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秀宁 || 盛德重情说窑坪——王凤文长篇小说《窑坪往事》读后

《窑坪往事》,啸鹰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2018年12月,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七届“黄河文学奖”、第九届“敦煌文艺奖”。

盛德重情说窑坪

——王凤文长篇小说《窑坪往事》读后 

唐秀宁

我们有时会期待通过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去触摸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翻开王凤文(啸鹰)的长篇小说《窑坪往事》,就是翻开了20世纪初康北茶马古道上那一段繁盛、闹热的商贸史,也是翻开了康北重镇窑坪那个地方淳朴厚道的民俗史,更是翻开了那个特定时期一群特定人物的命运史。

作品从窑坪德胜堂和兰州商人张义的一桩买卖开始叙述,从双方因一批有损耗的土纸能够互相让利互相体谅的场景,给全篇定了一个基调:为人重义,经商重德。围绕德胜堂大掌柜王世奎大半生的行商经历,作者用极其舒缓的笔调、极具抒情的笔法为读者铺开了一幅史诗般的画卷,山水人文、乡风民俗、神话传说、歌谣俚语、地标建筑、旗帜人物等等均在画卷中得到立体呈现。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值得肯定的地方:

1、思路清晰、线索明确、结构合理
全书写作思路清晰,从德胜堂通过马帮与兰州、汉中商号通商为贯穿,形象描绘了茶马古道曾经的繁荣,再现了窑坪古镇当日兴盛发达的商贸。用纵横交错的结构展现窑坪画卷般的山水风物,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以及诗意的风土人情。

2、作品语言素朴活泼、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全书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流畅,巧妙运用方言土语、民歌俚语及当地谚语,使人物面貌生动、形象饱满,读来亲近可人。比如“好女子出在阳平关,好汉子出在西礼县”、“凉水能解心中火,贤妹能解小哥哥”、“想占便宜没便宜,想着吃亏没亏吃”等等活泼生动的语言,使文章平添几许灵动。

3、事物形象极具象征意义

窑坪街商号德胜堂的东家李德明听取了大掌柜王世奎的建议,囤积居奇赚了一笔银子,他把这笔钱拿出来修了窑坪廊桥。用李德明的话说:钱又不是我身上的啥物件,身外之物,吃了,不过填皮囊,置地买房,平添了劳作,养女人又给自己造成身心负担,只有修桥铺路心里才舒坦。他说自己就对这年久失修的廊桥情有独钟,自己有能力把它重新修建好,并不为赚得名声和功劳,只为了自己的心。

廊桥是《窑坪往事》中第一个出现的地标性建筑,在很长时期内,它将作为道义的象征和窑坪商户的榜样存在。整个修桥过程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李德明与谭木匠在给修桥所用的木料交付定金回家路遇劫匪这一节,因为听说是德胜堂的东家,劫匪不但给二人网开一面,甚至主动前来在建筑工地做义工。这一理想化场景,是全篇中头一处温暖读者的描写,当然后面暖心的场面更多,但这个尤令读者动容。


灾荒年间,九思堂东家吴九霖开仓舍粥,四面八方的灾民蜂拥而来,吃了上顿等下顿,无所事事,吴九霖利用闲散劳动力修建了窑坪学堂,作为窑坪街教育基础设施的存在,代表了文明和希望。


关帝庙在窑坪人心中,更是一处神圣的所在。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关帝庙供奉的关帝爷就是窑坪人心中的神明,给窑坪赐福,为窑坪保平安,同时也监督和约束着窑坪人,使人们常怀敬畏,因之而取舍有度,凭良知做人。


4、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就在德胜堂商号独家出资修建窑坪廊桥的同时,柜上的老东家李老太爷,也就是王世奎的养父,给他器重的养子张罗着成了家。媳妇儿是何家梁的小寡妇灯草,她的厉害的婆婆没能架得住李老太爷的软缠硬磨,最终成全了王世奎和灯草的婚事。自此,书中的主人公——王世奎,这个窑坪街上唯一读过四书五经的文化人,德胜堂最得力的大掌柜,娶回来心爱的女人,有了自己的安乐窝。立业须先成家,有了精神支柱和依靠的王世奎从此要在窑坪街上干一番事业,德胜堂将因为优秀的大掌柜和李老太爷而在窑坪街上百号商户中脱颖而出,扬名茶马古道。


作为全书中旗帜样人物之一的李老太爷,一生秉持家训和商道,成功培养了包括王世奎在内的三个儿子,使其承继并发扬光大了德胜堂商号,同时在窑坪商行中起到了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得人心者得天下,当窑坪商会成立时,李老太爷被众人推举担任商会第一任会长,这个人物在全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坐在德胜堂商号的牌匾后面,是一个成功的幕后指挥。作者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老太爷重情重义、大公无私的美德,并让这些美德传承于后人,王世奎正是受到这样的言传身教和涵养,才为自己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另外一个旗帜样的人物,是九思堂的吴九霖老东家,前面已经说过他的义举和善行,这个人物和李老太爷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似,更大程度上是窑坪人美好品德的精神引导。

修建过窑坪廊桥的谭木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着,不就是留个名声吗?他这句话,也代表了书中看重名誉看轻钱财的窑坪美德。王世奎与谭木匠关于道德和名誉、所得与所欲的对话,充分彰显了两人的思想境界和格调。同时谭木匠伐木之前洗手焚香祷告一节,更加突出人物敬畏生命、尊崇古训的形象。


王世奎的妻子灯草,这个在窑坪头一家开办染坊的女强人,因为嫁给了自己中意的男人而倍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管是灾荒年间还是困苦时期,她都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灯草都是王世奎的最佳搭档,能够用爱和理解给丈夫的事业以最坚定的支持。


醉香楼的卖笑女子菊香,痴情汉中客商王琰,却因为爱而不得郁郁寡欢。幸而身边有个重情重义的妈妈,非但没有逼迫菊香,而是用同为女人的柔情与菊香同喜同悲,感同身受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女子,给菊香以自由的救赎。这两个青楼女子的形象,初读令人不大可信,再读却又不得不信,就因为作者有这么一句话的注释:窑坪是一个情字大过一切的地方!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南来北往的马帮、脚户在这里路过、歇息,买进卖出,繁荣着一百年前的茶马古道。当中不乏吃苦耐劳者,更不乏舍利取义者,好像外乡人一到窑坪,也就沾上了窑坪的好风气,客商们经商有道,几乎都能到达“事必练达、心须向善”的境地。


5、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书中随处可见独具康北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均有详述。三层楼的面茶饮、扎染土布窑坪花、结构布局合理的民居、充满汗腥味的脚骡店等等,无不显示着它的地域特色。另有设坛祭神、唱戏娱神、舞狮禳解以及率众祈雨,则是窑坪人尊崇古训的典例,其中尤以祈雨一节的描述最为精彩,节奏紧凑,文采斐然。至于婚丧嫁娶等百姓人家常遇之事,也有窑坪人与别处不尽相同的地方。

美中不足之处:

1、工具人的出现

什么是工具人?就是他的行为没有合理的内驱,只是创作者强加给他来推动情节或者表达私货的,《窑坪往事》中最典型的工具人,就是那个似乎具有先知先觉功能的肖善人,在全书不下十次的“预言”中,仅有两次体现了肖善人料事如神的能力。但这并没有增强作品的神秘性和吸引力,相反有画蛇添足之嫌,让人有读旧小说的感觉,时而感到滑稽时而又感到不可思议。不知作者是否受了《红楼梦》中专门安排道士仙家等来预示人物结局的影响,还是借鉴《尘埃落定》中二少爷这个人物形象,才苦心孤诣弄出这样一个肖善人来,虽然所用笔墨不少,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在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不够成功的,人为加在其身上的哲理性、预言性语言,那些貌似疯癫其实明理的话语,导致人物失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这部作品的不够自信。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品里,工具人越多,它离艺术也就越远。


2、文中所埋伏笔在后面没有得到很好的相关照应


文中诸多人物对话中,繁密地出现隐语,明显看出来是作者用心埋的伏笔,这个也是长篇小说中司空见惯的手法,它是文学作品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适当的暗示,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照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但它的使用必须与照应配套,前有伏笔,后需照应,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才能达到其特有的效果。遗憾的是《窑坪往事》中前文所埋伏笔,后文并没有做到一一照应,这就相当于精心埋伏的导火索没有引爆,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成了文中的硬伤。

然而,瑕不掩瑜,《窑坪往事》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小说。作者用审美的眼光和赞美的情感对特定时代和特定历史做了力所能及的打量、记录和表达。隔着岁月的风霜尘埃,实现了对彼时彼地世相的还原,物质状态的还原和心灵状态的还原。细节的真实,经验的具体生动,语言的独特性,都是这部小说能够取胜的因素。同时它也考验了作者关于人关于时代关于所书写对象的一个基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考验了作者的智识水平,知识结构、思考力、审美力和体力。


王凤文早慧,中学时期就常在《儿童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属于本区域内较早就有成就的作家,多年来更是笔耕不辍,加之生性恬淡,少浮躁,故常写常新,成绩斐然。其为人诚笃,宅心仁厚,这些可贵品质在《窑坪往事》中都有很深的体现,通过文字,可以说王凤文给自己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一个理想纯美的商贸世界,无有唯利是图,无有尔虞我诈,是他让窑坪这个美丽的地方只存在真诚和良善。也可以这样解读,《窑坪往事》是作者对生养他的这片热土最诚挚的回报和答谢。


王凤文的勤奋更是众所周知的,就在几天前,他告诉我第二部写作已进行到222222字,截屏发来的时候,我还和他开过玩笑,但心里是非常敬佩他的。在这里,再次祝贺《窑坪往事》付梓并获奖!期待他的新作早日问世!

本文系唐秀宁2019年11月9日在王凤文(啸鹰)长篇小说《窑坪往事》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有“八贤王”吗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开埠之初,我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油漆店
历史人物:德王
离奇故事:借阴寿
艺起前行丨“沪韵云听”沪剧经典剧目云展播——《芦荡火种》
【史载】一代钱王——王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