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故乡草木深》

故乡草木深

/刘虎

人,都是故乡的草木。这是我对人生的一种认知。故乡有了草木,更显得生机盎然,草木有了故乡,也就扎下了根。

洁白的杏花开满小院时,更像是一幅江南的水墨画。故乡,草木深。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结了籽,青绿绿的麦子抽出穗,黄鹂鸟的叫声,惊醒了沉睡的树林。沙颍河的水,在阳光下泛着白色的光。一群群鱼儿嬉闹着,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浅滩上,干枯的芦苇,又长出了新芽儿。青翠的绿,延伸着生命的张力。母亲从小菜园里薅一把葱,在土井边洗好,放在灶台边的案板上。葱味的香,拌着红米椒与乳白的嫩豆腐,一下子把春天从视觉里转移在口感里。

故乡的春天,是素素的。

在村口、路边、草丛里,或是堆积杂乱的砖头堆里,看到一丛丛开得扁竹叶花,甚是好看。我感觉这样子像蝴蝶兰。在村庄,经常看到。那深邃的兰,让人想起天空的颜色。陈旧的老房子,沾满了岁月的沧桑。在周边的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又略显得古朴。在这里,一些的故事被风吹走,又被草延续。年年岁岁中,印证着历史。

时光退却了繁华,村庄也物是人非。我和村庄的陌生感,是在一瞬间的薄凉开始的。木格子窗与雕花的窗棂,依旧有着风吹过的印痕。绵绵的雨丝,织着人间多重的姿态与悲欢炎凉。不变的是,窗前的月光,带着飘逸,卷起岁月的明净,零落一帘清寂的闲与愁。

菜园里的菜,长得喜人。村子里的草,也长得茂盛。

这对于母亲来说,是上天的一种恩赐。不仅让人有口福,还让羊圈的羊儿们有自己的口粮。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这是对人一种总结。

小时候,一到春天,常去河边挖野菜。这菜名,叫苦苦菜。路边、沟沿、地头、屋前后、随处可见。茎叶也可食用,折断处,有乳白色的浆汁流出。因味道苦,故名:苦苦菜。母亲说,在农村,这菜就像我们穷人的日子。

清晨,刚划出地平线,父亲便背起筐,去给羊割草了。

母亲从柴垛边,捡些秸秆抱到厨房,点着后,开始做早餐。农村的早餐很简单,锅里兑水,放几个地瓜干,然后把淘好的玉米、豌豆、大米、花生放在里面,锅中放个篦子,上面再放几个馍。水烧开,听到咕咚咕咚地响,饭就熟了。不炒菜,就吃腌菜。比如,咸酱豆、萝卜干、青黄瓜、腊菜等。那味道,让人一提就会流口水。

父亲割完一板车草回来,刚走到门口,羊圈里的羊儿们就咩咩地叫着。那声音,就像是饿了的孩子腔。有的小羊羔,前腿趴在圈栏上,大声地叫着。有的还歪着头,耷拉着大耳朵朝你叫着。那急切的样子,象是要从羊圈里爬出来。父亲喊一声,羊儿们乖乖地抒前腿从圈栏上放下来,站在原地等父亲给他们喂新鲜的草。这时,父亲把镰刀挂起来。伸手抓一把草,往圈里一扔,羊儿们飞快地跑过去抢食。有的小羊没抢到,还和另一只羊底头。父亲说,都别抢,还有草。说完,又连着扔过去几把。这时,羊也不争抢了,各吃各的。有时边吃还边看着父亲,那津津有味的样子,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饱后的羊,在父亲身边撒着欢儿,有的还抬起前腿让父亲抱,一副调皮的样子。

母亲说,羊是我们的家业。因为有羊,我们的生活才过得踏实。

从母亲的话里,我听懂了什么是生活。人,活一世,并不是大富大贵,简单朴素,健康平安就好。

在故乡,也有很多民间传统的小吃。比如,腌香椿、揪楚不拉揪、蒸榆钱饭、槐花等。农历三、四月间,正是香椿发芽时。大约长出十来公分,就可以从树上掰下来。回家后,放在锅里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芽内硝酸盐和亚销酸盐。然后,洒些盐腌半天,或是和鸡蛋放在一起炒着吃,味道鲜美。母亲则说,春天一年一年地更新,人却一年一年地老去。我知道,有父母亲在的村庄,才叫故乡。如果他们不在了,人生只剩下归途。在春天的某个瞬间,人都是时间的过客。不同的是,几十年的光阴,只是配角。

别人家的茉莉开了,你厨房里的盐油没了;

邻居从城里买了新房子,亲戚的儿子又要结婚了;

水缸里的水还没打满,麦子在黄鹂鸟的叫声里催熟;

……

从一些细微的生活,便感知人间的欢喜与惆怅。人,之所以活得很累,是因为对物质生活要求过高,对精神生活过于匮乏。比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想有。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为活着比别人强就是满足。我从不对别人说三道四,但生活总是以宽慰改变着我的认知。这也许就是故乡对我一种怜悯之心吧。作为草木之人,我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窗前几根青竹,是我几年前种的。青绿的叶,枯瘦的枝,细细的杆,让我想起郑板桥的画。据说,郑板桥先生晚年罢官回乡,以画竹为生。一块石、几笔兰、数竿竹,勾勒成一幅画,百节长青,万古不败,四时不谢,孤高至极。“淡烟古墨纵横”“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诗句更是让人竞相传颂。一诗一画,竹人合一,写的是高风亮节,画的是百味人生,传扬的是经久不衰的竹文化。我也农村的集上,经常看到竹篾匠人,用竹子编成席子、篮子、筐等农用品或艺术品。这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夜晚时,坐在窗前听清风拂竹的沙沙声,内心便有一种释然。虽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一种雅兴。但庸俗的生活,不可少了自然的灵气。

鸟声叫了。清脆,是一种春天的丰盈。

花朵开了。芬香,是一季生命的绚烂。

流水逝了。清澈,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这是自然,也是生活。

故乡草木深,我也喜欢怀旧。

羊群、菜园、香椿、槐花、楚不拉揪……是故乡的符号,也是故乡的诗歌。在春天里阅读,那温暖,一直装在我的心里。


作者简介:

刘虎,报刊杂志编辑。安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理事,中国剧作协会员。阜阳市颍泉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艺家》、《广东文学》、《三角洲》、《鸭绿江》、《特区文学》、《中华文学》、《散文诗》等。

轻触品诗,点击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狗尾巴草/宋亚兰
冷在三九
狼狈为奸(给孩子讲成语)
黑山羊--羊圈
羊圈建设!其实不用那么复杂
故乡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