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挤韵、撞韵是什么?谁提出的?算很严重的诗病吗?

我近两期(文章)视频好像有点跑偏了,好像不是给读者看的了,好像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角度来分析诗词,这就导致视频流量急速下滑,基本没什么人看,你们关注我的时候让我多讲讲诗词,我年轻,信了你们,等我真的认真出了视频嘴像机关枪一样讲了好久,结果没人看,合着你们几百万人一起放我鸽子,真的好意思吗哈哈哈(开个玩笑)?然后我随手扔了个我的大丑脸,好家伙几十上百万播放,这。。。邪门啊,所以怎么把握好干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是每一个自媒体创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我真的铁了心想要流量,切合大众的口味弄几期就自然涨粉了,所以我从不担心掉粉的事,但虽说我已经点明了娱乐性和干货并存的思路,但这期还是娱乐不起来,没办法,干货太干,篇幅太长,我的嘴已经够快了但还是塞不下哪怕一点娱乐性了,所以还请大家近期体谅一点,等几期我再做轻松点的视频。上期谈到了清人刘铁冷的“押韵八戒”,大多数观点有理有据,我还是赞同的,只是一些地方加上了自己的看法,但这期要说的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挤韵”、“撞韵”、“连韵”,我可能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先说挤韵,挤韵按网上流传最广的定义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用了和韵脚同韵的字,(也就是句中韵),会导致句读拗口,我就问你这玩意儿的定义熟不熟悉,这和南北朝时候沈约他们那帮人搞出来的永明体八病之中的“大韵”何其相似?

“大韵”的定义是: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

这所谓的“挤韵”简直就是“大韵”,而这“八病”的提出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唐宋大诗人又有几人完全听这个的?南宋严羽更是直言:“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当然我没否认“永明体”对我国诗歌体裁的推动作用,但这东西真不能作为检测好诗的依据啊,别说什么先积累功底再进行艺术创作,我只能告诉你:有些东西是有毒的,不能随便吸收啊,到晚清有个诗人叫陈匪石,他在自己的著作《声执》中提到过这种“句中韵”,也就是“挤韵”,但他说的不是“挤韵”,而是词的“撞韵”,那我为什么说他说的是“挤韵”呢?他是这样说的:“凡词中无韵之处,忽填同韵之字,则迹近多一节拍,谓之犯韵,亦曰撞韵。”这种词中的“撞韵”不是和如今网络上一些人对诗中“挤韵”的定义一样吗?词中的“撞韵”放到诗里就是“挤韵”,他后面又说:“守律之声家,悬为厉禁。近日朱、况诸君尤斤斤焉。而宋词於此,实不甚严。即清真、白石、梦窗亦或不免。”他这是说清朝的词人非常忌讳词的“撞韵”,宋词中反而没有清词那么计较,即使周邦彦和姜夔、吴文英也避免不了这种“撞韵”。

而前面说到“挤韵”可能会造成句读拗口,来来来,我非得抬抬杠,我承认,在我国古代没有(成熟的)标点符号,“挤韵”确实可能会造成句读拗口或者难以识别,但现在有了成熟的标点,根本不会造成这种误会,所以为什么要拿几千年前因时代局限性而诞生的、现在该被淘汰掉的产物来压今人?我就想听听解释。而且古代“挤韵”的诗也太多了,包括大诗家,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千”不也和韵脚“烟”、“川”、“天”都在“下平一先”这一个韵部吗?这不照样“挤韵”了吗?还有王维的《使至塞上》:韵脚“延”、“天”、“圆”、“然”都是“下平一先”这个韵部,“大漠孤烟直”的“烟”也是这个韵部,所以王维也“挤韵”了,但是影响阅读吗?并不影响,所以“挤韵”在我看来并不是病。唐以后的诗人也是不在乎这个的,我都懒得举例了,一抓一大把,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句内,和韵脚同韵的字不能用的太多了,不然确实拗口,就比如韵脚是“郎”,你前面非得用好几个和韵脚同韵的字,“刘娘凉牛郎”,你这读着确实难受,这才叫“挤韵”,挤得头破血流了都,所以“挤韵”的定义应该改成:在不该押韵的地方【过多】用了和韵脚同韵的字。加个“过多”就合理了,但一些无伤大雅的所谓“挤韵”,在我看来根本算不上毛病,这也不知道哪个半吊子提出的理论,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被我撞上当然得好好说道说道。

然后是“撞韵”,定义是:近体诗不用韵的那句尾字(比如七绝的第3句、七律3、5、7句),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不押韵的尾字叫做白脚,押韵的尾字叫做韵脚)就是“撞韵”。

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两首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两首都是第三句的尾字用了和韵脚同韵母但为仄声的字,“处”其实和“酥、无、都”是押韵的,只不过“处”是仄声,这就是他们说的“撞韵”,《泊船瓜洲》中的“岸”也是这样,他们现在强行解释什么诗人把“死韵”做成“活韵”了,消弭了“撞韵”的伤害,他们是这么说的:把注意力放到“撞韵”处就是“死韵”,把注意力放到韵脚之外的其他字就是“活韵”,这不就是注意力转移吗?而像这种诗中“撞韵”的定义在词中却是一种手法,叫作“叶韵”,比如《西江月》这个词牌,拿苏轼的一个版本来说吧。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看出什么没?“凉”、“廊”、“上”、“妨”、“光”、“望”,其中“凉”、“廊”、“妨”、“光”是四个平声韵,“上”和“望”和这四个平声韵韵母相同,但却为仄声,这就叫“叶韵”,也算押韵了,但是有声调上的变化,这算是词的一种节奏,所以什么诗中“撞韵”就是胡扯,不必拿自己的标准替古人强行解释,这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节奏,可能是古人故意为之,就如同词中的“叶韵”,既然词能如此,为何诗不能?接受不了还要强行解释者,就是在音律上审美太过单一。

好了,说完了“挤韵”和“撞韵”,“连韵”我就懒得提了,大半夜咔咔咔码了两千多字也是累,就记住我一句话:“老子学格律就是为了理直气壮地不遵守格律,最好的格律就是每个字都用得精准有效,用得无可取代,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还沾沾自喜。”

“我是甫子寸,一个潇洒又严谨的人。有我为诸君开路,诸君只管抖擞才力,大笔挥洒便是。”   

图片:烟雨倾

文案:甫子寸

编辑:甫子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传统文学概略(二)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香港诗词学会
关于近体诗押韵禁忌的探讨
撞韵之说(随笔)
怎样学诗
《诗词格律》要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