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是女性地位低的罪魁祸首?学者:纯属伪命题
2017年02月07日 15:28
来源:儒风大家 作者:鲍鹏山
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吗?
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吗?孔子说过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因此有人说,孔子的这句话,造成了中国古代女子受压迫的境遇,孔子是女人地位低的罪魁祸首。
这种以古人一两句话而把后世的一些问题归因于他们的说法,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而且这个伪命题实际上还面临着多个逻辑层面的缺陷。
首先,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真的有我们今人想象的那么低吗?我们知道,“男尊女卑”这种说法,实际上更多的只是一种在哲学意义上对男女两性性质和功能的形而上的表述。即使我们把它降低落实到对两性社会权力的界定,这种社会权力的操作性实践,也只会在一些狭义的关系和特定的场合中才可以付诸实施。因为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不仅仅包括夫妇关系,还有诸如母子、子女、兄妹、舅妇、婆媳等等复杂情况,所以,所谓的“男尊女卑”,即使是在权力界定的意义上,也只是传统文化中涉及女子地位的某一方面(即夫妇关系)的价值估定。即使在后来“夫为妻纲”(这种“三纲”思想本来就不是孔子所主张)已经获得认同的时候,评价女子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还需要从以下几个价值角度来考虑。
第一,夫妇伦常的角度。如《诗经·关雎》所说的君子淑女之般配,二者其实是平等的,琴瑟和鸣一直用来比喻和谐平等的夫妻关系。汉语“妻”字的本义里,即有夫妻平齐之意。“妻者,齐也。”这个“齐”是平等的意思、齐备的意思,也是齐心的意思。“齐家”之“齐”也是这个“齐”。一般男人,与其妻是平等的,只有天子、皇帝,才会有“天子无妻”的说法,他们太高大了,没有人敢跟他们“齐”,所以他们的匹配叫作“后”。这个“后”,《说文》段注即说,“后之言後”,“后即後之假借”。而一般男人,是要与妻平齐、齐心、协力同行的。
《孔子家语·大婚解》记孔子对鲁哀公的谈话如下:
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 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 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
公曰:“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
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则足以兴之。 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 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 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家语》这一段的来源,源自《礼记·哀公问》,大意如下:孔子说:“古人治理政事,爱人最为重要;要做到爱人,施行礼仪最重要;要施行礼仪,恭敬最为重要;最恭敬的事,以天子诸侯的婚姻最为重要。结婚的时候,天子诸侯要穿上冕服亲自去迎接。亲自迎接,是表示敬慕的感情。所以君子要用敬慕的感情和她相亲相爱。如果没有敬意,就是遗弃了相爱的感情。不亲不敬,双方就不能互相尊重。爱与敬,大概是治国的根本吧!”
哀公说:“我还想问问您,天子诸侯穿冕服亲自去迎亲,不是太隆重了吗?”
孔子脸色更加严肃地回答说:“婚姻是两个不同姓氏的和好,以延续祖宗的后嗣,使之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祭祀的主人。您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
哀公说:“我这个人很浅陋,不浅陋,怎能听到您这番话呢?我想问,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请慢慢给我讲一讲吧。”
孔子说:“天地阴阳不交合,万物就不会生长。天子诸侯的婚姻,是诞生使社稷延续万代的后嗣的大事,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
孔子接着又说:“夫妇对内主持宗庙祭祀的礼仪,足以与天地之神相配;对外掌管发布政教号令,能够确立君臣上下之间的恭敬之礼。事情不合礼可以改变,国家有丧乱可以振兴。所以治理政事先要有礼,礼不就是执政的根本吗?”
孔子继续说:“从前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主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是有道理的。妻子是祭祀宗祧的主体,儿子是传宗接代的人,能不敬重吗?所以君子对妻儿没有不敬重的。敬这件事,敬重自身最为重要。自身,是亲人的后代,能够不敬重吗?不敬重自身,就是伤害了亲人;伤害了亲人,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支属就要随之灭绝。自身、妻子、儿女这三者,百姓也像国君一样都是有的。由自身想到百姓之身,由自己的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由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国君能做到这三方面的敬重,那么教化就通行天下了,这是从前太王实行的治国方法。能够这样,国家就顺畅了。”
孔子这段话,明确提及“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并且把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抬到“妻也者,亲之主也”的高度,孔子何曾歧视女性?!孔子何曾贬低妻子?!孔子何曾鼓吹丈夫对妻子拥有绝对权力?!
第二,家庭生活的角度。这一方面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论证过,作为妻子或母亲,女子在家庭中其实非常之受尊重。林语堂先生曾说:
凡较能熟悉中国人民生活者,则尤能确信所谓压迫妇女乃为西方的一种独断的批判,非产生于了解中国生活者之知识。所谓“被压迫女性”这一个名词,决不能适用于中国的母亲身分和家庭中至高之主脑。任何人不信吾言,可读读《红楼梦》,这是中国家庭生活的纪事碑。你且看看祖母“贾母” 的地位身分,再看凤姐和她丈夫的关系,或者其他夫妇间的关系。(如父亲贾政和他的夫人,尤称为最正常的典型关系。)然后明白治理家庭者究为男人抑或女人。
第三,母子孝道的角度。作为女子,一旦成为母亲,她还受到“孝道”这一中国文化中绝对价值的保护。
孔子夫妇楷木像(资料图)
孔子要为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负责吗?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是孔子一两句话可以决定的吗?这句话可以换成这样的问题:
古代圣贤的一两句话,可以决定未来社会的面貌吗?
我们来看看西方古代圣贤如何谈女性——这里先撇开《圣经》之类宗教经典不谈。
苏格拉底:
总的来说,女人劣于男人。(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
“感谢主赐给我恩宠,没有把我造成女人。”
“女人是世上作恶多端或胆小怕事的男人退化而来。”
“女人天生道德潜能劣于男人。”
他还说过:一个男人可能会因为胆怯或不正经,下辈子被罚做女人。在《理想国》一书中,他说,未来的统治者、导师不应接近女人、奴隶和下等人。——这是不是与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近似?
女人在各个方面都是弱者。
公元前四世纪的《律法》一书中记载着他的话说:
女人天生的道德潜能劣于男人,因此她相应地就是个更大的危险,也许要比男人危险一倍。
亚里斯多德:
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
我们必须把女人的性格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缺陷。(《动物的起源》)
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
男人是主动的,他很活跃,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中有创造性。男性塑造社会和世界。在另一方面,女人是被动的。她天性就是呆在家中的。她是等待着活跃的男性原则塑造的物质。当然,在任何尺度上,活跃的成分总是地位更高、更神圣。因此男人在生殖中起主要作用,而女人只是他的种子的被动孵化器。(《政治学》第一卷)
以上资料,转引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西方思想宝库》(莫蒂默·艾德勒编)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女性主义》(李银河)。那么,问题来了:当今天的我们相信西方女性曾经并一直具有比中国女性更高的地位,并由此谴责我们的文化,把中国女人较低的地位归罪于孔子的只言片语时,我们如何评价西方女性较高地位的获得与这三位古希腊圣贤的言论之间的关系?
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你给出什么答案,这个答案都会指向这样的结论:女性的地位,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有关,与一两个圣贤的言论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少女三从四德你们都了解,但七出三不去你们知道吗?
都说家谱规矩多,女子可否入家谱?
刘向《说苑》卷5贵德诗解4大仁推恩贵德而行同乐不费桓公送地
古代女子地位多低下?妻子告丈夫无论输赢,妻子都要收监坐牢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试释《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