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诗歌的语言”,怎么可能写好诗?
不知道“诗歌的语言”,怎么可能写好诗?
作者:无枪的将军

    “语言”通常分为日常生活用语(指生活中的交流用语)与书面用语(指以文字形式表现的语言)两类。
    从本质来说,“书面用语”“日常生活用语”存在着“语意”的共通性,这种“共通”,主要是表现在二者都是对思想情感的一种展现上,只不过,“日常生活用语”主要是以口述的形式,而“书面用语”则多是以文字记录的方式。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会用到书面语言来做日常交流的口语表达,但是,这种口述的书面用语,其实与记录性的书面用语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经过日常生活用语的提炼后,所形成的一种可记录性与规范性的文字语言。]

    今天的实用性诗学探索,我们则是要对“日常生活用语与书面用语”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细分形式作研讨,它就是——“诗歌语言”。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指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意象寄托思想的文字。

    其实,“诗歌语言”“日常生活用语及书面用语”大体上并没有什么分别(这里指它是日常生活用语与书面用语在形式上的一种升华),只是,相对而言,“诗歌语言”比较注重于情节的戏剧化效果以及韵律、画面、思想等艺术感观氛围而已。

在了解了什么是“诗歌语言”后,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在诗歌创作中,更好的掌握(运用)诗歌语言:
一、语句需要凝练、通畅

    所谓的“语句凝练通畅”是指诗歌语言的状态,要有言简意赅的意蕴效果以及舒适的阅读感受,不要出现语句(词汇)繁冗叠加以及长篇大论式的赘述。
事实上,现代诗歌语言的凝练通畅(拒绝繁冗无序,倡导语意本身的意蕴张力)与古典诗词(逐字炼句)也是大不相同的,它不仅需要语句具备可延展的意象效果,而且,在语音(音律、阅读)上,也特别讲究整体的贴合度与畅达感。

◎鉴于诗学探索文章无指向性,以下例诗均为作者所作,仅供参考性展示。

例诗:
◎叠加、繁冗与赘述式表
1.《月影》

我忽然看不见月光了
感觉就有点像昨夜
从我梦里消失的故乡一样
太突然 突然得让我有些猝不及防
一阵风吹过来
留下的
只有无尽的黑暗
和黑暗中
我的影子......


◎凝练通畅式表达
2.《月影》

月光 忽然看不见了
就像昨夜
我梦里消失的故乡
那么突然  那么猝不及防

一阵风 吹来
留下的
只有被夜色吞噬的影子
和我……


二、词语运用需要含蓄、遮蔽

    所谓的“词语含蓄遮蔽”是指词语不能过分突出和鲜明(指一目了然的直白、尖锐、强调),要有一些意在言外,引而不发以及欲说还休的可想象空间。
如果一首诗中出现了某些特别具象、突兀、生硬的词汇,我们建议,千万别轻易刊发,因为,作品的不完美,往往会被人诟病,事实上,根本也没有一气呵成的好作品,只有,不断修改趋于完善的作品才更可能成为好的作品,所以,写完诗千万别急于发表,首先得过自己的阅读关,这不仅是对作品的尊重,更是对读者的尊重。

例诗:
◎具象、突兀、无遮蔽式词语表达
1.《包围》

一个黑色的大布
突然包围了亮晶晶的星星
和白森森的月亮
天空 顿时变得无懈可击
瓢泼的大雨
瞬间 就包围了我

◎含蓄、遮蔽式词语表达
2.《包围》

黑色
淹没了月光与星辰
天空 失去屏障

瞬间 就包围了我


三、句式衔接需要跳跃感

    所谓的“句式跳跃”是指句式需要有意的抽离一些多余片段,故意营造出句式间的断裂感,使意象可以产生出跌宕起伏,扑所迷离的婉转回旋效果。

例诗:
◎无跳跃句式表达
1.《行走的河流》

这是一条来自远古的河流
从东方到西方
从西方又回到东方
它不停地行走
走过天涯海角
走过山川低谷
就像儿时的我
梦里 不停地寻觅
长大后的
浪漫……


◎跳跃句式表达
2.《行走的河流》

这是一条来自远古的河流
它不停地行走
就像儿时的我
不停地寻觅
长大后的
浪漫……


     从以上例诗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诗人在写作中,常常会把“诗歌语言”与“日常生活用语及书面用语”混为一谈,有的甚至根本就分不清其区别所在。
——显然,这也是很多诗人“要么就干瘪、生硬、堆砌式书面用语表达,要么就发泄、散化、直白的日常生活用语表达”的两个极端写作原因之一。

对于这样一个极大的认知误区,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再做一下注解,事实上,“日常生活用语与书面用语”只算是一种浅性的“感知”表达方式(其多注重于主观叙述层面的宣泄),而,“诗歌语言”则是一种“感悟”的表现手法(其多注重于主观表达与客观感知层次的融合)

  因此,所谓的“诗歌语言”(好的诗歌语言形式),用最简单的话说,其实,就是文字中散发出一种易于变通的“灵性”意蕴。
当然,也只有具备了“灵性意蕴”诗歌,它才更可能从个体感知(小我)提升到多元的共性境界层次(大我)之上。


所谓易于变通的灵性是指它可以因为不同的个体衍生出贴合不同个体的景观思想,换言之,也就是说诗歌语言是一种多维的且不定性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在相同的文本下,因为不同个体感知去衍生出不同的意蕴效果。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軍,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学解读平台【评诗论道】主笔,独立批评家、评论人、实用性诗学理论研究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精读:李敢,存在绝境里的孤直美学
【转】浅说诗家语
口语写作十宗罪
“陌生化”: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易客
【第三代诗学的思想形态】
敬文东:诗歌的几个“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