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志愿工作与科技馆科普传播的一些思考

关于志愿工作与科技馆科普传播的一些思考

重庆科技馆 邬红勇

科技馆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志愿者作为科学传播人才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度挖掘志愿服务在科学传播领域中的作用,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对有效弘扬志愿精神、合理利用志愿人才、传播科学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志愿服务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充实科学传播人才队伍。科技馆游客量具有季节性、波动性等特征,淡旺季明显;同时科技馆作为科技普及重要场所,科学传播对象知识结构差异大,科学传播内容丰富多彩,就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及工作时间的灵活性的科学传播人才。而志愿者团队来自学生、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离退休等各界人士,多层次多技能的人群能较好的弥补常设科普人员数量及结构的不足。
其次,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科学的传播就是让公众理解科学,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志愿者团队来自群众、来自社会各界,有各自的专业特长,也有局限和待补充学习的地方,科学传播者既是普及者,又是被普及者,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科学。
再次,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度。科学传播作为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目前国内的科普读物以文字介绍为主,难免枯燥乏味,志愿工作者他们在科普技能培训、科学知识拓展时提高了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随着他们科学传播责任感的增强,会在业内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及普及,进而扩大对科学理解与兴趣的受众。
最后,传播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文化与志愿精神以“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为核心内涵。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都能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科普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各种类型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弘扬和践行志愿者行为精神的有效载体。
二、志愿服务在科学传播中的困惑
首先,志愿活动不被尊重。志愿者都抱着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态度,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为需要者提供志愿服务,却被组织当成免费劳动力,被科普传播对象当做服务员,仿佛每个人都可以支配自己。打消了积极性,个人受尊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失去原来的动力,产生挫败感,导致志愿活动很难持续进行。
其次,志愿工作安排不合理。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充分体会到“革命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从事的志愿工作多半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不符,单调枯燥简单的工作,参与志愿行为后没收获到成长及个人内在满足。在增长才干、志愿服务培训、科学知识补充等方面效果不明显。
最后,志愿者存在数量、结构和质量问题。表现一:在重要节假日或科普活动日紧缺人手的时候难以有效组织足够的人员开展活动;表现二:由于自愿服务的原则导致人员不固定、随意性强,刚培训好可以上手却不来,没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志愿活动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表现三人员:素质不一,给管理和培训工作增加难度,科学传播本就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素养。
三、加强志愿服务在科学传播中的应对举措
首先,建立科普志愿者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发现和培养社会各界参与科学传播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继而把志愿者行为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使志愿者行为服务理念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吸引和感召更多社会力量理解科学加入到科学传播行列中。使人们认识到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同时还能获得无法衡量的精神收获,从而自觉地选择将“志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改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如广州、上海等地建立专门的科普志愿服务协会,招募科普志愿者,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后备人才支撑;同时组织和支持会员参加各类科普讲座、报告、咨询、培训、展示、编撰和调研等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志愿服务人员的科学素质;组织开展域内外会际合作,推进科普工作向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加强志愿者文化的宣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兼相爱”、“爱无差”、助人为乐、推己及人等一系列孕育着“志愿服务”的理念,并一直为世人所倡导。这种自助、互助、他助的美好社会风尚,志愿服务具有表达个人价值、增加自我价值感、增长职业技能、减轻压力或负罪感、建立强化人际关系等功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文化的传播以及志愿氛围的营造,需要现实载体和机制的支撑,通过大众媒体、教育机构等宣传积极向上的志愿文化精神,使志愿文化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志愿者、尊重志愿服务的观念,给予志愿者更多的认同、肯定和切实的权益保障,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
总之,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科技馆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增进了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对科学的认知和了解,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把科普志愿工作当做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机制,营造志愿服务氛围,为推动全民科普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建“五星”支部 擦亮特色品牌
女科技工作者争当科学传播排头兵
:关于科技馆管理与运营的几点思考
2021年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
泉州2典型入选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
让科普志愿服务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名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