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仰望王羲之—— 我的学书故事















与贾老师约稿距今约有两年,前辈每以学书不精为由推辞,语气谦和诚恳,让人不忍催促。近日老师执教之小草班结业,教学成果卓然,书友作品精湛亮眼!癸卯新春,借贺岁之际再次求稿。此回水到渠成。立春前后,便捎来好春消息。

课内课外,前辈予人印象最深处是其为人谦虚。这绝非华人社会表层社交之用,而是面对浩瀚深渺之书法艺术,学书者照见自己,并由内发起的至真至纯之敬畏与谦卑心,继而对外便有谦和虚心之态度。由此想起喜欢的十九世纪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来。布终生献身宗教,为上帝和圣殿作乐,每有新曲便屡屡躬身请教于贤达,一生怀敬虔之心不断修改作品。布肃穆柔美,前辈宽博劲健,但这也仅是他们作品的一面。他们面对艺术之态度让我相信——在两人作曲与书写之间,一些几近绝迹的朴素诚恳的世间情感,仍然存在。

贾老师学书育人执着、精进,与师友交往真挚、朴厚。他也容易因人与事感动落泪,是位慈祥可爱、护念后生的长辈与智者!有说“虚心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我如是信。(仁来)







庆祥临书观感



了解庆祥兄,来自于他分享的各种临帖,包括孙过庭《书谱》、吴昌硕《石鼓文》、吴让之《小篆》、汉碑名作《曹全碑》、王羲之手扎和《集王圣教序》,以及颜真卿及赵孟頫之作品。这些临作,无不随形取影,纤毫毕现。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他是在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书法的。

庆祥兄对临帖和创作,痴迷而纯粹。这种对书法的痴迷,难免让人联想起赵壹《非草书》中描述的一群为书法而癫狂的士人。这一爱书爱到痴狂的人群,无疑是千年书法文化得以流传并继续流传的秘密。

四海书院在海外做的也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在海外推广书法文化,为海外为书痴狂的人群提供一个爱书学书的环境。而庆祥兄在受邀成为老师之后,也全身心投入这一事业。

二十世纪以来书写脱离实用之后,一方面书法开始以纯美术的形式夺人眼球,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实践。前一种是艺术家的生涯选择,后一种则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当然谁也没法预言,这两种模式之间也许会出现完满的切换。

我以为,庆祥兄目前虽然属于后者,但也许一朝跳出纯粹临帖的圈子,开始一个同样纯粹的艺术生涯,也未可知。(北美四海书院院长 李跃林)









 书  法  殿  堂 






书法的殿堂,

神圣而奇妙。

它使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

内心平静而快乐。

我愿做一个虔诚的朝拜者。

至于能走多远,

全赖自己的努力和机缘,

顺其自然。

  

贾庆祥,山东梁山人。现居美国波士顿。年近古稀始学书,现已有十年。学书杂而不精,重在享受其过程。先后学习篆、隶、楷、行、草诸体,尤其喜欢二王、赵孟頫、孙过庭、怀素、颜真卿等诸家。



我与书法结缘是十年前的一次回国探亲。两位退休后以学习书法为乐的老友给我讲了学书的诸多好处,劝我也试试看。

于是回到美国后,我也拿起了毛笔。

那年我68岁。从那年起,关于书法学习我有三个故事可与师友分享。

茶亦醉人何必
         







第一个故事

“泼水”几年后“超过王羲之”——

 年近七十始学书,单打独斗,四面出击


临颜真卿《刘中使帖》







刚开始学书的那几年,我和老伴住在波士顿郊区女儿家,照看最小的外孙。四周居住的全是美国人,找人说汉语都困难,更遑论学书法。学书之路,该从何开始,路在何方?作为理工男,深知学习一门新课程,读懂“绪论”很重要。于是我便读了一些文章初步弄清了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书法, 书法的学习内容、着力点及途径等。

原来,书法不等于“用毛笔写字”,还有一套必须遵循的笔法。书法是遵循笔法,用毛笔写出能够表达书写者性情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汉字。并且“笔法、字法、章法”既是必学内容,也是主要着力点。启功先生建议初学书者勿求多,但要精。哪怕从练好一个字开始,悟其精、气、神,训练眼(观察力)、手(掌控力)、心(感悟力),重在笔意、结字和气韵。启功是当代书法大家,我喜欢他的字,也敬重他的人品与学识。我把他“精、气、神、眼、手、心、笔、字、韵”作为学书的九字箴言。

李铎先生总结几十年研习书法的经验,认为学书要经过四个阶段:临、立、变、创。从名家名帖入手,是一切学书者的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和最便捷的路。“临”得形似、神似、气韵皆具,就算“立”住了;“变”是从名帖中走出来,把学到的笔法、字法和章法用于日常书写中;“创”是指经过不断地选择、提炼、调整、完善后,形成个人风格,成为“我”。

方向明确了,我信心满满,开始踏上自学书法之路。

海外不易买到文房,学书最初三年我只是在从国内带来的万次水写布上“泼水”——用毛笔蘸着清水临写。后来我试着在餐巾纸和厨房用的卷筒纸上用墨水临写。写大幅字时,就用透明胶布把卷筒纸接起来。









在水写纸和卷筒纸上练习

真忘不了第一次书写的情景!看着在婴儿车熟睡的小外孙,我的思绪回到了六十年前:在鲁西南农村一座旧庙改成的教室里,一个刚入学的男孩,在小石板上用石笔开始学写汉字。六十年后,这小男孩又在水写布上蘸着清水学写艺术化的汉字。不觉光阴荏苒,很是好玩!

玩就玩个痛快。

我所选的书家多,书帖也杂,全凭自己喜好。近现代书家中我最喜欢启功,着力最多。我把《启功行书千字文》《启功书法技法训练(行书)》反复观摩,反复临写,他的小品和对联也临了不少。此外我情有独钟一位不太知名的山东书法家权希军,但凡能在网上查到的他的作品,我都临过。此外我还临过于右任、沈尹默、赵朴初、李铎等的作品。

往上追溯,清代我临得最多是一些状元,尤其是吴鲁、王寿彭等的作品。再往上推则临过文征明《赤壁赋》、米芾《游虎丘》、黄庭坚《松风阁》及苏轼《赤壁赋》。当时我最喜欢的古代书家是赵孟頫。赵书典雅秀丽,柔中含刚,很符合我认为的好字标准。他的许多字帖,尤其是《出师表》《赤壁赋》《归去来辞》我都爱不释手。

刘禹锡《庭竹》

就这样,我像是刘姥姥初入大观园一般,满眼新奇,东逛逛,西瞧瞧,看见好玩的还想摸一摸。2016年端午节,安耆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书画摄影展,我写在卷筒纸上的书法习作第一次公开示人,没想到引来一片赞扬声。有的邀我在习作前合影,有几位向我索字,更没想到的是老外也喜欢!一位求字的美国女护士说,她即将过生日,她要把这个生日礼物给亲友看。来这个中心活动的有近二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老人和近百位美国人。我知道大家喜欢我的字,是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汉字最能打动久居海外游子的心,引发老外的好奇心。

翌年春,我们几十位书画摄影爱好者成立了“安耆书画摄影社”,我被选为社长。能者为师,互教互学。我教书法课,也开始学习绘画和摄影。大家一起学习,比一个人独自学更有趣更好玩。同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杂志刊登了我的一幅习作,更是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以书法为伴,生活变得平静而充实。与书法相伴,享受书法,其中有一种不可言状的美妙。习书愈久,我愈是无法与书法割舍了。


作品刊登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杂志,2017年4月

2018年3月,一件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终于认识到:学习书法,我仅仅开始而已,原来前面还有更长的路!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我上网无意进入了一个国内书法学习群,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可以在网上学习书法。当时苦于无师指导的我非常兴奋,马上发了两幅习作,希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没想到一位书友如此评价:“贾老师写得太好了,已经超过王羲之了!”我以为有人恶意讽刺我,一笑了之,但我还是回复:“万万不敢当!穷我余生,得其一二,足矣!”事情没有这样结束。这位书友还要了我的微信,发来照片、简介和拜师红包,她想拜我学书。这是一位颇有才华,事业有成的八零后女博士。她的简历是在一家官方网站“人物风采”上刊登的文章。这是真心求师的学书者啊!但是,我还是诚恳而坚决地拒绝了她:“学书要取法乎上。我自己还在在四处求师,怎敢误人?红包我绝不会打开!请您谅解。”

拜师风波让我认真思索了许多以往没有想过的问题。在这位博士看来,王羲之的字不如我的好看,所以要拜我为师。我扪心自问:王羲之的字好看吗?当然好!——历代书家都如是说,读到的所有书法指导书都赞誉如潮。那么,既然王字好,我为什么学不进去?当时的我确实是学不进去。如集王《圣教序》中的“导”字,下部的“寸”太小,太不成比例了!而且不少字东倒西歪,不可接受。原来,对书圣的“好”我只是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人云亦云,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没有领悟和入心。

读不懂王羲之,说明学书还没有入门!其实我和这位求学者处在同一水平上!








第二个故事

“共同快乐学书,但不要把自己丢了”

——求正道、结师友、单字精临、初识书妙


韦应物《滁州西涧》











拜师风波和自学书法中遇到的许多困惑、瓶颈,促使我急于求师指导。就在这个书法群里我见到一位名为“一舟”的书友,不仅字好而且热心助人,对书友的问题,他既讲书理又教技法。我心头一亮,此乃我师也!果然!我们一见如故,互相欣赏,坦诚相交。后来又一起学书,至今仍保持经常联系。

亦师亦友的赵文舟教授当时是成都市书协会员,后加入四川省书协。在差不多开始交往的一个月内,我们之间微信频传。我有一肚子几年来学书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他总有一道道令我茅塞顿开的锦囊妙计。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关于精准临帖问题。下面是某一天我们的交流对话:

我问:“我还是改不了见到好帖就想临写的冲动。刚临了沙孟海先生的一幅字。临完对照原作,原来每个临帖者都是带着自己对书法的感悟临写的。对大多数书家的书帖,我会尽力保留最打动了我的部分,或某些字,某些笔法、构字法,或章法、气韵,但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状态改动一些。请问,这与临帖要'忘我’矛盾吗?这样可行吗?”





文舟友答:“关于临帖带着自己理解不忠实原帖问题,似应按不同类型区别看待。一、如欧、虞、褚等大家临的《兰亭序》,流传下来的临本虽各有自己理解,细节上与冯的《兰亭》有不少差距,但我猜他们应该是见过《兰亭》真迹且花过功夫精临,后来才抓住《兰亭》神髓而放开临写。二、有些人花的功夫不够,临不到位,就以'意临’'神似’自我安慰。三、我们可以取其所长,自己所需,有取舍地临写。我以为对自己主攻的名帖应取精临心态,忘我去临(古人的明显笔误则不要学)。创作时再根据内容、章法需要作取舍。这也是处理博与专问题的方法。”

我辩解:“我也想精,但老是临一个帖容易感到厌倦。临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训练'眼’的观察力,'手’的掌控力和'心’的感悟力吗?临帖稍微松动宽阔些也可达到目的呀!”






文舟友答:“讲得全对!学书思路很多,找适合自己且能长期坚持的就是最好的。只不过我是想在精临中练眼、练手、练心而已。您也可尝试几年看看。不求形似就追求神似是本末倒置的。神从何来?古人云: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此语用于习书,在形似(含笔法正确)基础上逐步达到背临,再放开多写,才可能向着形神俱备靠近!”




这些交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点欣慰”,从而下决心要做三点改变。文舟友看了我的习作,了解了我的学书经历,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认为结识了“一位酷爱书法的儒雅同胞与资深书友”。成人学书,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因为不会书法却写了几十年字,固有的书写习惯成了学书的最大障碍。“学成规矩,老不如少”,孙过庭说的极是。我遇到不少喜欢书法的人却不重视临帖。临帖不足就放飞自我,还美其名曰“自成一体”。大概“老干部体”、某些“名人书法”就是这样形成的。我庆幸自己从学书第一天开始,就坚持临帖,以帖为师,坚持克服成人学书的顽疾。我的学书方向是对的,我深感欣慰。但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临帖不专业,凭感觉;不系统,凭兴趣;不精准,急于求成。这些习性致使我临帖水平难再继续提高。对此,我必须改变!

随后,经文舟友推荐,我参加了李科先生“每日一字,单字精临《集王圣教序》群”学习。从此,开始了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有系统、有计划的书法学习。李老师是山东书法协会会员,他开的这个免费教授书法群已有一年多,有近千人参加,文舟友也在其中。当时此群书友已临写《集王圣教序》近三分之一。老师每日发一个临写示范的小视频,讲解这个字的临写要领。然后学员对照原帖临写,并以拼图对比的方式发到群里,老师会对部分学员的作业点评。在单字精临的基础上,李科先生要求学员节临一句、一页、一段以至通临全篇和集字小品练习。临写过程中,还要把书法审美、笔法、字法、章法等点点滴滴融入精临中。后来,李老师又先后开了“每日一字,单字精临《书谱》”、“赵孟頫行书《心经》”和“二王手札课”。他象征性收费,每人每日一元。我也都坚持学习。历时近四年。


临赵孟頫《归去来辞》

李老师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我受益匪浅。刚入群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不错,练过。个人东西多了些。”半年后他说:“已有质的变化”;一年半后说:“就单字看,可入省展”。

“单字精临法”的基本步骤是“精察、临写、对比、改写、拼图对比”。其中“精察”和“对比”是读帖的过程,也是观察比较的过程,这是“心慕”;而“临写”和“改正”是临写的过程,是“手追”。二者结合,不断反复,最后写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每一次的提升,都会提高眼力,原来看不见或被忽视的信息逐渐就看见了;这也会提升控笔能力,原来写不出写不好的线条就慢慢写好了;最后会提升心的感悟能力,发现书法更多的美。这种提升都是书写能力的提升。看似慢,实则快。看似费时费事,实则省时省事,是全面提升书写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拼图对比的方式交作业,是其他书法教学班没有见到的。我开始很不适应,几个小时也写不出一个满意的字。人都有惰性,要求临书者写无数遍,写到形成“肌肉记忆”,临书者一开始会怯步;幸而人又都有上进心,对不满意的“拼图对比”结果会再求改进。作为一个虔诚的学书者,我总是把写好一个字看作是仿制一件精美的心爱之物,心慕手追,求尽善尽美。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李科先生是我学书中遇到的第一位专业指导老师。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通过对二王手札、《集王圣教序》以及二王体系内的《书谱》、赵孟頫《心经》的精准临习,我不仅提高了书写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审美眼界。对二王书法遒劲厚重的线条之美、千变万化的造型之美、疏朗有致、不激不励的布局之美有了新的认识。由看不出、看不惯、不敢临,到初识妙道而喜欢上临写。

在跟随李老师四年的学书日子美好而快乐,许多时光难以忘怀。这种快乐,在学书的探索中、进步中,还在书法让我和许多素不相识的师友联系在一起的互动中。这种互动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尊互助以至相互关爱的人性美。

学习赵孟頫《心经》时,群内的学习气氛好极了。书友相互探讨、鼓励、帮助,团结上进。记得波波书友提出“舍”字的最后一笔是如何收尾的,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不亦乐乎。被书友称为“复印机”的白莉的作业常常会引来大家由衷的赞扬。对于学习有困难的书友,大家更是援手相助。感念受到师友太多指导帮助和鼓励,我也想对初学赵书的书友有所帮助,于是每天发《临写心得》短文,谈谈我临写这个字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怎样解决的。没想到书友好评如潮:“太好了!分析得好,字也好”“太有用了!”。不少书友还会天天收藏我的短文。李老师也发文说,“群里有您和赵文舟等这样一些既写得好又热情助人的群友是本群的一大幸事!。”

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我的手机因意外丢失也突然切断了我和师友的联系。一个多月后手机失而复得,我也重新回到群里。“大师兄(大家对我的尊称)回来了!”“欢迎久别的师兄归来!”“我们可想您了,怎么那么久?”……群里几十位书友的鲜花和笑脸一次一次刷满了屏幕。李科老师也发文:“欢迎贾兄!一个多月,感觉很长,大家都很关心你!”好友白莉还发来一组我不在群里时的微信截图,看到书友们亲人般的关心、焦虑和评论,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向师友报告了手机失而复得的情况,感谢大家的关心。文舟友风趣的说,“群里专题讨论想念你的都有几次高潮!今后可别再把自己也丢了哈!”

      









第三个故事

“四海书院会群英,五体朝圣涉路长”

—— 篆隶行楷草,静心修道,教学相长


节临吴昌硕《石鼓文》







2019年8月,四海书院第三届笔会在波士顿举行。会场离我家只有20分钟车程。在这次笔会中,我意外结识了四海书院以及筹办单位兰亭雅聚的众多师友,这是我学书道路上的另一大机缘。

孤陋寡闻的我这才知道,原来海外竟有这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对书法的爱又是那么纯粹——毫无功利目的!他们还那么执着——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地坚持着!凭着这份纯粹执着的爱,这些非书画专业出身的师友,却有着深厚的书法素养,他们是我学书的良师益友。初入书院时,我曾就书法学习向李跃林院长和孙宇明老师请求指导,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二位老师答复。他们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性建议我一直保留着。通过这件事,也让我初次感受到学院老师的做事风格,相信这是我学习书法的另一片净土和乐园。

在四海书院,我见佛就拜,遇师就学,是我学书以来最繁忙的几年,也是进步最大,收获最多的几年。

学书以来,我最喜欢的是行草书,以临习行草书为主,只是我从未认真临写过任何一个篆、隶、楷的名帖。为了提高笔画质量,多位老师建议我先写写篆书、隶书或楷书。

于是,2019年9月到2020年8月,历时11个月,我参加了向阳、雅明两位老师的《曹全碑》班。之后的近一年,继续和兰亭雅聚的部分书友第二通精临《曹全碑》。在二位专业严谨的老师指导下,我初步学会了隶书的用笔、结字规律,领略了隶书之美;2021年2到7月,我在了赵亮老师指导的赵孟頫《胆巴碑》班学习,这让我对赵孟頫的楷书更爱不释手了。当我回头再写赵的行书,李科老师评论说:“入笔进步了,线条柔和了,结构更准确了!”2022年春季,在李麟老师颜真卿《颜勤礼碑》班学习后,我重临了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那时我自己都感到手上用笔有了变化。我对赵亮老师精准、细致的指导,李麟老师的睿智、饶有风趣的教学风格印象尤为深刻。

临颜真卿《祭姪文稿》

我早有在黄茶老师指导下学习篆书的愿望,这个愿望在2022年得以实现。春季班里,我学习了王福庵《小篆部首》和吴让之篆书。黄茶老师极有爱心又才华横溢,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方式深受书友喜爱。秋季班我继续学习吴昌硕《石鼓文》。是我在这个季度选学的唯一一门课程。

在此我真诚地感谢我的老师们!

学而后知,静态书体对于学好行草书很有必要,原因有三:一是以篆、隶、楷的厚重平正为基础,行草书始能安稳妥帖;二是篆、隶是行草书的根,知其来源演变,学习行草书,尤其是对于识草写草就会容易许多;三是篆、隶虽然用笔简单,但要写好,需要相当的中锋用笔和控笔能力,而楷书对笔画起、行、收有严格要求,其丰富完善的技法体系对学好行草书很有助益。因此,我以后会继续加强静态书体的学习。


临吴让之《圣教序》及《集王圣教序》

回到行草书的学习。

网络班是我在四海书院参加的第一个班。夏时炎、贾镝两位老师对于我的习作总是第一时间点评指导。书院公众号《四海人物志略》一文中,夏老师有一段对我的评述:“古稀之年复耽翰墨,为人谦恭,每多殷殷下问。初,吾以为与吾年相若,遂直呼其名。及觉,大窘。”我则答曰:“二位老师对我的习作点评指导每每切中要害、戳到疼处。细思深悟,受益匪浅。在四海书院有众多名师指导,学书之大幸也。”

我参加大庆、向阳老师的《集王圣教序》班学习时,李科老师的《集王圣教序》班则刚结束。于是我趁热打铁,重新学习,巩固加深了对这一名帖的理解。大庆老师用“诚重勤恳、朗润清华”之语鼓励我,让我受宠若惊。快结业时,我就如何解决“临、创脱节”和“笔画质量”的问题向二位老师请教。大庆老师给了详尽解答,以至形成一篇长文刊发在书院公众号上,我深受启发。

顾华、陈勇老师的小草课,我用时用力最多。顾老师的第一节课我记忆犹新。开班伊始,老师贴出了王羲之《二谢帖》中的“悉”字让大家临写。我自以为有两年单字精临的学习,问题不大。其实不然,老师要求之严,眼光之犀利独到,我得数次“闯关”才得以成功。老师书法功力深厚,又是一个出色的引导者、启发者。老师每一次点评,包括对其他书友的点评我都会细心琢磨领会。顾老师一以贯之引导书友注重“笔法精准”,要求书友精准临帖,而且以笔法精准为首要。只有笔法精准,字才会达到真正的形似。这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对精准临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二王书法之精妙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书写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我对各种书体及书帖的临写学习,也较之以前学得更快,效果也更好。我在美篇上发表的通临《书谱》的图文,有1200多位师友点击阅读。四海书院、兰亭雅聚的顾华、高翔、孙宇明、黄茶、雅明、向阳、大海等师友以及李科老师更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另外,写得一手好欧楷但从未谋面的宋建军老师的留言与赞美令我汗颜:

       有感贾兄庆祥临《书谱》七绝

      贾兄翰墨临书谱, 飘逸婀娜赝若真。

      虔礼有知当感佩, 丹崖绝壑更传神。

后两句我翻译为:毕吾余生学虔礼,得其一二亦知足。

临孙过庭《书谱》

如果说学书的前几年,全凭兴趣学习,是一种玩书法的心态,只要兴趣一减我就可能随时离它而去,那么学到此时此刻,书法的神奇美妙已使我再也不能与之割舍:书法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2022年秋,我担任了四海书院小草班的授课教师,这是我学书生活的新体验。9月初,四海书院秋季班即将开学。我像往常一样,正在计划要选学哪些课程。突然,我接到院长的微信,说顾老师这学期无法教授小草班,他推荐由我担任老师。我竭力向院长说明,向顾老师“申诉”,以我目前的书法素养是不能胜任的。当时,院长一再鼓励我,顾老师更是说了几句“狠话”,把我逼到无路可退。顾老师说:“不要再推辞了! 你要知道,我是不会轻易向院长推荐一个人的!你还要相信我的眼光,我不会看错人!”就这样,我像一个背好书包,搬好凳子准备听讲课的小学生,突然被老师推上了讲台授课。

这门课该怎么教呢?我虽然定了计划,但能否实现,心中实在无数。因此我暗下决心:即使做不成称职的老师,也要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书友。我向书友坦诚,以我的书法素养是不能胜任这次教学的,但是我会把它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把一个学习者放在教学的位置上,其优势在于更了解学习者最希望学什么。此外,我会把自己十年学书的心路历程向大家分享,其中包括我在学书路上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些有助书友习字的经验,以及我目前还存在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之道等等。

为了教学更有针对性,我让每位书友添加我的微信,并要求书友详细介绍自己的学书经历,目前学书困难以及对老师教学希望及要求等等。

           

 杨载《到京师》

开班后的教学还算顺利。一切按计划进行。这个班是顾老师春季小草班的继续和强化班,因此教学方式仍以单字精临和节临为主,老师平时解疑及每周作业点评。顾老师点评学员单字精临,我则负责节临部分。针对书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时我还会集体点评。我要求书友每周精临十二个字,书友须按照单字精临的步骤写出自己最佳水平,以拼图对比形式提交。课程选字范围从怀素草书《千字文》扩展到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和王羲之《十七帖》;节临范本也由怀素《千字文》扩展至智永《千字文》。

每周我都会与书友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内容包括:临帖的必要性与精准临帖的可行性——单字精临;行草书的基本笔法;怀素小草《千字文》的用笔特点;如何识草;行草书的字法、章法;从临帖到自运以及书法自学能力的必要性等等。我每次都以文字形式与书友探讨问题。一个学期结束,这些探讨汇集成了几万字的文字材料。

我喜欢个性化指导的教学方式。书友的学书经历、书法水平都不尽相同。我常常会以发微信、语音留言,甚至是电话的方式和书友交谈书法学习的问题。学期结束时,我和班里的许多书友成了好朋友。

这其中,高川书友是个特例。她在介绍学书经历时写到:母亲去世后,写好字的渴望转换成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好像我学书法,每进步一些,就会和天上的母亲联系更亲密、真切、实在一些。我被这纯真美好的学书目的感动了。我决心帮助她,也想试验一下我竭力倡导的单字精临学习法的效果。于是我建了一个“快乐学行书”的微信群,单独为这位学书只有一年多且从未接触过草书的书友开了一门课:赵孟頫行书《心经》。我要求她每周精临10单字,拼图对比交作业,并节临两行。我一笔一划修订她的字,一字一句讲练。高川刻苦勤奋,有良好的悟性,较好地完成了草书学系,学期结束时她通临的《心经》习作已很有些模样了。我告诉她,快把习作挂在妈妈的遗像前,让她看看你的进步,妈妈会高兴的。

小草班近百天的学习紧张而愉快。学期结束时,我邀请小草班三位出色的书友霜晚晴、李洁、李娜参加了书院的师生书法迎新展。我在班里发文,说:“我预计展出后大家会发现咱们小草班的授课老师不如学生写的好!如果有人这样评价,我便笑答:'教练不一定是冠军啊!’”这是我的真心话!看到书友的进步,我非常开心和满足。教学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我要向书友学习,他们有许多长处是我所不及的。“不负师望,不负书友的信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句我说给自己听的话常常促使我反思和学习。因此,对我来说,教学是一种更高效率的学习。我真心感谢书友的包容、鼓励和陪伴,更感谢顾华、陈勇老师的指导,没有他们做坚强后盾,我甚至不敢接受这门课的教职。

文征明《城居烦暑词翰册》

课程快结束的一天晚上,顾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向我讲述了近四十年来学书的经历、体验。并对我今后的书法学习给予指导。这里我总结了顾老师说的几点内容:

一, 学书要精研法帖——字帖是最好的老师,一切都在字帖里。 老师以我临写的赵孟頫的“明”字为例,指出了三处笔法不精准;

二,对于法帖,要死抠,尽量看仔细,一点一点把一些细小的精妙的东西都刻画出来。顾老师分享说:“我二十多年前临《书谱》时,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集王圣教序》也如此。我大概花了十几年才全部抠完。很累,但很受益。” “二王法帖是最好的。先临原大,然后放大了临。等临到非常熟练了,功到自然成。”

三,学书要有定力——认定目标,锲而不舍。

四,师古是为了出新。学是为了用。王羲之有千面,能学会用其一面,并放大、强调、增减,通过这个过程,才是自己学到的东西。

顾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老师擅长行草,精于笔法,书风清新隽逸又灵动豪放。他说:“路走得很艰难,但是水到渠成。”正是顾老师这种不懈的坚持,才渐渐形成了他个人风格。

人生有限,学书无涯。我以二王书法为代表的书法殿堂,就是我心中的神庙。我心慕手追,乐在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贾庆祥老师书法、绘画及摄影展         



贾老师站立于孙过庭《书谱》通临作品前

临吴昌硕、王福庵《石鼓文》

朱熹《秋月》

范仲淹《岳阳楼记》

 节录王友谊《谈临帖》

临李倜题款二则

临王羲之《丹阳帖》《长素帖》

 陶渊明《饮酒 · 结庐在人境》


国画《秋趣》


国画《临白石老人画作》


国画《乱石清流》

国画《观瀑听松》

国画《孤枝傲霜图》

国画《喜梅》

摄影作品一

摄影作品二

摄影作品三

摄影作品四

摄影作品五

摄影作品六

摄影作品七

摄影作品八




全文完



图文| 贾庆祥

审校| 混沌 包子

编辑| 仁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客书院 | 单字静临(19) ——《书谱》
墨客书院单字精临馆
继往开来
著名书法家陈海良:学小楷,每天20个字,3年可成!六个字不能忘
超清草书《洛神赋》单字欣赏
书法草书最俊216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