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大师们的学问性情的故事

那些大师们的学问性情的故事

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气类忘年”

刘梦溪

陈寅恪先生最有名的话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的隔年,也就是1929年写的。王国维去世是在1927年的6月2号,是在颐和园昆明湖的鱼藻轩投水自杀的。那天早晨九点,他向国学院秘书借了五块钱,从清华的侧门出去,坐人力车,到颐和园,从容地投水自杀。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大事件。

王国维是现代学术的开山,在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各个门类,都有自己的建树。他早年致力日文和英德文的学习,翻译和介绍很多西方的著作,主要是康德和叔本华的著作。有一部分是通过日文翻译的。他出版的《静安文集》和《静安文集续编》,就是这个时期写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涉及到艺术、美学和文学,探讨教育的文章也不少。但是很快,他的学问有一个转变。

王国维和罗振玉可以说是学问知己,后来又成为儿女亲家。同时他们也恩怨一生。由于罗振玉的关系,王国维被推荐到北京的学部,担任学部图书编译馆的编修,时间大约在1907年。这时他开始研究宋元戏曲。他是浙江海宁人,罗振玉是浙江上虞人。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到日本,又转变为研究古史、古文字和古器物。他的学问被公认,在20世纪文史学者当中,几乎是第一人。当然我们可以说他是大师。可是过去也没人叫他国学大师。他的学问包括研究敦煌学、甲骨学,这是20世纪的两大显学。这两门学问的出现,跟晚清的两大发现有关。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9年,戊戌变法的第二年。敦煌遗书的发现,是在1900年,大闹义和团的那一年。这两个发现,使20世纪的人文学增加了两个新的学科。这样两门学问的依据,发现的材料,早期大量外流,以致国外研究敦煌学的人比国内的还多。他们把很多珍贵材料拿走了,所以陈寅恪先生讲,我国的敦煌学,是吾国学术的伤心史也。

最了解王国维学问的是陈寅恪先生,所以王国维逝世的隔年,清华大学建纪念碑,碑文是请陈寅恪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早见于这个碑文。陈寅恪和王国维气类相投,陈写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其中有句:“许我忘年为气类”,就是指此。王比陈大十三岁,所以用了“忘年”一词。就精通的外国文字来说,陈在王之上。他十三岁留学日本,然后回国,后来又继续留学。1919年,他是哈佛大学的留学生。当时跟他在一起的有吴宓,陕西泾阳人,有名的诗人。吴宓比陈寅恪小四岁,比王国维小十七岁。大家都提倡白话的时候,他主张文言。大家都主张新文化的时候,他提倡一点旧文化。他的诗,在钱锺书先生看来,还不够好,但是他自己觉得很好。他懂学问,对高才总是很佩服。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年成立,整个筹备工作是由吴宓先生一手经办的。但他不是清华国学院的导师,而是清华国学院的办公室主任。

吴宓有激情,看人有眼光。他在哈佛见到陈寅恪以后,就给国内的一些朋友写信,他说,要讲学问,从国外到国内,谁都比不过陈寅恪。他是陈寅恪先生一生的朋友。他很重友情。他也熟悉钱锺书,说年轻一点的要属钱先生学问最好。但他与钱锺书先生有一个公案。钱先生幽默睿智,他讲清华的教授,谁太傻,谁太糊涂,谁太笨,如何如何。他可能说过吴宓先生有点什么。这都是私下的话,也未必作准。实际上,我们看一些记载,钱先生对吴先生很尊重。后来杨绛先生把公案给了结了,杨先生和吴宓的女儿吴学昭是忘年好友。

吴宓先生有一累,一些特殊的人都有累。他的一累就是喜欢谈恋爱。他爱上了一个叫毛彦文的女性,他觉得毛彦文天仙一般的美。你看吴宓日记,从1925年开始到1930年,五六年的时间,很多写的都是对毛彦文的情感牵挂,不可理喻。前不久出了一本毛彦文写的书,这书叫《往事》,她说她根本没跟吴宓有过恋情。当然吴宓先生去世了,要是他还活着,对他的打击,可能比当时给毛彦文写信的时候还要沉重。这就是老辈,他们胸怀宽博,内心坦荡,精神世界丰富。不过毛彦文后来跟熊希龄结婚,大她三十三岁,过了相濡以沫、情感炽热的三年婚姻生活,1949年后去了台湾。

陈寅恪先生懂十几种文字,懂敦煌学,懂佛学经典,懂一些稀有文字,梵文不用说,蒙文、藏文、巴利文、西夏文,很多稀有文字,他都懂。他念这些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佛经的不同版本,来校对佛经,研究佛经的义理。研究佛经的义理,叫义学。佛学的另一个学问叫禅学。陈寅恪先生研究的主要是佛学的义学。精通禅学的是马一浮先生。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国学院开的课,就是讲佛经翻译的比较研究。他是1925年清华国学院一成立就被推荐为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这四大导师都很了得,第一个是王国维,溥仪的老师。还有一位是梁启超,在晚清,谁不知道梁任公呢,文章学问,名动天下。1898年那一年很特殊,就是戊戌变法那一年。1897到1898年,《时务报》的主要撰稿人是梁启超。《时务报》是在上海创办的,主持人是汪康年,要研究近代的思想和历史,汪康年这个人物很重要。他主持过很多刊物,特别是《时务报》,他跟很多政坛文坛的重要人物都有联系。后来出版的五卷本的《汪康年师友信札》,都是通信,是很可宝贵的材料。我研究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1895年至1898年在湖南做巡抚,如何推动新政及后来的结局,汪康年的书信是很好的材料。

梁启超担任《时务报》撰稿人,他写的鼓吹变法的文章,人人爱读。黄遵宪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从日本回来,看到梁启超的文章说,他的文章怎么写得这么好,他说自己也会写文章,就是没有梁启超写得好。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晚清了不起的大诗人,晚清有一个诗歌流派,叫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一批第一流的学人兼诗人,他们的诗有宋诗的特点,不是唐诗的风格,里边有“理”的成分,有禅意。这样一批人,比如陈三立、范伯子、郑孝胥等。范伯子是范曾先生的曾祖父,也叫范当世、范肯堂,跟陈三立是儿女亲家。

范伯子的女儿婚配给陈三立的长子陈师曾,师曾是一位画家,文人画的提倡者,对绘画史很有研究。陈师曾是一位孝子,1926年,陈寅恪从德国回来,应清华国学院之聘。他母亲正在生病,照料母亲的,主要是长子陈师曾。陈师曾是怎么死的呢?给他母亲吃药,每一种中药,他都先尝过,结果中药中毒而死。陈三立是同光体靠前的一二把交椅,有研究者认为第一把交椅是范伯子,也有人说两人难分上下。


0
上一篇 << 刘梦溪:“爱敬”是人道之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
刘梦溪ˉ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学术(2)_高冰书法艺术读史之窗
清华国学四导师VS北大燕园四老,新学期给孩子定个小目标!
927 期 || 罗志英作品:关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学贯中西,威名赫赫,仅一人善终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