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卦第十一

泰卦第十一


泰(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易经 · 序卦》:“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者,谓通也。天地阴阳交而太和至,万物成焉。“小往”者,谓阴去也。“大来”者,谓阳长也。阴去阳来,亨通已极,故曰“小往大来”也。盖物既太通,必多失其节,故止言“吉,亨”,不言“元、利、贞”也。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天地”以“气”交,气交则“万物”通,是天地之“”也。“上下”以“心”交,心交则“其志”同,是人事之“”也。“内健”则“内阳”,“外顺”则“外阴”,“内阳”、“外阴”据其象,“内健”、“外顺”明其性,此述“”卦之德也。

君子”者,谓其“”也。“小人”者,谓其“”也。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是更就人事之中,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者,谓君也。圣人言“”,以不兼公卿大夫,故不云“君子”也;既兼通诸侯,故不得直言“先王”;欲见天子诸侯,俱是南面之君,故特言“”也。

财成”者,裁制以使成也。“天地之道”者,谓天地四时生覆之道也。若天地气相交通,则万物皆失其节;物失其节,则四时乱,以至冬温、夏寒、秋生、春杀。其时,圣君必当裁制成就,使寒暑俱得其常,生杀皆依其节,以遂成天地自然之气,故曰“财成天地之道”也。

天地之宜”者,谓天地所生之物各有其宜也。盖地势广邈,圣人分之以东西南北;气化流转,圣人分之以春夏秋冬。南涝北旱,此南北之所宜;高黍下稻,此地势之所宜。故圣君依之使各遂其性,得其宜,故曰“辅相天地之宜”也。

左右”者,谓助养也。圣君“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助养以遂其生,亦如天地之通泰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者,牵引之貌也。“”者,谓以类相从也。当“泰”之时,三阳同志,“初九”欲往于上,则“九二”、“九三”皆从而上行,似拔茅举其根相牵茹,故曰“拔茅茹以其汇”也。“”者,谓进也。三阳同德牵连而进,进皆得志,故曰“征吉”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二三从初而动,以遂阳健之性,故曰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者,谓涵容也。“”者,谓荒远之人也。“包荒”者,言君子有容远之志,欲平天下而立大同也。“冯河”者,言其勇也。君子恃“冯河”之勇,始能奋“包荒”之志,则功业光也。“”者,谓远也。“”者,谓弃也。“”者,谓私党也。君子用心弘大,爱近而不失远,更无私吝之缚,中正行事,故曰“得尚于中行”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惟气量恢廓,行事中正,始能建不世之功,故曰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九三”处天地相交之际,将分复其所处也。复其所处,则“乾”初虽在下,今将复归于上;“坤”初虽在上,今欲复归于下,是初始平必将有险陂;无有往而不有复之象,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也。

”者,劳心焦思,而不敢轻慢也。“”者,谨守法度,而不敢邪僻也。既当变革之世,应有危殆之虑,君子居不失其正,动不失其应,”而且“”,不失其义,故曰“无咎”也。“”者,谓忧也。“”者,信而发乎中也。君子逢乱世而不疑乎忠信,故曰“勿恤其孚”也。惟能恪行忠信,纵居乱世亦不失于福禄,故曰“于食有福”也。

 

——《论语 ·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问畅行天下之道。夫子说,言语诚信正直、公而无私;行止厚道庄重、恭敬有礼,纵然蛮貊之邦亦能畅行无碍。反之,若言语虚妄不实,谗佞有私;行止轻佻放肆,狂傲无礼,即便文明之地亦会进退受阻。凡此“忠信笃敬”之道,务当念念不离。立,则若现于己前;车舆之中,则若列于衡轭之上,待其言语行止皆能不离于此后自可畅行于天下。子张深以为然,书于大带,以资不忘。——《论语正则》)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三四之际,乾坤资之而复,故曰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翩翩”者,鸟飞之貌也。“六四”处“坤”之首,不固所居,见命则退,故曰“翩翩”也。“不富”者,言“六四”久处群阴而未得阳刚来应也。“”者,谓“六五”、“上六”也。“不戒”者,谓不拒也。“”者,谓信发乎中也。“三阳”连茹上动,“六四”遁出群阴翩翩然以应阳刚,惟能恪守诚明,不拒贞信,始能亲近不疑,故曰“不戒以孚”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者,谓阳也。“六四”处群阴而久失其阳,故曰“不富”,曰“皆失实”也。见三阳上飞而往应之,故曰“翩翩”也。“六四”失阳既久,见阳来而心向往之,故曰“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帝乙”者,商君,纣王之父也。“”者,谓妇人嫁也。“”者,待嫁幼女也。“帝乙归妹”者,言商君帝乙嫁女于文王,圣人用典以言事也。盖“六五”女处尊位,履顺居中,降身以应“九二”,有王姬下嫁之象,故曰“帝乙归妹”也。“”者,谓福也。“六五”降身以应“九二”,是履顺居中,行愿以祉,尽夫阴阳和合之宜,故曰“元吉”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居尊应卑,以坤应乾,则阴阳和合之宜已尽,福祉已布,泰道已成,故曰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者,谓覆也。“”者,护城之池也。夫城之为体,由基土陪扶,乃得为城。今下不陪扶,城则崩陨,以至反覆于隍。犹君之为体,臣为辅翼。今上下不交,臣不扶君,则君道倾危,今曰“城复于隍”,是圣人取譬设喻以言人事兴衰也。

“上六”当“泰”之终,承平既久,终究泰极而否来。一时卑不承上,尊不施下,是君道将倾,故有“城复于隍”之象也。若复用师以平服之,不但动伤国本,更复致民于倒悬,盖其时用兵已非善策,故曰“勿用师”也。惟可自一“”之地转施善政,使一邑亲近之民播告外人,渐及于远,以为收拾人心可也。此举虽曰正固,然不能保邦于未危之先,而罪己于既危之后,亦为可羞,故曰“自邑告命,贞吝”也。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者,“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谓也。盖“泰”道已终,“否”道己成,下不承上,上不施下,其君道将倾,故曰“其命乱”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讲义(第八讲)
《易经》导读(二十五)——第11卦《泰》卦(上)
上经 卷四
《易经》译注集注-泰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第十一卦_泰卦
《易经》-泰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