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连载 / 沧桑年代(十九)/ 何文庆

  母子俩自从那晚倾诉心声后,翠玉就将家里的所有权力交给了老三。

  老三觉得那破枪管挂在那里实在难看,想去卖了废铁,母亲却坚持要留下,说这是你爹最爱的东西,就留下做个念想吧,还说枪这东西辟邪。老三知道母亲心里还是放不下父亲,就心里嘀咕说:“既然要留做念想,你就不应该砸啊,你都砸得没有枪的样子了,还能辟邪吗?”但老三啥都没说就默认了。

  老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爱情这个宠儿也紧跟着来了。老三到乡上开过几次会后,乡上的“铁姑娘排”里就有几个年轻的未婚姑娘开始注意老三了。虽然老三现在论业绩,已是全乡的先进;论品相,也是将近一米八的个头,棱角分明,体魄健壮,算是一表人才。但老三家在谈婚论嫁方面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短板,一是兄弟多,平均家产占有量少。虽然在旧社会也算是望族,但现在家道早已败落,家里一贫如洗,有女儿的人家都怕女儿嫁过来受苦;二是“门史”不好,因为老三父亲得了那种瞎病。这里有一种风俗,人们在结亲前,最重要的环节是打问“门史”,必须要搞清对方“五服”以内,甚至更久远,家族是不是有传染、遗传类病史。如果这方面没问题,下来才看家境,看人品。铁姑娘们的父母亲戚经过一番了解,就强行阻止了女儿心头的萌动。只有一个外号叫“铁梅”的姑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怀着一腔热血冲动给老三写了一封信。这姑娘名字叫柳小梅,加入“铁姑娘排”后时间不长,因工作卖力表现突出被推选为排长。大家就说,《红灯记》里有个李铁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是我们“铁姑娘排”的排长,也是我们的榜样,你干脆也叫“铁梅”算了。柳小梅也觉得挺好,就默认了。

  全公社表彰大会上,“铁姑娘排”是作为先进集体受表彰的。这个“铁姑娘排”是当时公社号召,各大队女青年志愿报名,经过组织审查后组建的。她们平时在自己所在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如果公社有大型活动或运动,就集中起来统一行动。铁梅作为代表上台领的奖,登台领奖的只有铁梅一个女的,她给大家留的印象自然深刻。又听说她是“铁姑娘排”的排长,加之,小姑娘连续两年登台领奖,大家以欣赏、赞扬的目光看着她的同时,从心底里对这位年轻的姑娘又多了一份敬重。

  表彰会接着爆出的亮点是老三这个先进个人。按照惯例,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大部分是大队干部和单位领导,都是有点年纪的人。当主持人宣布先进个人名单时,老三没有听见自己的名字,他心里咯噔一下开始发毛,心想是不是有了变故,如果变了,那么这次人就丢大了,因为他是全大队推选出来早都上报到公社的,而且这种会议都是通过全乡各家各户的小喇叭进行现场直播的。坐在老三旁边的大队长也顿时瞪大了眼睛,就问身旁人说:“咋没听见让尚三娃上台领奖?”

  “是啊,咋没听见让尚三娃上台领奖啊?”旁边几个人都这样说。

  眼见着领奖的人拿着奖状先向主席台领导鞠躬,再转身向台下观众鞠躬,然后满怀激动的心情把笑容和自豪挂在脸上,手里捧着奖状回到了座位上,老三心想这次彻底完了。正在老三他们忐忑不安的时候 ,就听主持人高声说:“下面请尚三娃同志上台领奖。”

  会场顿时沸腾了,大家当时的眼神流露出来的是对让老三单独上台领奖的不解,都在纷纷议论着,同时转动脖子在会场搜寻这个叫尚三娃的人。当他们看到站起来的老三时,都觉得吃惊和不可思议,没想到尚三娃是一个像是学生的年轻娃娃。人们在一片剖根问底的议论声中聚焦目光把他送上了主席台。当老三领完奖准备走下主席台时,主持人伸手挡住了老三,又开始讲话:“广大村民同志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举国上下抓革命促生产大好形势下,我乡人民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和天斗,和地斗,和困难斗,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在思想上大跃进,生产上大跃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站在台上的尚三娃同志人小志高,半年前一当上生产队长就带领全队的社员同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塘库,确保了生产队二百多亩水田旱涝保收。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向尚三娃同志学习。”话音刚落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站起来,举着拳头带头高呼:“向尚三娃同志学习!”会场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形式,只要有人带头,大家就随波逐流式地跟风,于是边跟着呐喊,边将紧握的右拳规律性地举过头顶,一波高过一波的口号呼声在大会议室里回荡。台上的老三从来没经见过这种场面,在人们热切的目光中,如一只受了惊吓的企鹅呆头呆脑地傻愣在台上,脸涨得通红,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思维被这响亮的口号声淹没了,大脑出现了断路。像这样以口号掀起高潮的会议在当时是很常见的,但老三见识过的都是批斗大会。他觉得每次批斗会,站在他这个位置的德厚、老青等批斗对象都比他镇定得多。

  台下比其他人更加关注老三的是“铁姑娘排”里还没确定对象的几个女娃,这里面就有排长柳小梅。

  老三收到柳小梅的信后,觉得不知所措。一方面老三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从来就没写过信,加之自己也不知道这种信怎么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但这个女娃不愧大家叫她“铁梅”,竟主动出击,不仅给他写了信,还通过老三一个远房亲戚联系到老三,并通过这个亲戚约好老三,偷偷地见了一次面。尽管一切都在秘密进行,但没过几天还是被铁梅的父母知道了。他们经过了解,知道了老三家不仅贫穷,而且还有“门史”,于是就软硬兼施,甚至威胁说如果再跟老三联系,就不让她出门,让她退出“铁姑娘排”。又动员亲戚朋友轮番做思想工作,一些知己亲戚甚至用“老死不相往来”威胁。一盆盆冷水劈头盖脸的反复浇灌,给这个涉世未深、天真烂漫的姑娘倾泄了巨大的压力,她多次向母亲乞求,和父亲理论和抗争,甚至搜罗了一些附近的事例来佐证老三父亲得的那病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下一代,也流着眼泪向可亲可敬的母亲和奶奶哭诉,还冲着父亲大声反驳:“有'门史’的人家世上有一层里,没有见谁家找不到媳妇,找不到婆家,也没有见谁家断宗绝代啊。”父亲就愤怒地冲着她大吼:“别人行,你就不行。”还冲着她母亲和奶奶气恼地说:“这女叫你们给惯瞎了。”

  奶奶摸着躺在屋里哭泣的孙女的头说:“算了吧,乘乘娃,像咱娃这条件,要模样有模样,要文化有文化,还当着排长里,在全乡都是耍梢子的姑娘,还愁寻不到个好婆家,比那个娃更好的小伙子在等着我娃里。”

  母亲看着闺女伤心的样子,也忍不住眼泪婆娑地劝说了句:“女啊,认命吧。”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铁梅”心里那份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就这样被狂风暴雨摧灭了。她觉得自己在这个给了她生命,给了她快乐,且时刻被温暖和幸福填得满满的家,在世俗面前竟扮演的是另一张多么冷漠的脸谱。同是一个家,不同的时间,在她的情感世界里落差竟是如此之大,她觉得自己是多么孤独,多么无助,又是多么无奈啊。唉,这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初恋还没真正开始,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了。她又提起了笔,准备给老三写第二封信,但怎么也下不了笔,心境不同了,信的内容不同了,她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本想向老三倾诉她的委屈、苦衷、伤心和无奈,但最终还是草草地写了几句话。

  尊敬的尚三娃同志:

  你好,我们分手吧,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希望我们做永远的好朋友。

  再见了,小梅。

  我们亲爱的铁梅同志眼眶里盈着团团转的泪水,忍受着巨大的心灵创伤,在那本信纸上写了撕,撕了写,反反复复写了好几次,桌子上就堆满了揉得邹皱巴巴的纸团。开始还想着继续用“亲爱的”,一会觉得合适,一会又觉得不合适,最终就改成了“尊敬的”。落款时最终还是去掉了自己的姓。信交给那个亲戚时,她觉得心中的那片阳光让那个亲戚给带走了,天空不再晴朗了,生活不再美好了,父母不再可亲可敬了,家庭也不再温暖了。她写这种诀别式信的时候,就想到会和第一封信一样得不到回复,自己也没想让他回复,但从她把信捎走的那一刻起,那颗潮湿的心竟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期待。她期待他能把送给他的那片阳光返还回来一些,哪怕是一丁点也好。她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期待中闷闷不乐,在期待中渐渐地消瘦了,那股还带着天真和阳光气息的“铁姑娘”不见了。

  家人和亲戚们张罗着到处给她介绍对象,她也看到亲人们的担忧,知道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尽快在那条断途路上改变方向,从心灵深处的那片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就在众多的候选人中选中了一个当民办教师的小伙,她见过几次面,觉得不反感,就按规矩进行完程序后走上了婚礼的殿堂。

  老三和铁梅那次见面后,虽然和这位铁姑娘只有一面之缘,但姑娘的大方、热情和充满阳光的气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姑娘在他的心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他又不敢奢望,他觉得无论从那方面讲,他都配不上人家姑娘。所以接到第一封信时,他激动过,想到过给她回信,尽管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想哪怕用最土气、最直白的语言写上几句话表明个态度,但最终还是让理智战胜了冲动,他就设想了好多理由来提醒自己,他想也许是姑娘一时冲动,也许是姑娘还不知道他是有“门史”的人,也许姑娘还没有真正见识过什么样的家庭才是贫困家庭。他就理智地收起了他已走到爱情大门口的脚步。由于没有跨过门槛走入爱情的大门,所以当他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 心态是自然平和的,好像这种结局就是上天给他安排的一样。从外表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变化,好像这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这一突然降临到他头上的人生第一次恋情,在他宽阔得像海洋一样的胸怀里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浪花,最起码铁梅那甜美的形象偶尔在他脑海里会反复出现一段时间。为时还不到三个月的人生初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的爱情就像尾随他们而来的季节一样,很快跳过了炎热的夏季,滑向了初秋。他很快就把这事淡忘了,铁姑娘好像是他人生道路上遇到过的一位问路的过客,匆匆相遇,寥寥数语后,就此别过。可他压根却没想到和他一样同是经历人生第一次爱情的铁姑娘,在这短暂且狭窄的时空内,不但涉入了爱河,而且还经历了狂风巨浪的考验和洗礼,差点就走不到河边爬不上岸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何文庆,洋县人,国企职工,文学爱好者,有多篇文章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飒爽英姿“铁姑娘”。
五 队 “铁 姑 娘”
《伟哥雄起来!》第25回 警察都乐出声了
包办婚姻
巴基斯坦的男游客不要乱伸手 巴铁姑娘会跟你回家
女知青生活劳动真实旧影,铁肩铁臂铁姑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