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晓光油画作品欣赏

王晓光油画作品欣赏  

 

       王晓光(b.1957)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1987年作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 1993年作品参加“中国油画双年展”及“中国油画年展”,作品《山地》入选“全国首届风景画邀请展”。作品《受光的树、草》入选在国际艺苑举办的“全国青年展”。1993年后着重研究自己的风景画创作。1993年同四位画家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四人联展”,作品《山地-秋》和《满山谷》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之风邀请展”。1994年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王晓光 季 97x130cm 布面油画 2009

 

 

 

 

家园  尺寸:93×106cm

 

王晓光 谷地 85x130cm 布面油画2010

 

王晓光 秋天风景130×185cm 布面油画 2006

  

王晓光 田野 97×130cm 布面油画 2008

 

王晓光 正午 85x130cm布面油画 2006

 

 

 塞外九月天

 

 

       我的绘画主要以风景为主,大多是北京郊区的风光,我的画面表现主要是些农作物,早先画的是春天的景色,以绿颜色为主,最近几年主要画秋天的景色。丰硕的果实、原始的农作物从古至今就是这个颜色,我对坝上的风景非常的了解,表现的也非常自如。辽宁的风景也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丘岭地比较辽阔,农作物比较多。我喜欢那里的高梁,它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有顽强的生命力。我绘画的技法完全是自己的,也融入自己深深的感受。我每一张画都画很慢,一般三个月一张,大的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从颜色上来讲,高梁用红色和黄绿色搭配是一种很好看的颜色;从构图上来讲,画的上半部面积很大,既是一个平而又有一种深远的感觉,而且我要求画面物体的轮廊是清晰的,就连远山的轮廓都是很清晰的画出来。我的作品平常都是以高梁、谷子、玉米等作为表现对象来描绘画面。我想表现自身对自然的那种感受,与自然的沟通,包括色彩的其它方面,其实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种沟通吧。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这么画了,一直到现在也是在不断的演变,每时期的画整体上感觉是相近的,但还是有些变化的。

                                                                                                                                                              ——画家王晓光自述

王晓光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记忆中的风景

——王晓光油画欣赏

文/陆虹

 

       没有人像王晓光这样对北方山区的风景有如此深情的表达。他自从建立起这样的风格后,似乎没有变化,20余年的光阴过去了,王晓光渐渐变老,但他笔下的风景却始终蓬勃而充满生机。
 
  写生,不断地去写生,站在那一望无际山野的顶端,俯视下的风景就有了奇异的生命。它们不再呆板,不再冷寂,它们在王晓光的画面中变得热烈而拥挤,灵动而又秩序。如果没有多年写生的经历,王晓光不可能会有这样直观的感受,风景在他的眼中是种生命的冲动,是对自然无法预知的重新组合。事实上,王晓光在大学毕业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画画了,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而这样清晰的充满层次的点彩风格已然很明确地出现在他笔下。他对中国北方山村的观察使得他放弃了他曾经获得过灵感的充满了空气感与光影感的印象派画法,他的提炼是主动而有序的,这与他描摹过经典的《芥子园》画谱相关,他创造了王晓光式的黍子、高粱、玉米,他知道他们该在画面中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形和色,黄或红,他甚至设定了哪个山的走向与消失的最后的线条,他开始安置椭圆的树,它们在他画面中敦厚而实在。
 
  在描摹中国北方乡村风景中,王晓光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他从不曾变过,以至于我们每次看到这浑厚热情的田地不禁为他的梦幻般的迤逦而撼动。这似乎不是我们平常能走进去的风景,但它却具有着一种浩瀚而秩序的深情,正是这个距离感,它让我们有种真实的想象。更为有意思的是,王晓光的风景在几乎不变的情形中,走过了很多年。自始至终有着它自身的记忆,因为这个记忆从一开始即是提炼与相对成熟的,它似乎消解了时间带给它的阻力,也就是说王晓光的风景从一开始就是超越了时空。无所谓明显的陈旧图式,也无所谓一定要追逐时下的图式。在这样的乐观而理想化的风景中,王晓光更加特殊地鹤立于流派之外。

大面积的清晰渐远的熟悉的庄稼,绵延不断的山峦、不断出现的方向错综的横线,明丽而甚至煽情的色调,在王晓光的笔触下已然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了,它们在它同时代的绘画中显示出一种先进的特质,虽然晓光也表现乡村,但似乎跨越一段地域甚至美术史的记忆,它从一开始出现便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即非怀旧式的,也非颂歌式的,它是非常王晓光式的,这样的个人感受是王晓光真实审美的诉求,那风景从来就是他看自然的眼睛。
 
  如果说乡土式风情的绘画是以自然为主角的塑造,王晓光无疑是进一步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的确他将激情转化为对田园乡村生活普遍性的赞美与欣赏。那种现实主义的特质变得越来越概念并富有指向。王晓光画里的玉米谷子已经不是玉米谷子,更是对自然和谐的依恋。当我们开始用这种观念性的眼光去审视晓光的画时,他多年营造的氛围便多了风景以外的解释,那是一种“新乡土语式”的绘画,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展示了一种人与乡土、大地和自然的“新型”关系。
 
  如此而来,王晓光的审美之下的风景除了它一贯的独特形式外,还有着它自身的情感特质。在今天看来他从未落后或从未先进,它的独特保持了它固有的先进。无论如何,王晓光还是被北方敦厚而富有特色的景色吸引了,尽管它们看起来远不是他画中的颜色与透视,不管他是用国画重彩的纯颜色的皴染,还是像点彩派那样的雕琢点染,王晓光确实在风景中营造出自己的强烈的感受,这个自然的诉说,与他人一样,阳刚,热烈,浓情般的投入。从1990年代至今,王晓光笔下的风景就已近完美,他创造的宏大又细致的描摹方式确实难度极高,不是技术高得不可攀,实在是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耐心,慢慢地在画室与自然点点滴滴的对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代艺术家——王晓光
名家风采——画家王晓光写生作品欣赏
超现实语境下的女性美——戴平均
海外艺术家李剑华与风景共生
川美副院长侯宝川教授2017雪景作品
绘画是一门有思想的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