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二游海龙屯(一 、五座城楼)

 二游海龙屯(一、五座城楼)——遵义游之四

贵州游侠

六年前,我曾经来过海龙屯,看到了一些城门洞、三十六道天梯、一座大庙,一口水井、一个石拱水牢。


两年前,在媒体上获悉,文物部门在海龙屯上进行考古挖掘,在大庙周边,即原播州土司杨应龙的新王宫所在地挖掘出庞大的宫殿遗迹,原来一直被看做水牢的石拱建筑,竟然是一座用以通行的古代立交桥,如此等等,使我对海龙屯又产生了新的兴趣。

1700多年前的唐朝,山西人杨端应募率家族兵役平定南诏国叛乱有功,受封播州,自此杨氏统治播州达1300年之久。

南宋时期,公元1257年,蒙古大军由云南东进伐宋,临近播州,杨端十三代孙、土官杨文申报朝廷,在险峻的龙岩山上修建了军事堡垒。称“龙岩屯”后因宋朝灭亡,播州归附元朝,杨氏家族历经四朝,统治播州,与中央政权一直相安无事。

到了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596年),杨端二十九代孙、土司杨应龙欲反,在杨文等祖先修筑的龙岩屯上大兴土木,扩建城墙、修建宫殿、营房、庙宇、仓库等一应设施,建筑了九个关隘城楼、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城墙随山势蜿蜒达十里之余。龙岩屯易名为“海龙屯”。

杨应龙夜郎自大,骄奢淫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无法无天并长期与其他官员、土司不和。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在诸多官民状告杨应龙的情况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平播之战”。启用李化龙来化解杨应龙这条“土龙”,在调动了十数省二十四万官兵,鏖战近两个月后攻占了海龙屯。杨应龙与爱妾田雌凤自杀,播军被斩杀殆尽,屯上所有木建筑全部被焚毁,但绝大部分石建筑仍然保持着当年的规模形态。只有位于山巅的新王宫遗址,在历经四百年的风雨后除了一座大庙其余都被深深地淹没在田土之下了。

我们电话联系到了宾馆老板在海龙屯的朋友,又到太平村前面的寨子里接到了导游,是一位研究海龙屯多年的退休教师。

顺利进入景区,停车后开始向山上进发。首先来到了东侧的铜柱关,这个关隘保存完好,建筑精良,左侧是陡峭的悬崖,右侧是高近20米的整齐的城墙,我们一直走到了城墙的拐角处,这里有角楼的遗迹。











                          铜柱关与铁柱关之间的角楼

前行有一排平直的城墙,称之为“一字城墙”。





路上当年在岩壁间开凿的石路仍然可以使用,我们沿着蜿蜒的古道来到了一个平台上面,这里叫做“歇马台”应该是兵士夫役休息或者瞭望观察敌情的地方。





由此向上,有原来的古道和新建的步道,我们选择走古道。

一路向上,来到了一组巨大的石阶梯前,有级高达半米以上的石阶,上去后是一个平台,在此看到海龙屯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一组高大的石阶以大约四十度的坡度笔直通向一座城楼,石阶每级高达六十厘米,石阶的上平面是倾斜达20度的斜面,一共有三十六级。人每登上一级石阶,要耗费很大的体力,上去一级后又很难站稳,上面的滚木礌石顺石阶而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据说这些石阶天梯在四百年的岁月中早已被草木侵蚀遮盖殆尽,已经没有人能够看出端倪,在几年前人们欲开发海龙屯旅游时,才发现这些庞大的天梯,并将蒙蔽天梯的大小树木砍伐一光,方使得三十六天梯得以重见天日。

2008年拍摄

2008年拍摄

爬完天梯,尽头是一座吊桥,就算你冲上天梯的尽头,一道数米宽的深壕又会挡住你的去路。

过吊桥,进入城楼,这个关隘叫做“飞虎关”。

拱桥为新建,原为吊桥。

在山崖中开凿出来的关隘。

进入此关,发现这个关楼的通道是在石壁间由人工开凿出来的,宽达三、四米,一段平路后又是阶梯,都是从整石岩壁间开凿出来的,工程之巨大,开凿质量之精细,令人咋舌。









经过长长的人工开凿的通道后,是在岩壁一侧人工修建的阶梯。







前行来到了又一座雄伟的关隘,名叫“飞龙关”。

这是一座十分复杂的关楼,是三个连拱的建筑,就像一座三孔的石拱桥,三拱之间又有两个横向的拱洞连接,中间的“桥”拱洞就是进入的城门洞,,右侧“桥”拱洞是驻兵的地方,正面尽头是一堵石墙,石墙一米多高处是精致的石窗,石窗孔洞的形状及大小各不相同,据说是进入关隘的人要通过不同的窗孔递交证件,审查通过后才得以进入左面的“桥”拱洞,左侧的拱洞房屋的尽头又是第三个关门。







 中间
中间的拱洞为城门洞

呈验文书证件的花窗











一个关隘,前后有天梯、吊桥、第一拱门、第二拱门、第三拱门五道关口,可谓防守是十分严密了。

进入此关,右行上一小坡,有一块平地,面积大约四、五十平方米,,在平地的四角各有四个巨大的柱础石,从形状看来估计是一个亭阁之类的建筑遗址。







回到关楼左行,看到不远处有高大魁梧的城楼,这是“朝天关”该关建造在悬崖缺口处,用料规整且巨大,有的石块重达两吨以上。









前行攀爬到南侧小山顶端的“飞风关”,原来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现只有石级及房屋基础了,城楼内有左右两道登上关楼顶上石阶,每级也有五十厘米高,由于两侧没有城墙支撑,拱洞已经有些变形了,其中一块拱石已经脱落了,在门洞内可以看见一线天。现在拱洞里面用钢架进行了支撑保护。











 

2008年拍摄

2008年拍摄

坍塌的拱洞石,2008年拍摄

这里原立有一块石碑,是当年杨应龙订立的律条,可以看出管理还是比较系统精密的,原碑已易地保护,这是照原样复制的。



关内不远处有一块字迹模糊的古老石碑,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高达两、三米,躺着地面上,导游介绍是平定播州后官兵立的,如此巨大的石碑居然倒塌了,我估计是杨氏后人干的。



这块石碑我上次来时没有看到,估计是近年挖掘出来的。

{后面部分见明天上传:二游海龙屯(二   新王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介 |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
歷史文化古跡——貴州遵義海龍屯(二)【圖文】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黄石文坛]王春娟的散文《海龙屯之殇》
一条密道点燃海龙屯毁灭之焰,传了29世的播州杨氏土司灰飞烟灭
海龙囤天梯的石阶,为何要修六十厘米高,藏着关于防守的深刻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