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大决策应加入大数据分析

重大决策应加入大数据分析

就风险评估方式而言,应加入大数据分析,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前不久,国务院启动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制定程序。目前,《暂行条例》草案已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即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通过立法规范决策程序,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这一草案如果能在进一步完善后尽快出台,并在出台后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将大大推进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法治化,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当然,目前这个《暂行条例》草案并非十分完美,尚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笔者认为,草案如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再有所突破,其解决问题的实效会更强,其对行政决策的规范作用会更有力。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问题。《暂行条例》草案虽然规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适用范围,并以“重要”“重大”界定。但何谓“重要”“重大”,草案没有设定标准,今后实施起来可能随意性很大,会使法治化的要求大打折扣。当然,“重要”“重大”很难有绝对的标准,但应该要求各个层级的政府设置相对标准(如财政资金投入量、受影响地域人口数、使用土地面积、生态环境影响面积等)。

二是公众参与的实效问题。《暂行条例》草案规定了听证会、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公众参与方式,但如何保证这些方式真正对决策产生实效的措施,却有所欠缺。以听证会为例,听证机构是否需要在听证会前的一定时间内(如5天或7天),向听证代表发送决策方案及相关材料。如果听证代表到了听证会场对相应决策的根据、理由、成本、效益还一无所知,他们怎么能发表有实用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又如决策方案征求意见结束后,相应工作机构是否需要公开向社会公布收到了多少意见。如果没有这些程序,如何保证决策机构能真正听取和考虑公众意见?

三是专家论证的科学性问题。专家论证的基本功能作用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专家选择不合理或专家事前未获取充分、准确的决策信息,其论证意见很可能是非专业和非科学的,很可能误导决策者。《暂行条例》草案规定了选择论证专家应注重其专业性、代表性,但没有规定如何保证所选专家具有专业性、代表性的措施,尤其没有规定告知专家主动申请回避的程序,没有规定决策工作机构事前向参加论证的专家提供充分、准确决策信息的要求。而这些对于保证专家论证科学性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风险评估的范围和评估的准确性问题。关于风险评估的范围,《暂行条例》草案主要规定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两个方面;关于风险评估的方式,《暂行条例》草案主要规定了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等方式。但这个范围和这些方式都略显不够,需要有所增加。就评估范围而言,决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对民生的影响都很重要,需要纳入评估的范围。就评估方式而言,应该加入大数据分析,很多风险光凭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等方式难于准确把握,必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产税或即将落地
增值税法(草案)与增值税暂行条例对照表
建法治中国要注重立法速度和质量
盐城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司法部:重大行政决策草案,除依法不予公开的,应听取公众意见;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不利的,应风险评估...
重大行政决策征求公众意见不得少于30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