮助赤土畲族乡百姓创业、解决问题作为考核“三送”干部的重要指标。“三送”干部三年来为62户困难户联系并担保了创业贷款。同时,该市近年支持赤土畲族乡2100余户有创业需求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户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四是开辟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转移富余劳动力,拓宽渠道增加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近年来,该市抓住百姓自主创业热情高、就业岗位多的机遇,将1.28万余名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本地城镇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周到的创业服务,大大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创业激情,为主导产业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位一体”的产业培育模式,在赤土畲族乡培育了生猪、甜柚、脐橙、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加快了民族乡村农民增收的新步伐。

  四、“四大培训”,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特殊人才

  1、农民学院培训。除了开展正常的全市性的农民培训有少数民族群众参训外,南康市农民学院还就培养少数民族技术农民制订了专门的年度培训计划,规定每年度组织一次少数民族农民致富技能培训,每次受训人员30人,一次培训一个专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性强,受训时间3天,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费用全免。因此,每年度的专题培训,参训率能达到95%以上。

  2、畲汉培训基地培训。依托赤土畲族乡新华农庄这个畲汉种养基地,建立了畲汉种养培训基地,采取季节性的培训模式,在甜柚、脐橙、生猪生长的几个关键性时期,针对病虫害预防、提高产量质量等展开培训,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有效消化培训知识,使参加培训的畲汉群众都能获得种养方面的实际技能提高。

  3、选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紧紧抓住上级每年的技能培训学习机会,优先选派少数民族农民参加,学习掌握先进的技能,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近三年来,该市选派到省、赣州市专门学习的有30余人次,其中大部分都成了致富能手。

  4、聘请专家实地培训。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农村种养路上尽快发家致富,市里还不定期地聘请赣州农校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到民族地区开展专题培训,现场为少数民族农民解决种养实践中的问题。目前,该市聘请专家学者来民族地区开展培训达到了10多次,基本上保持在每年3次以上,这为少数民族农民与专家学者搭建了信息互通的平台。

  近年来,依托四大培训,借助产业园区基地,该市举办或选送少数民族农民参加各级各类种养技能培训达30余次3124人次,培养了50多名水产养殖能手、80多名生猪养殖能手、100多名脐橙种植能手及其它技术骨干120余名,涌现了李新华、蓝红富等一批致富带头人。






萍乡市民宗局“三个着力”培养宗教工作干部队伍
[ 来源:萍乡市民宗局 | 发布日期:2013-12-24 ]

  萍乡市民宗局本着“提高素质促效能,增强本领谋发展”的工作方针,从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办事规范”的民宗工作干部队伍出发,加强宗教工作干部培养。

  着力强化宗教工作干部认知水平。加强宗教工作队伍的党性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自觉做好宗教工作,增强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意识,并加强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

  着力塑造宗教工作干部良好精神风貌。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筑牢“宗教无小事”、“宗教工作是大事”、“宗教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墙,增强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引导干部向为民服务先进典型学习,增进为民服务的情感、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团队大局意识,引导干部在处理宗教矛盾纠纷过程中,主动做好横、纵向协调沟通工作。

  着力增强宗教工作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依托市对县、乡,县对乡、村,乡对村、点(场所)的层层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决策水平。突出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对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千方百计把宗教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引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宗教工作的领导能力、面对宗教领域复杂局面的应对能力和落实宗教政策的执行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畲族第一乡 - 桐庐莪山畲族乡
吉安市少数民族概况
百科小知识★少数民族
鹰潭人口与民族
浙江最美畲族7大古村落,清明节自驾寻觅别样民族风情
松涛视听沙龙 │ 云梯畲族乡夏日民族风情散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