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立煌在大别山做了什么,徐向前终生不原谅他,陈赓也不愿再回忆

1955年的春天,卫立煌踏上了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深情地望着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国土。回家的路虽然长且艰难,但多亏了周围朋友的关心和保护,他最终得以平安抵达。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祖国的大地上,全国的气氛瞬间沸腾。街头巷尾、茶馆书店,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故事与传说。民众纷纷出门,想要一睹这位民族英雄的真容。各大媒体也纷纷争相报道,期望传递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全国各地的重要人物对卫立煌表示出的尊敬与友情都让人心生温暖。从南到北,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而在北京这个他的旅程的最后一站,更是得到了朱德这位元帅级别的人物的亲自迎接。尽管他们曾是敌对的双方,但那些日子里共同经历的战火与考验,早已让双方之间的芥蒂化为云烟。

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与延安的各位领导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他不仅提供了对八路军至关重要的支援,还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正因为这样,民间对他的评价复杂而多面,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潜伏”在我军中的最大力量。

但也正因为战争,卫立煌与徐向前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误解。1932年的大别山,卫立煌说出了那句伤害深重的话,直到今日,仍是徐向前心中永远的痛。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的出色表现,让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也让他对卫立煌的言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沈泽民,那位曾在苏联滋养红色信仰的青年,深受鄂豫皖根据地士兵们的敬仰。他锋芒毕露,每当开展理论辩论时,总能言辞犀利、深入浅出,被誉为红军的文状元。但就如同古代的书生,他偶尔过于固执己见,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经历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风风雨雨,沈泽民越发坚信革命的力量无穷。尤其是在初尝胜利的甜美后,他渐渐养成了一种乐观的习惯,相信敌人的力量已然衰落,红军即将逆袭全国。这样的观点,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沈泽民并非因为自大或轻敌,而是他对战争态势的误判,受到了根据地信息封锁的局限。

于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夏店的会议室内,沈泽民充满激情地呼吁全军南下,争取更大的战果。坐在角落的徐向前,沉思片刻后站起身,冷静地指出沈泽民观点的片面性。他认为这样冒进的战略有大量隐患,而部队现阶段最应做的,是加固根据地,保护战果,积蓄力量待发。

徐向前很少发表意见,但每次发言总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对于战局有独特而又敏锐的洞察。但在那个特殊的时刻,由于多数人的热切期望与沈泽民的热情鼓动,会议室内的情绪渐渐被推向一个高潮。最后的决定,让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向南发动进攻,目标直指麻城。

麻城,这座位于鄂东的军事要塞,与其说是一座城池,不如说是一道分割红军两大阵地的巨大屏障。谁能控制麻城,便如同掌控了进出两大根据地的钥匙。因此,无论是红军还是敌方都视其为决胜之地。

守护麻城的张印湘,或许在军界并非出类拔萃的天才,但他是个足够机敏、善变的战略家。他清楚,自己所领的西北军之所以被派来此地,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战果,而是为了拖延、困住红军。于是,他一面督促手下的士兵坚守,一面暗中期待敌后的援军。

红军前线的进攻困难重重。时值盛夏,焦土、高温和持续的交战让红四方面军的士兵精疲力尽。他们身上的伤痕累累,每一个战士的眼中都充满了倦意,但都没有放弃的意思。徐向前心疼他的部下,每当他环视四周,都能看到无数疲惫但坚毅的眼神,期待他给出一个明确的命令。

但是,与麻城的僵持并不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敌人后方的动态,让徐向前心中充满了不安。正如他预感的,大规模的“围剿”很快打破了前线的平衡。黄安城,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据点,已经被敌军盯上。

而率领这一队伍的,是那位“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传闻中,卫立煌少年便随军征战,身经百战,被誉为“不败之将”。这样的对手,让徐向前明白,他们面临的是一场考验战略智慧和军事实力的殊死之战。

当三路大军集结于大别山之下,意图围剿时,卫立煌深谙战争之道,抓住红四方面军后方薄弱之处,锐意打破敌阵的黄安要塞。黄安,作为红军深厚的后勤基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失守,红军多年来耕耘的土地将化为乌有,形势将陷入极其被动。

8月的初晨,徐向前得悉危机四伏的消息,顿感背脊发冷。他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刻也不能迟疑。他决策果断:“全军放下负担,齐心协力,无论何种代价,黄昏前必达县城!”跋涉于麻城至黄安的曲折山路,面对漫长的距离,让这一决策几近于疯狂。但在这生死攸关的瞬间,唯有速战速决。

阳光如火,炎热的天气下,红军士兵艰难地穿越崇山峻岭。那些饱经风霜的老兵,此刻也是汗流浃背,步履蹒跚。有的士兵顶不住高温与疲劳,倒地不起,只能留给后队收拾。红十一师作为先锋部队,师长倪志亮为了确保速度,决心作出残酷的选择:“背包留下,人员落后不等待,倒下的伤员由后方处理!”这一行军过程中,红十一师的队伍逐渐稀少,到达黄安时,原先的队伍已经损失了大半。

这样的损失,显现了这场战争的惨烈,也展现了红军士兵的坚韧与决心,他们宁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要守住那片辛勤耕耘的土地。

黄埔军校,曾是徐向前、陈赓和李默庵梦开始的地方。而今,这些曾经同窗共读的同学,竟然在战场上对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人预见到他们之间会发生这样的战斗。李默庵,他的名字在黄埔有如雷贯耳,曾被誉为兼具文才与武艺的精英。但是,当真刀真枪交织的战场上,他显得捉襟见肘,不敌陈赓的战术与判断,第一轮交锋就落入了下风。

卫立煌,他的策略更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战略上,他选择了保守的策略,准备等待红军的进攻。他认为,红军虽然机动,但在重型火力面前,其攻坚实力会大打折扣。徐向前,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得不对卫立煌的战术表示敬意,但他也清楚,黄安已经变得难以守卫。

徐向前,决策果断,决定转移战场,他选定了七里坪。这里不仅地势熟悉,人民支持,而且也是红军建立之初的地方。情感上与战略上,都是一个决战的最佳地点。

为了这场战斗,徐向前甚至决定调动全部兵力,没有预备队,全军都成为了这场战斗的主力。他的策略是,只要能击败卫立煌的其他部队,孤立无援的卫立煌迟早会撤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在七里坪,战火即将被点燃。对岸,黄埔老兵陈继承的身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曾是黄埔军校中的明星,也是徐向前的良师益友。但是,时至今日,战争使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河水轻轻地荡起涟漪,仿佛并不知道即将上演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陈继承,渴望一战成名,迅速指挥部队横渡大河。三路部队,宛如洪流冲刺,目标直指红军阵地。徐向前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恰如他预期,因为红军的地利,是他胜利的筹码。

太阳渐渐升高,陈继承的进攻如同汹涌潮水般澎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潮水也开始退去。中午的阳光照在沙地上,映出了敌军逐渐减弱的势头。

而此时,徐向前果断发起了反击。五个主力师,如同五把利剑,直刺敌军的心脏。这出其不意的一击,令敌军陷入了混乱。第五旅几乎被完全歼灭,战斗的火种蔓延到了整个河滩和丘陵。

陈赓眼中闪过一丝震撼,这场战役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令他想起了曾经的历次内战。而许世友,那位历经沙场的勇士,他的刀锋再次引领了敢死队的冲锋,但是,这一次的对手显然强大得多。战场上,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缺口都似乎难以冲破。他在内心深处叹息,这一场战斗的残酷,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随着阳光逐渐西沉,两军已深陷战火之中。枪林弹雨,双方军队紧锣密鼓,万余人挥砍、冲撞,火药的气息被替代为锐利的冷兵器,人与人的战斗使得战场更加惨烈。战士们的大刀与长矛交错,刀光剑影之中,只有最坚强的意志才能存活。

夜幕临近,敌军阵脚逐渐不稳,无法抵挡红军的猛烈攻势。红军如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黄杰的司令部。黄杰,这位黄埔的学员,面对如此局面,心中惶恐又不甘。他颤抖着躲入笔架山之中,但这并非因为他缺乏勇气,而是意识到这山背后便是陈继承的大本营。

陈继承在帐篷中沉浸于深思,他知道一旦这片山丧失,自己也将面临被捕的危险。军官们在军事帐篷中紧张地讨论,有的认为应该尽快撤退,毕竟现存的兵力是他们唯一的财富,失去了就再无立足之地。但卫立煌,面露坚毅之色,语气坚决地说:“笔架山是我们的最后防线,不能退!”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使得军官们产生了重新振作的勇气。

两军交锋,正常情况下双方都有所保留,但七里坪的战火中,卫立煌选择了全力以赴,这种策略无疑使战场变得更为惨烈。此时的胜负判断不再是以取地为荣,而是看哪一方能扛得更久,直至最后一兵一卒。

在此战中,卫立煌所持之决心,即是将所有力量留守笔架山,哪怕黄埔精锐损失一空。而徐向前也洞察了他的这种意志。四方面军经历多场大战后已筋疲力尽,在连战之际,虽然有胜算,但也难免伤亡惨重。当敌援赶来,战局显得更加困难,徐向前只得选择撤退。

这场战役,红军损失了两千多勇士,但也让对方失去了三千三百多兵力和众多高级将领。尽管红军选择了撤退,卫立煌仍然没有罢手,他带领大军不断追击。随后的河口镇和扶山寨的交锋更是血腥。

其中红25军和红10师的领导层在战火中受伤,甚至英勇牺牲。而红12师的师长陈赓,更是在被伤后,坚持指挥,当伤势恶化时,他不忍拖累队伍,选择前往上海治疗。与徐向前的告别中,他流露出不甘的情绪,因为他所带领的部队,历来未尝败绩,而此时却陷入了被追赶的困境。徐向前也深感无奈,毕竟对方的兵力众多,纵有高昂的士气,也难以抵挡。

在红四方面军的征途上,卫立煌无疑是个强大的劲敌。尤其是在七里坪的战斗中,红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战士们本能地认为自己的力量是无敌的时候,被对方逼到如此境地,那份心情可想而知。徐向前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不少挚友,其中,黄埔一期的蔡申熙,是他最不愿失去的。每每回想起这位老友的英勇事迹,徐向前都无法掩饰自己的悲伤。

而陈赓,这位战将也因此战受伤,身残志坚地走上了通往上海的路。他伪装成小贩,时而卧病,时而前行,历尽艰辛,但从未放弃。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大别山基地也被逐渐放弃,而后选择了进入四川,建立新的阵地。

卫立煌,这位战场上的对手,在经历了与红军的交锋后,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但更重要的是,他也认识到了一个国家内部的纷争有多么的无意义。因此,在面临更大的外部敌人时,他与徐向前、陈赓等共同指挥的部队展开合作,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段经历,不仅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战友的深厚情谊,也成为他们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1)黑云压城
王树声成立农民协会后,第一个就拿亲舅爷开刀,从此名声大噪
红军时期,陈赓为何严肃劝告徐向前:那个人不行,你争取换个部队|军训|战争法|红四方面军
红军本想吃掉敌军,不料阵地被突破,总部危急,此人一招胜敌!
红军最强的一个师,师长是陈赓,两个团长是徐海东、许世友
名将蔡申熙为新战法试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