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初次探访的一个细节,令张澜得出“得天下者毛泽东”的结论

前言

一个冷知识,开国大典之上毛主席身后的六位副主席之中,有半数当时都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三位党外人士则是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宋庆龄和李济深都与国民党或者三民主义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而张澜则是唯一的例外。

他属于的党派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也就是后来的民盟,这个党派是他自己在1941年的时候创立的。

他的一生非常传奇,清朝的秀才出身,做过清廷的参赞,也做过民国的议员,后来还做了国家的副主席,政协的副主席。

蒋介石、毛泽东都得尊称他一句“张表老”,他还是朱德的老师,可见他的身份还是很高的。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刚刚结束抗战的时间段,张澜和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张澜就给了毛泽东很高的评价:“得天下者毛润之”!

是什么样的细节让张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呢?

民主、教育与正义之澜

张澜身上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民主与教育两项了,可以说他为了这两项奔走了一辈子。

虽然是清朝秀才的出身,但是他并不是沉迷在八股文的酸儒,而是有着独立思想的进步人士,早在清廷时期,他就因为不支持顽固派的慈禧而被问罪过。

到了袁世凯时期他也是坚定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成员之一,可以说为了自由与民主,张澜是真正地抛头颅、洒热血了。

除了追逐民主精神的这条路之外,张澜本身并不喜欢为官作宰,这一点在他的生活中也能窥探一二。

他真正做过官的时间其实也就是从1912-1920这8年的时间,其中大多都是实干主义,建树颇多。

他主要的从政岗位就是四川省的省长,一直到1920年他的老母亲在他们的老家南充离世之后,他就辞去了这个职务。

在这之后他就开始开启了自己的教育事业,首先他在自己的家乡南充担任了中学的校长,其实早在1905年他就从事过校长相关的工作。

当时的他就是担任的顺庆府也就是南充的官立中学堂监督,也就是校长的位置。

1922年这次的上任是他第二次走马上任了,所以对于这一套流程和教学理念,张澜不仅是熟稔于心,也是非常的轻车熟路。

他不是那种只强调读书的强硬文人派,而是会去讲求学以致用,教育和实操要结合的类型,他也是第一个在四川开办职业教育的校长。

后来的他甚至还力排众议在当时的国立成都大学鼓励共产主义、三民主义等社团的建立,这让学校内的顽固派非常的不爽。

可以说张澜是一个真正讲求自由与民主的校长,也是因为如此他非常受到学生的爱戴。

他自己也在参与有关自由民主的活动,甚至在后来国民党阻止这些精神的传播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反抗。

也是在他辞职之后,民盟正式成立,民盟成立的地点就是在他所居住的嘉陵江畔上清寺特园,这里成为了民盟的发源地,后来董必武还给张澜题字“民主之家”,就挂在特园的居所之中。

建立民盟,就是作为正义人士的张澜的“一意孤行”。国民党多次提出让张澜加入他们的党派,张澜也确实中间做过一阵国民党的参政员。

但是对于国民党内一些分裂和妥协的政策,张澜实在是看不下去。

他的主张一直都是坚决抗日、保卫祖国,同时对内的主张也是很清晰地坚持统一、不允许分裂,并且希望可以和平建国。

在抗日结束,国共两党有机会坐下来谈判的时候,张澜也是积极地磋商,向双方党派致函希望他们可以和平统一。

在蒋介石不顾一切毁掉和平的时候,张澜也是积极地抗议,后来国民党甚至说民盟是“非法团体”,将他们解散了。

然而团体解散了,可是正义的张澜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国民党也曾软禁张澜,在后续战争即将溃败的时候提出让张澜跟他们一起逃到台湾。

但是寻求统一与安定的张澜自然不可能抛弃中华大地和一群反动派躲在岛上苟延残喘,所以他义正词严的拒绝了他们。

这就是一个中国人的脊梁,他不会被威压胁迫,也不会被利益诱惑,坚守和平与统一,是他一生的事业,也是他真正的追求。

表老与润之的革命情谊

其实张澜和毛泽东1945年重庆谈判之前根本不认识对方,最多最多只能说是知道对方名字的程度。

素昧平生的两个人第一次知道对方,还是在1919年的时候,张澜公开赞扬了共产主义的自由民主精神,让毛泽东眼前一亮。

当时的张澜比毛泽东大了21岁,所以他们也算是忘年之交了。

他们两个正式要见面的时刻,正是抗日战争结束的一周之后,当时身在特园的张澜听到了消息,第一时间就着手准备前往机场接机。

要知道蒋介石来四川的时候,张澜就并没有赏脸接机。原因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澜作为参政员的时候,就跟蒋介石说过了民主的好处,希望他可以支持民主思想,然而蒋介石只是强硬地给他甩过来一句:“只有共产党,才讲实行民主”。

老蒋敢如此直接放肆地和张澜说这番话,核心原因就是他觉得张澜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他的地方。

一介文弱书生,手里也没有兵权,攥着一个民盟也没有任何军政权力,蒋介石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张澜也很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对于毛泽东要来重庆,他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喜是他终于可以推进有关和平谈判的事宜了。

忧的就是以蒋介石这个锱铢必较的性子,他自然是不能允许毛泽东和共产党在他的地盘宣传自由民主共产的思想,影响他老蒋的位置和权力。

这一场谈判,即便是不太了解前线战况的张澜也可以直观感受到,这就是一场鸿门宴!

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张澜和许多当地的名人志士们一起站到了九龙坡机场的地界,等待着这位传说中的共产党高层前来。

下午三时许,他们见到一个绿色军用飞机稳稳降落在了九龙坡机场,从那上面缓缓可见下来了一个戴着考克帽的男子,他身后跟着许多的人,都在往下走来。

张澜跟着当时的民盟主席沈钧儒等人一起围了上去,只见这个时候的男子摘下了自己所戴的帽子,露出正脸来正是毛泽东本人。

当时还是《新华日报》负责人的乔冠华最快上前面见毛泽东,而张澜则站在他的身侧,等待说上两句话。

毛泽东和乔冠华握了握手,一打眼就看见了这个留着长胡子,穿着一身不新不旧的长袍的老人家,他单看了几眼就知道这位便是张澜了。

还没等周恩来上前介绍张澜的身份,毛泽东就没有迟疑直勾勾地走向了张澜,伸出了他的大手来想要和张澜握手,张澜虽然错愕于毛泽东的热情,但是也没有迟疑太久便握了上去。

“您就是张表老吧,您好!”毛泽东很亲切地和张澜打招呼,张澜连连谦虚起来,他很开心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就可以直接认出他来。

他们就像是多年相识的好友一样相谈甚欢了起来,如果不是毛泽东后面还有许多事需要交谈,他真的希望可以在这里多和张澜说说话。

在乔冠华的引导下,毛泽东不舍地放开了张澜的手,同时他也表示要在未来和这位民盟的创始人好好地畅谈。

“改日长谈!”毛泽东留下了这句话,就只能离开了机场开始了其他的工作流程。

张澜也确实期待和毛泽东见面,因为他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很好,并且他作为共产党的话事人,可以让张澜有效地表达出自己想要和平统一建国的打算。

张澜多希望借此机会,让中国重新回归到昌盛和平的时代!他一个人的气力虽然微弱,但是加上共产党的积极促进,一定能让这件事实现。

表老三请润之到特园

后来的毛泽东也确实没有失约,他不仅定下了要和张澜见面的时间,还拜托周恩来专门去告知张澜,让他看到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当天30号的下午,毛泽东就如约第一次来到了特园,在这里他见到了等待他许久的张澜,毛泽东一来就特意给张澜带来了他曾经的学生朱德和张澜的朋友吴玉章的问候,张澜也是及时地将自己之前所想都倾诉给了毛泽东。

有关蒋介石摆下的鸿门宴以及曾经他和蒋介石有关民主的对话,张澜都一五一十地说给了毛泽东听。

对于这些事毛泽东心里也是很有底的,再来重庆之前,蒋介石已经发了三次邀请,然而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对于共产党军队的围剿依旧没有结束,毛泽东很明白这一切都是蒋介石的试探和圈套。

果然等到毛泽东来了,国民党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动作,对于和平谈判也没有任何的规划以及表达,可见蒋介石的试探之心。

然而毛泽东还是来了,因为不来蒋介石就要将无法和平建国的黑锅全部丢到共产党的身上了。

就像从来都不相信也不尊重民主的他,也开始句句不离民主,毛泽东和张澜心里都明白,这是他蒋介石作为政客的虚伪。

他从来不想实现什么民主,他只拿民主当成抢手的“时髦货”,用来蒙蔽民众的眼睛。

毛泽东来就是要讲清楚共产党对于民主和和平的诉求,让民众自己看清楚是非曲直。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将中共中央所拟定的 《对目前时局宣言》中的6项具体紧急措施告知给了张澜,听到了这些内容的张澜也是连连称“很公道”!

这第一次的会面很不正式,就是在张澜的卧室之中,但是内容却很重要,张澜和毛泽东成功交换了信息,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可以说也是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共产党的这位朋友就已经紧握起了双手,因为我们是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有同样的追求的。

毛泽东第二次再来到特园就比较正式了,是由张澜专门邀请的,并且还让毛泽东带上了周恩来和王若飞,同时他这边也叫来了一大批民盟的有识之士来作陪。

这一次两党之间正式交换了双方的情况,毛泽东还表示:“这里是民主之家,我也算是回到家里来了”。

这一次的毛泽东也表示非常的支持民盟“反对蒋介石统治”的举动,并且表示,我们如今身在“民主之家”,未来我们就将创建一个民主之国,并且生活在这个民主之国之中。

他们觥筹交错,一起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其实他们很清楚道阻且长,蒋介石那边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易地实现民主统治,破坏他的利益与政权大计。

这次之后毛泽东也邀请过张澜参与到谈判交换条件之中,在这次见面之中,张澜也是愤怒地向国民党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边一边在谈判,那边阎锡山就在迫害八路军,张澜质问着张群和邵力子,他们看到这位老人强硬的态度都是哑口无言。

再之后的第三次会面,此时的重庆谈判明显已经走到了关键时刻,很多谈判的细则也已经初见端倪。

这个时候的张澜也建议毛泽东尽快将这些内容公之于众,免得老蒋过河拆桥,张澜的步步谨慎,也深得毛泽东的赞同,评价他为“老诚谋国”。

事实证明张澜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即便《双十协定》照常完成统筹公诸于世,老蒋也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分裂家国,撕毁协议。

结语

虽然重庆谈判失败了,但是张澜和我党统一国家的心始终没有变过。

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澜也多次在台湾问题上表态,希望老蒋和国民党可以想清楚国家分裂的危害性,真正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样一位老人,为了国家奔走,老年之后也从不贪权,不沉迷利益金钱,只是和自己的妻子过着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

他这一辈子为了国家、为了民主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信息来源

毛泽东和张澜的革命友谊——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_杨泽本

毛泽东三赴“特园”_许永强

毛泽东重庆谈判期间与张澜的交往_成国银

毛泽东与张澜_张艳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盟史寻踪丨说说民盟和政协的关系
民主革命家张澜的爱国情怀
党史」“川北圣人”张澜,重庆谈判与毛主席相识,逝世后毛主席为他守灵
从前的先生(朗读剧)
毛泽东初次探访的一个细节,令民主党派领袖张澜得出“得天下者毛泽东”的结论
朱德恩师为何预言“得天下者毛泽东”?三个“词”概括主席的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